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庆期间,央视推出一档"走基层"节目,派出各路记者,逢人便问"你幸福吗"。节目播出后,引起观众强烈的兴趣。人们印象最深的是,记者在天津车站询问一外地农民工:"你幸福吗?"农民工不愿回答,摇头说,"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记者固执,穷追不舍,农民工上下打量记者一番,答非所问道,"我姓曾。"自那以后,"我姓曾"即成为观众调侃此节目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让幸福在四季欢笑,让幸福在亲情中流淌。2012年中秋,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系列《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你幸福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答案真是精彩纷呈,面对幸福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我是草根,普通百姓,身在基层,我幸福吗?我们幸福吗?我灵机一动,何不做一次基层“记者”,采访一下我们家的“基层”。  相似文献   

3.
安传香 《宁波通讯》2012,(22):64-64
"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这几个月来,"你幸福吗"被千万次的调侃、恶搞、争议、反思,再一次印证了白岩松两年前的这句话。只不过,两年后,幸福,依然是个大问题。为什么央视记者的一句"你幸福吗"就引发了一场舆论狂欢?起因自然是那几个"神一样的回复"。如果没有"我姓曾""队被插了""我耳朵不好"这样的回答,这档关于"你幸福吗"的调查栏目不会获得如此高的知名度,以至于在后面几天的节目中,有些被采访者已经开始用"我姓曾"来回答记者的提问了。事实上,一个涉及数十人的调查节目,出现几个"神回复"是很正常的。此前的类似节目未必没  相似文献   

4.
《广西经济》2005,(2):56-56
有一天,一名大学教授到一个落后乡村游山玩水,他雇了一艘小船游江,当船开动后教授问船夫:“你会数学吗?”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教授又问船夫:“你会物理吗?”船夫回答:“物理?我不会。”教授又问船夫:“那你会用计算机吗?”船夫回答:“对不起,我不会。”  相似文献   

5.
袁浩 《宁波通讯》2012,(21):32-32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近日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那名务工人员对采访者看似文不对题、却令人遐想连篇的回答,在网上火速蹿红,被网友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10月1日《山东商报》)  相似文献   

6.
调查幸福     
国庆长假期间,某电视台的新闻记者逮着一个73岁捡矿泉水瓶子老人问:您今天收了多少瓶子了?答:73岁。问:您收了多少个瓶子了?答:我现在(靠)吃了政府的低保,650块一个月,政府好。记者:您觉得幸福吗?老人:我耳朵不好。"你幸福吗?"这貌似是该电视台记者的假期作业,逢人就问,大多数人一脸茫然。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很给镜头面子的,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不过我要是那正在抱着新娘举行典礼的新郎,或是正准  相似文献   

7.
闫智 《魅力中国》2013,(25):136-136
“爸比,你会唱小星星吗?不会啊,那我教你好了,好啊。TwinkletwinklelittlestarHowlwonderwhatyouare,你有跑调哦一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谢谢你光顾我的小怪兽,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纽扣住一个家的幸福,爱你呀风雨无阻”……最近在大街小巷都会响起这曲温暖的《爸爸去哪儿》,随着节目的热播,着实为人们带来了欢声笑语,被父爱感动过后人们也开始深入思考亲子关系和育儿经。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08,(2):74-74
“你幸福吗?”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探求国民幸福状态,是本次调查的初衷。而当面对“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这一问题时,57.32%的被调查者感觉“幸福”。其中,“经常觉得幸福”的人数占到21.17%。  相似文献   

9.
杨扬 《沪港经济》2008,(9):56-58
说F1时,记者还未开始提问,上海久事公司总经理张惠民就接连问了记者两个问题:“你去过现场吗?你去看过比赛吗”?从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他们自豪和感叹。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什么?复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问百个人会有百种答案,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据说这是在中学生中很流行的一句活.还有一条著名的幸福论是范伟说的: "我饿了,你有一个肉包子,你就比我幸福;我冷了,你有一个厚棉袄,你就比我幸福;我上茅房,只有一个坑,你蹲了,你就比我幸福."有人觉得可笑,他反诘--没上过茅房吗?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随老促会领导到老区走访慰问农村革命烈士后代特困户时,听到周围群众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拿着话筒,在大街小巷作调查,问老百姓"你们幸福吗?"要是记者、领导干部来老区问问"你幸福吗?"就更贴心了。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到老区问问"你幸福吗?"意义非同一般,它能体现出党和政府对革命老区的重视、对老区人民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近日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那名务工人员对采访者看似文不对题、却令人遐想连篇的回答,在网上火速蹿红,被网友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10月1日《山东商报》)俗话说,"众口难调"。中国如此之大,人口如此之多,而是否幸福又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想从十三亿人口中找出标准答案,显然是件难事。面对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日子过得舒坦者喜不自禁,满脸堆笑,连称幸福;日子过得不舒坦者,则顾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你幸福吗?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记者走入基层对几千名不同行业的人进行采访,抛出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从那时起,"幸福"成为红遍全国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这个简单的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我们的幸福去哪儿了?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可见,做教师应当是  相似文献   

14.
抵制诱惑     
《中国集体经济》2010,(9):33-33
有一位新员工到银行上班,担任出纳。有一次,银行老板问他:“你手中数的是钱吗?”他很老实地回答:“这当然是钱。”过一段时间,老板又问他:“你手中数的还是钱吗?”他如实说:“这是钱。”  相似文献   

15.
多年以后,我向你步行走来。你说:“这么久你才到来了吗?”我不能早些时侯到来,我破旧的嘴唇,用它海绵状的渴望,吞食那应被被植了的想念的种子。我睡眠着我梦见了沙泣。你悲衰的眼睛并不发笑。我说,“我在多年以后到来了。”寻求生存──城市农民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王添福 《开放潮》2005,(4):36-38
有谁注意到,当您在书店里拿起一本国外畅销书津津有味地品读的时候,很可能那却是本伪书。“你听说过伪书吗?”近日记者在福州一家新华图书城,就这样试着问一个在看伪书的读者。他张大眼疑惑:“什么伪书?”“就是……你在看的是什么书?”他合上手上的书给记者看:“《执行力》啊,怎么了?”记者接过一看,果然是伪书《执行力》。于是跟她说:“这就是伪书。”没想到,那位读者还是一头雾水,半信半疑。  相似文献   

17.
温暖     
我的儿子问爷爷:“您有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儿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4次。爷爷挺纳闷,于是在连续回答了4次后反问一句:“你为什么老是问这个?”孩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为什么?”“因为,您的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好看。”  相似文献   

18.
金菊 《当代陕西》2010,(7):32-32
记者:你用23年时间成为高级工,又出书,当劳模。你最大感受是什么? 巨晓林:要改变自己命运,就得有决心,有恒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感谢组织培养了我,中铁电气公司成就了我,感谢伟大的时代,为我和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个农民工搭建起了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要坚信和树立“农民工也能有大作为,也能实现人生理想”的信念,努力工作,做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理想的新时代农民工。  相似文献   

19.
杨云 《魅力中国》2013,(19):188-188
“老师,您说我有绘画天赋吗?学美术将来能有出路吗?”一节素描课中,一位学生问我。我听后稍微思索了一下,肯定的回答他:“看了你的作品,我感觉你很有绘画天赋,若不断的努力学习将来说不定会成为一名画家呢!”在以后几年的专业学习中我不断鼓励赞许他,他在这些肯定表扬声中不断地进步,不断的提升,绘画作品、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20.
近来,央视“你幸福吗”的调查成为网络传播的热点.一些人本能地质疑媒体的初衷、而笔者看来,如此重大的话题,从事这一调查的媒体记者,包括后续的编辑等环节,怎么可能会缺乏思考?敢于把受访者群体离奇的回答播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