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美国“新经济”看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经济”的实质在于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效构建和运作,从而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变革,以此为借鉴,我国构建国家创新系统,必须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科技,教育墩 中介机构作为创新系统的重要要素,把产业创新战略放在重要位置,并不断实施制度创新以构造一个有效人创新激励结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4.
一种新的经济必须有新的制度,我们不能把新经济简单地理解为互联网、计算机,它最重要的是制度变迁。制度是作为新经济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对于我国而言,为走向新经济有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要予以高度重视。(1)以投融资方式创新为特征的风险投资制度;(2)以创业板(二板)市场为特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3)以各种无形资产参与分配为特征的股票期权制度;(4)以知识产权为重要特征的产权制度;(5)以科技园区和孵化器为特征的科技和经济相结合机制。 一、风险投资是新经济的催化剂,新经济为风险投资创造了…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浪潮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从90年代开始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在增长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称之为“新经济”。“新经济”从美国开始并在世界各国兴起,形成了一次“新经济”的浪潮。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人传统的增长方式向新的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新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我国的经济,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是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谭振江 《辽宁经济》2002,(12):59-60
一、新经济是创新的产物,它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新经济是创新的产物,现在只知道它将建立在第一、第二、第三或更多开拓者的遗迹上,在不断涌现的创新中探索前进。“新经济”出现的背景首先就是没有“范式”的不断创新,对传统规则的突破。世纪之交出现的新经济“十倍速”地加速了这一“权力没落”过程。传统意义上国与国之间基于策划意义上的战略竞争,开始转化为无法预知的战国之争。新经济是充分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是知本经济。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金融体系、股票市场相关规定、创新活动的劳动分工、税收激励机制、风险资本家的行为取向、政府机构设置等方面,分析了台湾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旨在为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第三代追赶经济体构建更为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使得后发的国家对先发国家的赶超成为了可能和现实。由于制度供给的短缺,经济后发优势的发挥通常与政府推动结合在一起,也容易在短期取得明显的经济绩效。但是,政府行为对制度规则的替代实际上使得经济增长面临"制度陷阱",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刚性的制度系统,形成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有效约束,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制度预期的信心,形成对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促进。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经济长周期波动的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兵 《南方经济》2006,29(9):75-85
本文的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长波运行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长波存在超长的上升期,这一特殊性源自我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不断进展。我们应继续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动我国经济长波的高位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1.
李海 《发展》2003,(2):46-47
2002年中,北京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海闻教授、张维迎教授被擢升为校长助理,分别主管学校的财务和校办产业,官职虽然并非顶尖,但却执掌实权,操控北大经济命脉。时隔半年,到了年终岁末盘点的时候,人们回顾他们的“政绩”,确实“不辱使命”。有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传统的“学术北大”将以“经济北大”的崭新面目示人。北大的经济系历来名头很响;原本老牌的经济学院,六年前又分化出光华管理学院;一支海外归来的生力军在燕南园组建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俨然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北大经济在三家的合力下,热度一路飙升。身为中…  相似文献   

12.
王新  陆洋  洪哲 《南方经济》2001,(4):33-33,60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以“旧经济”面目出现的传统产业还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已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深入分析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普遍现象与中国当前出现的一些特殊表象,探究各国不同的发展类型与体制特征,借鉴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唯有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改善制度供求关系和供给质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地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4.
虽然同属于“东亚模式”,但日本和台湾在信息化赶超过程中却形成了显著不同的模式,并导致了二者在新经济条件下经济赶超的失败和成功对比;以日本和“四小龙”为借鉴,东亚发展中国家在新经济条件下,只有充分利用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才能成功实现经济赶超;为了实现东亚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重塑“东亚模式”。  相似文献   

15.
赵昌会 《中国报道》2009,(3):110-110
金融危机“中国责任论”,表面上似乎是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高尚之举,其实属于不负责任、是非不分的“自残行为”和道德堕落。  相似文献   

16.
辜胜阻 《浙江工商》2001,(5):12-12,10
中国要发展网络经济,或者说要在网络时代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其瓶颈不是钱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与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中国新经济时代并不会自动到来,它需要一系列制度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张旭 《宁波经济》2001,(1):9-11
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谷-谷”原则划分经济周期,美国经济从1990年第三季度开始进入了战后最长的一个周期。“新经济”打破常规的增长从1991年第二季度周期的缓慢复苏阶段开始,尽管在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平稳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存在的良好态势下,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以及经济学界、企业界和投资者对日趋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不断膨胀的股市泡沫、庞大的贸易逆差以及泡沫经济崩溃的潜在危险也一直持有戒心,但从2000年第三季度起,美国经济增长的骤然放缓仍然出人意表,关于美国经济衰退的声浪日益走高。2001年初开始的四个月内,美联储引人注目地四次联邦基金利率,但并未显著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经历了“新经济”中创世纪的扩张后,庞大的美国经济正在寻求着陆。  相似文献   

19.
20.
秦建 《上海国资》2002,(2):18-21
我国二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始终被"诚信"不足而引致的道德风险问题听困扰:从"三角债"危机到假冒伪劣盛行,从地方政府保护造假发展诸侯经济,到资本市场中频频曝光的失信丑闻,经济领域中的道德滑坡现象愈演愈烈,一步步升级为侵蚀国民经济肌体的严重而又无形的蛀虫。中央政府和监管部门则发起了从"百城万店无假货"运动、总理挂帅清理"三角债"、到资本市场上声势浩大的"监管年",在营建社会商业诚信氛围和法制环境上费尽心机。但是直到今天,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是诚信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