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考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经验,从而合理有序地进行我国金融改革,一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相关改革的重要方法。然而,在将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导师参照模仿了20余年之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暴发,重创了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并从深层次上质疑着我们一直效仿的西方先进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适的历史机遇,而且也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是历史的记录,如何有效地开发金融档案资源,服务金融改革发展,支持西部大开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从金融波动看金融稳定──三次金融波动的回顾与反思谢宏华,邹修清,毛爱国,刘晓波一、引言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回顾近十年来我国金融业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4.
《福建金融》2008,(9):4-9
本文从中央银行体制、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回顾总结福建省金融体制改革30年的主要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剖析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有序发展各类金融市场、提升金融市场开放水平、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健全金融协调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统计工作是人民银行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统计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银行有效地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金融统计改革,实现了统计数据源由“项目电报”汇总向“全科目上报”统计的根本性转变;金融统计覆盖面从人民币扩大到本外币并表,统计内容由传统的为计划经济服务的信贷现金统计逐步转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统计,经过近30年的改革历程,到目前,一个科学、高效的金融统计体系已初步形成,并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6.
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德旭 《新金融》2006,(1):15-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别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并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具体的改革任务和目标。这对于2006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无疑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实践反复证明,改革是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力量源泉.改革的力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发展的速度与效率。因此.只有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阻碍金融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才能促进金融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经 《南方金融》2006,(12):5-8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从理论、现实和逻辑三个角度阐述了推进金融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深入探讨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内涵、要求和评判原则,指出必须从促进金融竞争、强化金融法治、明晰金融产权、规范金融主体等四个方面着手,在金融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我国迄今已有的金融制度变迁就其特征而言是一场强制性、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它倚赖并滞后于经济制度变迁。基于此我目前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只是具备了市场金融制度的外壳,如果从制度效率角度观察,现行的金融制度已处于一种典型的非均衡状态,这种非均稀状态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制度创新是我国“十五”时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从总体上讲,“十五”时期的金融制度创新应紧紧围绕着发展这一主题,以制度的市场化为导向,以制度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金融制度的全方位改革与发展,创新的范围涵盖金融组织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制度创新、金融调控制度创新和金融监管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杨仕平 《西南金融》2006,(12):40-41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金融体系整体框架中改革完善政策性金融,成为推进我国金融改革与提高金融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对政策性金融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65年来,人民银行见证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更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尤其改革开放后,人民银行在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金融体系方面作出巨大贡献。"11月27日,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王顺对记者说。今年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谈起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及人民银行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