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罗红柱,一个偏僻山区农民,开发和生产以各种粮食制作的特殊书法艺术作品,使一斤普通粮食加工成艺术品就能卖成千上万元,创粮食书法艺术新种类。他的独家作品不但中国人喜欢,就连国外人也纷纷抢购收藏。更为感人的是外国人出几百万要买技术,他不干,却毫不保留地把粮食字生产技术传授给国内许多人,使众多学员走上了致富路。罗红柱热心扶贫帮困的事迹被全国40多家强势媒体争相报道,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家。  相似文献   

2.
我与高峰是刚认识不久的朋友,虽时间不长,却很投缘。当聊及书法时,他认为,古往今来,凡是在人世间立名的人,必定有一番实实在在的真功夫和真本领。就书法而言,历代真正能够称得上家的,为数不多。他们的作品在时间长河的检验中得到了流传。为后人称赞和仰慕,成为后人学书的规范和模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成功的书家,其作品不仅独具神韵,而且还能够尊重传统的审美标准。在理法的规范中创新,从而达到形与神、情与理、文与质、规范与自由的理想境界,在书法艺术共性的规律中,流露出不拘一格的自我个性。学习书法,不仅是一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其创作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将斯拉夫民族的情感贯穿于创作生活,尤其是波兰民族性格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波兰民族的高昂激情和热烈情怀强烈地流淌出来。这些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波罗涅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之中,在这两类作品中,他吸取了波兰民间音乐极富个性的热烈高亢的旋律因素,具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从而使作品浪漫热烈。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是一位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民艺术家,是第一位拥有最广大农民读者的作家,是一位被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就像和平常说话一样清新、明快,具有动人的力量,这正是赵树理小说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和民族化语言风格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兰天  张帆  焦娇 《新智慧》2006,(6):11-12
凌晨的家在农村,但经济条件并不算困难:父母在家务农,三个孩子中凌晨是最小的一个。因为父母身体很好,平时没有什么医药费支出;哥哥姐姐在他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分别成家单过.不用花家里的钱;90岁的奶奶身体尚好.由父亲和两个叔父轮流照顾,也仅需供给些粮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实际上家里主要负担就是他一个人在北京上学的花费。笔者给这个普通的农村学生及他的家庭算了3笔账。  相似文献   

6.
学苑     
12月9日上午,意大利Tor Vergata大学的博士生导师Massimiliano Maria Schiraldi围绕物流供应链优化这一主题,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讲座。Massimiliano Maria Schiraldi先生首先介绍了意大利Tor Vergate大学与我校达成的协议以及研究的共同课题等情况,并以意大利人交换硬币的典故阐述了思想交换的意义。接着,他以中国粮食物流供应链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建议我们应降低粮食在收获后的损失以增加农民收入。他认为,粮食的价格上涨已经难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需要在可能造成损失的方面如收割、脱粒、加工、储存、翻检  相似文献   

7.
宋代人说,凡饮水处皆吟柳词,是言柳永词流传之广,成就之高。纵观湖南书法艺术界,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凤毛麟角,而颜家龙正是其一。他的书法成就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堪称当代“颜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民的收入逐渐呈现非农化趋势,这种趋势在促进农业部门转型的同时也会导致农民种粮意愿降低,影响粮食生产,威胁粮食安全。本文在阐述农民收入非农化的成因机理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的粮食战略,分析收入非农化对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的影响,并提出要辩证认识收入非农化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好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的矛盾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升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2004年以来国家实施了直接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政策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给实际操作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根据近几年来补贴政策落实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反思了政策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并就相关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提出改革和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重要强农惠农政策之一。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力拉动了农机消费,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推动了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机化服务产业的形成,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1.
傅山,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崇高地位,他的“四宁四毋”学说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本文着重从审美观方面阐发了傅山的书法艺术主张,对于理解傅山的书法艺术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粮食的属性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在粮食安全情势下,粮食生产具有极大的正外部性。粮食生产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却又对农民增收构成了一种约束,因而政府需要尽到准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职责,协调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粮食生产的财政补贴与农业保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范粮食危机的根本在于调动和稳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在正常农业生产条件下是有效的,而在非正常农业生产条件下存在着局限性。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市场机制在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上存在失灵现象,商业性农业保险不适合于农业生产环节。通过财政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保证农民在非正常生产条件下的收益,从而稳定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曾经是与鲁迅齐名的现代作家。许峨认为“真正能懂他的作品和读懂他这个人的恐怕不多”,这是由于作家用自己复杂独特的性格曲尽其意地展现人物既孤独抑郁又热情坦率,既自卑懦弱又狂傲自负,既叛逆激进又传统保守的性格。作家的复杂性格使他的人生频添许多曲折,也使他的作品折射出多棱的光芒,光芒之后往往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窒息压抑。  相似文献   

15.
王忆贫今年四十有三,师从著名书法家王又之先生。几十年来在先生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他自身刻苦学习,近几年书法和绘画作品曾多次被《人才》、《楚天都市报》等报刊杂志采用,部分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2001年九州出版社出版了他《世纪风书画家作品集——王忆贫作品》。此书一进市场就被抢购一空。他隽刻在泰山之颠“龙脉相亲”四个硕大的字使游人叹为观止。为了纪念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王忆贫泼墨挥毫“小平理论来指引……”500米长联榜书经央视、省、市报道。2005年他的国画作品《蕉下双雏》被中国邮政局印在明信片上,面…  相似文献   

16.
萧三匝 《进展》2004,(11):90-90
我在长虹工作的时候是个小人物。我认识倪润峰,他不认识我。大概是2001年.我在北京分公司任职,那时老倪已经退居二线只当董事长了。他那时在干什么呢?在山东者家养病。稍微了解倪润峰的人都知道.老倪年轻时候就股骨头坏死,一辈子被病痛弄得痛苦不堪。虽然首经活过.但因为总是忙,不能细养.所以一直没好。2001年老倪被政府宣布当“太上皇”.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全国商情》2012,(19):14
1"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很容易变得光芒四射,‘灯下黑’可能会使之看不清身边伙伴的价值,难以与人合作,也就很难打造团队。"——汉庭连锁酒店创始人、董事长季琦解读:乔布斯当年被赶出苹果绝不是因为他的技术不行,恰恰相反是因为他的技术太过卓越,是个技术偏执狂,眼睛里容不得任何技术瑕疵。而当他再次回到苹果后,他改变了很多,他开始懂得了、学会了团  相似文献   

18.
一、农民保险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我国民族保险业和农业保险发展的时间、速度及各保险机构展业方式的影响,我国农民的农业保险意识比较淡薄,对保险的认识不足。据报道:在郑州森林公园内,刘老汉手里捧着散落满地的烂梨伤心欲绝:他家的五亩梨园和七亩杨树苗圃被冰雹砸得一塌糊涂。他反复向记者强调:“只要再有20天,我的这些优质的砀山梨就可以上市了,一亩地至少收入300块,没想到现在一场雹灾,一下子全完了,我们全家人都靠这个生活呢!”记者问他为啥不参加农业保险,这位五十多岁的老汉告诉记者,他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有听说过果树还能人保险,村里也没有组织过,农民的农业保险意识可见一斑。也就是说,广大自然农民户基本没有投保。保险意识不强、经济收入不高是农民投保不积极的主要因素。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条件合适,农民还是有投保需求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邓小平关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理论和实践农业的发展和繁荣,关键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此,邓小平同志有很多精辟的论述。早在60年代初期,他就指出:“农业要恢复,要有一系政策,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政策,一个方面是把农民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农民能够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全球粮食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各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我国这次没有跟着全球一起闹“米荒”,主要得益于近年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如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正在逐渐走弱。为了牢牢把握解决粮食问题的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整合力度,切实调动和有效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