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常子磊 《理论观察》2022,(4):103-110
陈序经留学于美国之时,为了改变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状态,形成了“全盘西化”的思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逐渐强化了对于文化界和思想界的控制,且主张尊孔复古。在1935年和1941年的两次文化论战中,陈序经表达了中国应该走“全盘西化”道路的主张,但是这两次文化论战均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干预。民国政治逻辑对文化发展的钳制使得陈序经的这两次努力以失败告终。陈序经对国民党越来越失望的同时,在文化上开放包容的中国共产党让陈序经重新拾起了希望,由此他选择相信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国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科玄论战"事实上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在进行的一场深度的交流。科学派所推崇的决定论和因果律主张通过科学分析一切,甚至包括人生观、精神文明世界等等。科玄论战使中国青年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入地认识。由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人生观,帮助中国人民进行社会改造,逐渐融入中国现代思想史。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思想政治战线上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的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也称作中国社会史论战。它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性质、道路、前途等根本问题。它不仅是一场学术论争,而且是一场政治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间尖锐斗争的一个方面。通过论战,使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论断,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对如何认识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弄清楚革命发展的前途问题,思想理论界对中国社会性质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大论战。通过这场论战基本得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章追朔中华优秀文化中儒家"和为贵"的人本思想、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墨家"兼爱"的伦理道德思想、法家民主的"法治"等思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促进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江西省赣州市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全国取得了示范性成果。但仍存在投入不足,队伍不齐等问题,应进一步营造新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7.
冯仲凯 《走向世界》2014,(43):79-81
拜访何庆亮是在一个雨天,淅淅沥沥的声音让历城区文化馆显得安静异常。客气的他出门迎接,客套的寒暄平易近人,这大概是由常年的群众文化工作而养成。何庆亮语速不快,言谈也很有条理,"为群众送文化是抛砖,种文化是引玉"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言下之意就是要让群众文化活动植根深层,成为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百姓有一句很质朴的评判:"农村文化找到家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毛泽东监督问责法制思想和司法实践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毛泽东"人民本位"的监督问责观,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思想和监督问责"官员",反对特权,平等适用法律的思想是对"民为国本"、"道德教化"、"刑过不避大臣"等优秀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实事求是"说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并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概念以新的内涵。毛泽东"实事求是"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它既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衍生,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延伸;把探求事物内在规律性的唯物立场和力求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从而形成了新的"实事求是"理论形态,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以方显廷、吴知和毕相辉为代表的南开经济研究所与王宜昌之间就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组织制度的演变路径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这场论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组织制度演变路径的特殊性,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组织制度模式也将提供可行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主流思想,然而在中国的近现代时期胡适却为中国开创出了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文化思想。他的全盘西化思想里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否定的一面。考察他的文化思想,有助于当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梁城伟  黄淑红 《发展》2012,(4):91-91
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统领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联系到当前我省的文化工作,应坚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统领文化建设,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时代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审视我们的文化思想和观念、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涉及死亡、死亡的方式以及死亡在人心中的形态,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日本民族的道德与伦理的文化意识,他将佛教和哲学思想中关于无常的观念彻底地融进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审美仪式上,他非常重视佛教禅宗的"幽玄"理念,使物哀加强了冷艳的因素,比起"物"更重视"心"的表现,以寻求闲寂的内省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从而形成举世闻名的川端康成式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4.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4,(45):14-19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以山东曲阜为首,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纪念活动,让孔子和儒家文化再一次高调走进大众视野。 已经2500多岁的"孔子",今天仍然保持着年轻的活力。他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至理名言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尹训红 《黑河学刊》2010,(11):31-32,35
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无论是从哲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上,还是从逻辑支点的选择上,都深深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在反思自身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也不自觉地以"文化"为逻辑支点和中介,展开了一场对自身思想前提的审视与批判。心理学"文化转向"的出现,既是对这一变革的响应,又是这一变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如"发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就分别与"自强不息"、"民本思想"、"天人合一"、"和合"等息息相关。科学发展观在历史的传承中又凸现时代特色,具有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从本质意义上来说,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传输、交流过程,翻译已经具备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性质和"文化间性"功能。以《吾国与吾民》的翻译为例,分析"间性"思想在文中的应用,探究文化间性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上的回归,也是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树立健康文化价值观,寻找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指针。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社团是学生的群众组织,而且是处在高校这样一个文化体内的"文化"组织。文章运用组织文化的管理思想,分别从组织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对研究生社团管理和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提出了研究生社团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水文化已成为现代水利事业承前启后的思想、精神、规范和智慧等总的表现形态,成为参与社会、为人类谋福利,推动现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淮安市依托充沛的水资源来优化产业结构,提出"压粮、稳菜"的战略;调整经营结构,推广"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产业;依靠传统优势,推进餐饮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