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区域作物、种植业比较优势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针对目前种植业比较优势计量指标不能够综合表征优势这一不足,在分析了影响种植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和社会资源因素的基础上,按照比较优势原理,结合作物生产特点,构建了区域作物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区域作物综合比较优势评价模型和区域种植业整体比较优势评价模型,并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以来,浙江省种植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种植业走向全面市场化的轨道,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鲜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该文提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推进种植业产业化进程与注重农产品安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比较优势的种植业区域结构调整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阐述了我国种植业生产和贸易的区域格局,分析了我国主要农产品区域综合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论述了区域主导作物配置和作物生产集中地带,在此基础提出了培育农村市场、优化农产品空间结构等6条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种植业区域布局调整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粮、棉、油种植区域布局的变动分析,提出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和新疆8个区的种植业发展优化配置战略思路,以及种植业区域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现状及其引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专业化系数,衡量了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的水平,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同时,本文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评价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的方向,进而提出了构建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引导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家之友》2004,(2):9-11
在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孙瑜副主席提出2004年广西九项重点工作:一、以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确保粮食安全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要认真实施广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搞好南亚热带水果、蚕桑、食用菌、茶叶、八角、花卉、秋冬蔬菜、油料以及药用作物优势区和产业带建设,使优势农产品得到更快的发展。争取广西水果、蔬菜、食用菌、鲜茧、茶叶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农业尤其是种植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西部种植业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地理优势、农业劳动力密集优势,克服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各种因素,适时调整其结构,是西部大开发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西部种植业面临的首要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部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优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中药材种植业在中药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规模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优势和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西部地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种植业比较优势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四川省2001-2003年种植业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种植业生产中,稻谷,玉米,豆类,薯类,油菜籽,甜菜,烤烟和茶叶等生产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稻谷,薯类,油菜籽,黄红麻和茶叶等的种植具有规模比较优势。总体来看,四川省在稻谷,薯类,油菜籽,黄红麻,烟叶和茶叶等的种植生产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2000-2014年广东农业区域结构变迁,揭示了广东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特色以及分工合作关系和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农业产值结构方面,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协同发展,粤北山区则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方面,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地区实现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协同发展。本文还从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分析了广东不同区域对全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农业功能分区与区域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浙江省农业发展实际和产业布局格局及发展趋势,根据分区依据和原则将全省农业发展划分5个功能区,提出了各区域农业发展总体定位、重点优势产业与主要发展模式。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浙江省区域农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胜  杨娟 《中国渔业经济》2012,30(1):101-106
本文首先利用区位商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主要海洋产业的产业集群聚集度,山东省海洋盐业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其他海洋产业集群有待形成,并呈现出了快速发展趋势的结论;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主要海洋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山东省各海洋产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特别是海洋的电力业与其他海洋产业以及其他海洋产业和海洋电力业的关联程度最大,滨海旅游业相对来说就比较独立,其与海洋交通运输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及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构建了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进"障碍度"概念进行定量的障碍诊断,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四项促进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经济差异内涵出发,构建了由18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及加法合成模型,对山东省1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比较,得出了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从如何完善多层次的区域城市网络体系,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如何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如何促进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共同发展等3个方而,提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旅游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WOT分析模型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依据分析,提出了山东省旅游发展的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及战略措施.把山东省区划为以青岛、烟台、济南和济宁为核心城市的四个旅游经济带,构建了山东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并提出其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天津滨海新区的对外开发开放,辐射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山东省经济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山东省加快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区域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两地区域合作机制构建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从制度和产业两个层面探讨了山东省与天津滨海新区区域合作机制的具体构建,以促进山东省加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区域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钻石模型”的广东区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内外区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经验和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通过对农业特色产业进行识别,提出了影响特色产业发展的6个因子。对如何健康持续发展特色产业,运用"钻石模型"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影响因子分析,确定各个因子对产业发展的起到的作用,形成广东省区域农业特色产业影响因素"钻石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区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和重点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东部6省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度是用来衡量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的一项指标。通过对东部6省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度进行研究,寻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并对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文章以东部六省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度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7年相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值指数测算法,分别从聚集综合得分、农业产业规模、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层面对东部六省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度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东部6省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差异所在。[结果](1)因各省拥有不同的区域特征、经济水平和农业资源导致东部6省的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山东省特色农业产业聚集水平最高,依次是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2)东部6省的特色农业产业对各省贡献程度不同,对各自省份的经济增长、第一产业值的带动效应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所起到的作用存在差异,而其共性特征便是东部6省的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度均随着各项措施的深入,不断朝向更高的聚集程度、更大的产业规模化前进。[结论]东部6省的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尚存在区域性差异性,为实现其产业的集聚度提高和可持续高效发展,建议加强相关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以及技术指导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带及其对山东省区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东省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带是目前省内经济最发达、产业高度密集的核心地带,其区域背景优越。该产业带从1840年到目前经历了低水平均衡性空间结构的雏形期、多核心空间结构的发展期、带状点轴空间结构的成熟期,带来了山东省区域发展的南北差异、东西梯度差异和圈层结构。认为在发展战略上可采取轴线带动开发和圈层中心带动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达到整个区域发展的均衡网络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