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市场》2006,(11):75-76
2006年9月18日,商务部令2006年第21号《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暂行)正式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06年度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数量仍按《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5年第20号)执行。《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5年第20号)自2007年1月1日起废止。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纺织品出口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暂行)(简称《办法》)已经商务部审议通过,并商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同意,于2006年9月18日发布施行。2006年度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数量仍按《纺织品出口临时  相似文献   

3.
《国际市场》2006,(1):75-75
根据我国与欧美的协议,商务部制定了《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证件申领签发工作规范》(草案)并设计了新的证件管理和签发系统.2005年12月20日正式开始运作,这涉及到上海市近2000家纺织品企业的日常和出口业务。  相似文献   

4.
“出口限制安排”属于被《GATT》和《保障措施协议》明确禁止的“灰色区域”。2005年6月19日中国制订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并于2005年9月22日制订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取代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这两个《办法》是中美、中欧2005年纺织品贸易摩擦谈判的产物,其中主要规定了怎样对这两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纺织品出口限制。此种“出口限制安排”是对《保障措施协议》基本条款的背离,但其是否属于《协议》第11条第1款(c)项所允许的例外情形,则要视双方协议的达成是否符合《加入工作组报告》第242段所确定的程序规则,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WTO经济导刊》2005,(1):77-77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关于纺织品配额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相关条款,自2005年1月1日起,原对我纺织品出口设限国将取消对我配额限制。由此,长达40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体制将宣告结束,纺织品国际贸易将实现自由化。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和《中欧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和服装的谅解备忘录》于2008年底到期。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2005年第87号和2007年第91号公告均已明确输美、输欧部分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管理于2008年12月31日结束。因此,商务部自2009年1月1日起将不再实行输美21个类别纺织品出口数量许可证管理和输欧双边监控8个类别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管理,  相似文献   

7.
《中欧纺织品备忘录》与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 3月份以来,由于欧盟试图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设限,导致双方的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一度甚至有爆发贸易战的可能.但在 2005年 6月 1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的签订,双方同意 :从 2005年 6月 11日到 2007年底,源自中国的棉布、 T恤衫、套头衫等十类纺织品按照每年 8%至 12.5%的增长率对欧出口增长;在 2005年至 2007年间,对于上述十类产品之外的 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242段”条款; 2008年,对所有 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段”条款.冲突最终以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8.
江上月 《国际市场》2005,(11):71-72
2005年以来,对华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纺织品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给外贸企业带来很大困扰。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今年纺织品实现贸易一体化后,成员方可以继续依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中的第241-242条,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加以特别限制.此种措施就是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简称242条款。  相似文献   

9.
《中国检验检疫》2005,(8):57-57
为加快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稳定纺织品出口经营秩序,商务部公布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并决定从7月20日起开始施行。《办法》规定,列入《管理商品目录》的商品,对外贸易经营者(包括中央企业)应当在出口前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办理临时出口许可的审批手续,并申领许可证,凭许可证向海关办理报关验放手续。  相似文献   

10.
如何应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频遭特保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服装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其出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领域。依据WTO《纺织品服装协议》到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全面废除,这使得许多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商如临大敌,一再酝酿和发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申请,其中又尤以特别保障措施为最。  相似文献   

11.
6月11日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终止了欧盟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等10类纺织品的调查,并决定到2008年,欧盟将对中国“全面开放”纺织品市场。本来以为在2005年就能进入“后配额时代”的长三角纺织行业,却又迎来一个“前全面开放期”,纺织品出口面临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实现了40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体制到2004年底已全部结束.后配额时代,中国向全世界做出了一个积极姿态:为化解配额取消后纺织品出口大量增长造成的不良影响,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部分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这对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推动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继续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配额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迎来春天根据中国在入世时与各方达成的协议,2005年,世界各国将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中国是世界纺织大国,一时间,中国外贸界人士无不对此视为中国纺织企业的利好消息,有专家甚至认为,今年,纺织品出口将成为带动中国外贸出口的引擎,中国外贸在纺织品出口的强劲带动下,仍将保持较高的外贸出口增长率。事实果然如此。据3月10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82.3亿美元,增长29%。数据同时显示,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市场的排名发生了重大变动,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额分别达到14…  相似文献   

14.
江倩云 《商》2013,(20):296-296,292
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ATC协议》,即从2005年1月1日起,WTO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因此,世界纺织品进入了“后配额时代”。这使以纺织品出口为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拥有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但也同时使中国纺织品贸易面临更艰难的挑战。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北美、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香港。因此,本文将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作为对象,来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发生的纺织品贸易概况;从而进一步研究中国将如何应对挑战;同时也为中国如何构建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前,海关总署宣布,我国从2005年1月1日起到2007年12月31日止,对向全球出口的6大类31种纺织品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这是我国首次对纺织品计征出口关税。有关人士称,这是后配额时代全球纺织品贸易将要实现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主动设立的出口门槛。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关于纺织品配额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相关条款,自2005年1月1日起,原对我纺织品出口设限国将取消对我配额限制。由此,长达40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体制将宣告结束,纺织品国际贸易将实现自由化。  相似文献   

17.
6月19日,商务部公布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自7月20日起,对出口到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部分纺织品实行临时出口许可管理。在取消纺织品配额6个月后,中国再度实施出口许可管理,对国内纺织业有何影响呢?建立协调机制,改善纺织品贸易环境今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告别  相似文献   

18.
厉言 《大经贸》2009,(3):31-31
根据中美、中欧纺织品备忘录,今年1月1日起,我国不再对输美、输欧纺织品实行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管理。 此前,包括美国、束埔寨、肯尼亚等17个国家的纺织服装组织联合致函美国国会领导人,希望其支持在配额制度到期后继续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施行监控。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9年8月1日施行,该《办法》是我国出口工业产品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在传统的逐批最终检验工作模式下,通过出具的证单、成品检验原始记录、报检资料可实现工作质量的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纺织品出口信息不对称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纺织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商品之一,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7%.我国是世界第一纺织品出口大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六分之一,国际依存度在 40%以上. 2005年 1月 1日起纺织品配额制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纺织品出口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重视在市场需求、品牌认识、贸易壁垒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