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城镇建设用地现状分析出发,剖析了城镇人口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这两大影响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因素,提出了如何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城镇用地配置的影响因素及指标,提出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最小相对熵方法和三标度AHP方法.研究结果:(1)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角度提出了城镇用地现状规模、城镇人口增长预测值、GDP增长预测值、单位面积城镇用地承载城镇人口、单位面积城镇用地GDP 5个指标组成的增量城镇用地合理配置指标体系.(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提出了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结论:(1)本文的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的历史以及规划期内的发展趋势,而且体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所计算的指标权重值的精确性;采用三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使得专家打分过程更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理论,通过测算2006年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分维值并且结合城市首位律的分析,得出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的原因,为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优化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用地的变化规律,界定建设用地理性目标,破解建设用地指标分配难题。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函数模拟法,模型计量法和多方案比较法。研究结果:2010年和2020年南京市建设用地理性目标分别为1.69×105 hm2和1.94×105 hm2,2006 — 2010年和2011 — 2020年间南京市新增建设用地至少要保持在2.41×104 hm2和3.02×104 hm2规模上。研究结论:(1)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仍处于上升阶段;(2)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明显的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揭示福建省2009—2018年碳排放约束下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化特征,探究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Hicks-Moorsteen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1)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碳排放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特征;(2)碳排放约束下的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可先后分为连续下降和平稳增长两阶段,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呈逐年改善态势,其余城市则表现出波动式正向增长趋势;(3)能源结构系数与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地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推动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的低碳与高效利用应根据各市经济发展特征,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制定差异化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和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通过测算重庆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分布的分维值,并结合城市首位律分析,发现重庆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具有分形特征,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重庆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分布的原因,为重庆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提出从数据统计分析的模型建立,土地权属性质、土地使用权类型、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系统,部门、行业及不同经济类型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系统,按行政隶属关系的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系统,城镇土地资产量统计系统,建筑状况统计系统,环境分析数据统计系统,城市用地历史演变数据统计系统,开发潜力分析数据统计系统,综合分析数据统计系统等方面,对城镇土地利用数据统计进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用地技术指标与用地规模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确定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建设用地构成比例的基础上,根据小城镇人口发展规模等因素,本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节约用地、提高小城镇经济效益、保证小城镇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用地规模,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取与哈尔滨市规模、经济等指标不同但产业结构相近城市作为指标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影响城市用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城市合理的用地规模.从而可以对当前城市用地规模加以调整,实现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将城镇建设用地和经济效益两者结合,对江苏省1998—2008年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局部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用地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区域差异统计分析(变差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结果:自1998年以来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存在南北分异特征,地区间差异不断降低;建设用地经济密度重心向西北转移;县市区层面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苏南地区主要表现为高值集聚,苏北地区表现为低值集聚。研究结论:区域差异统计分析与ESDA方法相结合能揭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现状及演变的空间分异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以此为标准,结合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各项指标数据,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对武汉市城市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同时应用多城市对比评价方法与其进行评价效果的比较,以期得到该市土地利用较准确的评价成果.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武汉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途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分析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全国19个市区非农人口在2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为评价单元,进行区域比较分析来反映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同时针对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有益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规划手段不断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是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的状况 ,探讨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城市规划方法 ;研究方法是综合分析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论是提出综合运用规划手段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熵变情况,剖析该系统的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情况。研究方法:采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研究结果:(1)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序性偏低,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的影响很大;(2)系统综合发展度在不断提高,并且各要素层之间的协调度水平比较高;(3)对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的指标是绿地比例、征用耕地比例、单位建设用地产值;(4)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欧式贴近度在不断增加,表明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清晰地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变化、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变化、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行业规程对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及土地定级技术路线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一种兼顾城市规划影响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地价潜力模型,揭示城市规划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测算结果提炼成城市规划因素因子,纳入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后参与多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土地级别。研究结果:城市规划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综合部署各项城市建设对土地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土地定级技术路线不仅能克服传统土地定级的局限,而且对现有国家规程的技术框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论: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制约和缺失,对广东、浙江、辽宁3个省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出让方式改进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总结。研究结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既是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应在全国层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土地出让和强制力运行等规则,按照科学规划、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原则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地整理经验,探索市地整理工具引入中国城市用地规划的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土地使用和建设主体市场化趋势,促进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改革。研究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论证市地整理的规划属性和理念、方法,以及与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关系;以实证研究方法探析规划运用的途径。研究结果:明确了市地整理的内涵及其理念和方法核心;提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具体引入市地整理的规划层面;以北仑区为实例验证市地整理工具和方法在城市土地优化调整规划中的运用。研究结论:(1)将作为规划实施环节的市地整理相关要素提前引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可实施性具有重要意义;(2)产权和经营理念、分模式应用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方式是城市规划引入市地整理工具的主要途径;(3)市地整理在城市用地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用地调整规划单元(控规单元)的划分和地块整理方案、资金平衡方案的制定之中。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整合规划和国土分类标准,促进规划和国土数据融合;根据管理需求细分用地类型,支撑精细化管理。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调研、需求分析、对照转换、征求意见、实践验证等研究方法,对整合原则、分类标准异同点、对应关系、地类细分及编码等关键环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制定了一套深圳市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地类及其与规划和国土分类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论:深圳市2011年调查实践表明,采用工作地类进行调查,不但可以通过一次调查获取两套适用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用地审批、执法监察等精细化管理的数据,而且在数据获取源头为规划和国土数据的无缝融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