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效率与公平     
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效率与公平     
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公平问题是近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公平是经济关系观念化的表现,不能离开经济关系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寻找公平的标准,经济关系决定公平的标准,而不是相反。不同的经济关系就有不同的公平标准,不存在抽象的公平。讨论公平与否,必须研究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要研究所有制关系。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没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公平。不能仅仅从伦理道德观念出发去判断公平与否。我们要正确理解现实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要把它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中去把握,用某种公平标准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来评判。  相似文献   

4.
一、公平与效率的概念公 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同的社会 ,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 ,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恩格斯说 :“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是公平的 ,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公平因此含有较多价值判断的内容 ,基于不同的判断标准 ,就有不同理解。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是指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包括在收入分配领域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果 ,使特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出。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 ,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 ,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 ,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 ,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 ,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 ,涉及到生产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二、邓小平理论关于“公平与效率”思想的阐述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邓小平同志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思想阐述是极为精辟的。如何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科学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不仅第一次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加以区分,而且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科学内涵。马克思的公平观是历史维度、社会维度和发展维度的统一。从历史维度看,公平的观念是在历史中产生和发展的,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之下只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分配公平。从社会维度看,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是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对劳动者个人能力的充分尊重,同时也彰显了对个体需要多样化的内在肯定。从发展维度看,社会主义对公平的追求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使人们的自由个性得以彰显,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公平观的三个维度,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智才 《经济论坛》2005,(24):130-1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概念,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面对资源、地区和利益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的形势下,通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通过经济、法律、政治等综合手段,调整社会发展策略,实现资源分配公平、群体利益均衡、人际关系协调、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模式,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目标之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包括人与政治关系的和谐、人与经济关系的和谐、人与文化关系的和谐;目标之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人在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尽力增强其再生能力,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目标之三是人与人的和谐,核心问题是要调节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利益,使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  相似文献   

7.
促进和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分配领域公平的本质和内涵分配领域的公平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不同性质的社会,同一社会性质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乃至不同层次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认为,分配领域的公平就是收入分配的公平,社会成员收入差别不过分悬殊。这是一种单纯、朴素的公平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谈…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建设保持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市场在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优势的同时,推动着利益在公众间重新进行分配,也使公众的利益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分析公众对利益范畴、利益关系和求利方式的认识和理解,研究现阶段我国公众利益观念的发展变化情况,指出公众间利益矛盾的凸显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9.
土地和住房是劳动者历史共同体的公共物品。社会是否能够按照效率与公平的原则解决住房问题,其本质是社会是否能够解决劳动者现实具体利益与历史一般利益的矛盾,即个体理性与国家理性的矛盾。公共权力通过经济制度对租金的抽取和使用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基本途径,不同制度模式具有等价性。在社会稳定的约束条件下,公共权力对租金的抽取和使用并不必然保证住房问题的解决符合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为此社会还需要具备公共权力良好的政治性质、法律约束力以及劳动者对国家理性道德自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罗尔斯正义理论在批判吸收前人正义思想的基础上,以新契约论观点对正义作了系统的论证,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基本范畴。其正义理论中平等自由原则、差别原则、最少受惠者利益最大原则等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经济利益关系,物质利益的具体内容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不同的经济结构就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规定人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不同。在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2.
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首先需要界定经济效率、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三个范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社会权力的分析,通过揭示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在资本社会权力的背后统一,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统一,隐含了效率与公平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行为的统一的结论.基于这一结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应该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文雯 《财经研究》2015,(11):20-33
识别收入分配的性质,找到社会接受和认可的收入分配状态,对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数据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认知和诉求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居民对于权力决定成功、资本所有者剥夺劳动者、税收调节不到位等分配不公现象的认知显著增加了其收入分配不公平感,而这种不公平感的产生源于上述因素强化了居民对于农民、农民工、工人的实际收入偏低以及省部级以上官员、市长、大型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实际收入偏高的认知.收入分配改革是一场关系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变革,考虑到不同阶层在公平认知和诉求上的分化,国家需要在改革中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取得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社会阶层分化是中国当前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共同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利益协调机制的存在宗旨决定了利益协调机制以社会公正、公平作为价值取向,同时也使利益协调机制成为控制社会阶层分化的最有力工具.因此,要有效地控制社会阶层分化,就要建立起以公正、公平为取向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概念,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面对资源、地区和利益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的形势下,通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通过经济、法律、政治等综合手段,调整社会发展策略,实现资源分配公平、群体利益均衡、人际关系协调、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模式,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目标之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包括人与政治关系的和谐、人与经济关系的和谐、人与文化关系的和…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人与人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乃至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凸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最重要问题。从实现社会公平入手,缩小差距,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各个社会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键,进而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寻求公平的经济人--相关实验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的经济学实验和实验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经济学实验表明经济人也有对公平的偏好,即便减少自身的物质利益,对等情况下的经济人一般也会力图达到一个对等的结果。经济人对公平的偏好,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系,不同社会的人群,对公平的理念表现出不同。这种公平偏好,实验经济学家试图从利益均分和互惠(正面和负面)两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一个受现实生产力条件制约的历史性、相对性范畴,没有永恒和绝对的公平。生产决定分配,资产阶级的公平观是虚伪的公平观。生产力的现实发展水平决定了在未来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分配方式也会不同,分配方式将从形式上公平的按劳分配走向事实上公平的按需分配。  相似文献   

19.
“公”和“私”在政治伦理中是两个相对的范畴。从一般意义上讲,公与私的所指是完全相反的,二者的关系是全体与个体、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公”代表的是一个群体全体成员的利益,集中体现公众的整体意志;“私”是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代名词。如何处理公私关系,协调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政治伦理和政治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处理公私关系的时候,往往会采取迥然不同的原则和方式。公与私的具体内涵和实现途径,会因不同的政治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完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学中的道德内涵——从“斯密难题”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当.斯密提出并系统论证的“经济人”概念并非狭隘范畴,其间蕴涵着“利己”走向“利他”的丰富内涵。在经济学引入道德分析后,“经济人”与“道德人”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使道德成为了经济分析对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道德具有利益、合作、契约及公平的经济内涵,“斯密难题”并非是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