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水,但是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及时跟上。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必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与传统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否有区别,如果有又在何处?它在当前及其以后该怎样发展,应当承担起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对于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2.
邹震 《大陆桥视野》2014,(10):117-1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新闻娱乐化”现象也“应运而生”。面对日益严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作为一位新闻从业者,我们应该随波逐流,还是要极力抵制这种不良现象?在此基础之上引发了新闻媒介及社会的普遍关注。面对日益严重的娱乐化现象,维持媒介正常秩序,积极主张新闻改革,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是目前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营造凝聚力工程●朱国荣宣田云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企业活力的源泉,是人的积极性。企业生产发展主要靠人去实施,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企业才能真正兴旺发达。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干...  相似文献   

4.
由范英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精神文明学论纲》一书,为精神文明学这门新兴学科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指出:“精神文明学是意识的社会形态的科学体系里一门综合的、高层次的学问,对这门学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见《论纲》代序)综  相似文献   

5.
欣逢明代杰出的旅游地理学家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庆典之际,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授权无锡徐霞客研究会承办编辑出版《徐霞客旅游研究年鉴》,一部刊集徐霞客旅游研究成果的《年鉴》必将应运而生,这是“徐学”形成、发展的必然结果。《年鉴》顾名思义就是对这门学问的年度总结,也是对这门学问的信息传递。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鉴往可以“知来”。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闻战线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对于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深化新闻改革,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新闻单位如何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在继承中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时俱进?新闻工作者如何在种种诱惑面前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自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办报为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锁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心血;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育人无止境,管理无边际,作为班主任,累中也有很多快乐.  相似文献   

8.
管理学从其诞生之日就与经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方法上的借鉴、融合至今仍然是管理学者和经济学者关注的焦点。“经济”一词起源于希腊,原意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经济与人息息相关,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而管理学广意上讲是研究如何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问题,管理就是通过人把事做好,管理学便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好互动协调,善于化对立为统一,同时管理包含指挥别人的含义,而管理指挥别人既要讲究科学性、更要讲究艺术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艺术性的把握是动态的,难度比较大,直接经验、感性经历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差异往往决定着管理的效果。这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经理”的真正含义:经理:经验+道理。管理就是解决科学方法的问题,即巧干的问题,也可以这样说,用做人之道来解决经营之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丁忆 《江南论坛》2002,(10):42-42
为社会哪一个群体办报,满足这个群体的哪些需要,树立起何种鲜明的媒介品牌,仍是我们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家知道,办好党报必须遵循三大规律:一是宣传规律,二是新闻规律,三是市场规律。如何遵循三大规律,各地市党报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这种探索说到底就是如何在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上做好“文章”。然而这“两套动作”的创新,直接关乎党报读者群的定位问题,因为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理念决定机制,机制决定产品。而所谓的理念,就是企业如何对产品进行技术设计与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0.
在近期的《经济学家茶座》上刊登了一些经济学者关于如何开展现代经济学教学的文章,如陈钊、陆铭等人的《学“问题导向“的经济学》(第31辑)、李俊慧的《巧讲微观经济学》(第32辑),这些文章对我启发很大。身为教书匠,我一直以让上过我课的学生“感觉经济学是一门很好玩的学问,了解经济学是一种思考和生活方式”为教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还会继续坚持两年来一直在推进的鼓励扩大进口的政策和措施,并且还将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进口问题如是表态。  相似文献   

12.
袁志冲 《江南论坛》2002,(10):43-43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在各种新闻媒体上的再现。但新闻事实不等于就是新闻,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常识。这里除了新闻事实本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外,在大多数场合,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是否发掘和把握了该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换句话说,我们的编辑记者是否具备识宝的慧眼。如何把握好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是个老话题,名家早有高论。本文只想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小新闻”顾名思义,是指在结构上、内容上比较精巧的新闻。一条新闻的出发点、立足点,可能只是一个典型细节、一个有丰富内涵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这样的新闻往往以小事明大理。触及广大新闻受众的敏感神经,而“小”新闻的选材点也便是受众的这些“兴奋点”和“兴趣点”。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小”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经理对我说:“什么是管理?我看就是三大块事儿:第一、开会:大事小事都得和有关的头目开会商量,不能一个人独断专行;第二、训人:生产上、销售上出了什么事情,都不能不闻不问,是谁的责任就训谁,不然还不天下大乱了:第三、应酬:见上级、见客户、见协作单位、拍广告、参加公益活动,不是宴请,就是剪彩、新闻发布,不露面还不行,简直像是套上笼头的马,别想尥蹶子不干。什么双休日、节假日从来不敢想,工作压力太大了……”  相似文献   

15.
新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特性的重要体现。人精神的,内核是它对人类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生存环境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新闻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精神,人精神亦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属性、其本身需要人精神的回归、美学作为一种“人学”直接涉及人类本身的建设,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它和新闻活动中的人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季水河先生的《新闻美学》将新闻传播活动纳入审美实践活动的总体 和美学视野中加以考察,实际上已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新闻活动中人精神回归的重要性及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当代新闻工作在新闻活动中体现人精神的一部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学的“异域情缘” 经济学简直是一个多情种。在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时期,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国民财富的增长”。到了马歇尔,这个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经济学则成了“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17.
韦森 《经济学》2007,6(3):945-968
基于对经济思想史上一些相关文献的理论回顾,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学理论互动演变的当下格局中,是对经济学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这样一些元经济学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和讨论的时候了。第二小节的文献追溯发现,在经济学说史上,伴随着由“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转变,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本质和任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问题。研究发现,任何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都会潜含着某些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在其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术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去发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自然秩序”。第四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一种高度形式化的“精密科学”这一问题,并对目前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唯科学主义的研究偏向做了一些反思性的评论。本文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为了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在未来的健康成长,应该鼓励不同经济学流派和研究路径之间的竞争、对话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闻,其价值要素可以归纳为时间的接近性,距离的接近性、异常性、著名性、进展性、情操性。简言之,就是新闻存在着一个“写什么”的问题。近年来,各新闻媒介围绕着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注重经济宣传,在刊出的大量稿件中,经济新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却有许多经济新闻引不起读者或听众的兴趣。这是经济新闻如何为市场经济服务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源于西方的现代新闻学理论,时下还比较流行界分“软新闻”与“硬新闻”。将“经济新闻”,皈依在“硬新闻”范畴。美国前不久曾出版的新闻教科书《印刷媒体的报道》这样定义:通常那些去写人类共同兴趣的新闻报道,它们的主题可能有些不太应时,或者不甚重大,但决不枯燥。主要为愉悦,通告消息并非绝顶重要。它从感情上吸引受众,不以理智上吸引读者为主。而是使读者欢笑,或者悲泣,喜爱或膳恨,嫉妒或遗感。这类新闻,便是“软新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的进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社会为他们展示了越来越广阔的用武这地,这是我们国富民强的希望所在。然而,管理之落后,管理人才之匮乏,远远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现状还没能引起各方面广泛的注意。如何把管理真正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如何在认清管理人才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和培养管理人才,让他们与各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