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军 《糖烟酒周刊》2005,(27):A008-A008
对于新华联集团不少人都不是很了解。新华联集团是我1990年从湖南省外经委下海以后创建的一个公司。开始3年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发展。1993年底以后回到国内投资,现在的总部在北京。我们现在已经有20000多名员工,30多个企业,其中上市公司4个。有两家控股。新华联集团由几个大板块组成,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第一个板块是酒类营销。金六福酒是我们的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2.
马云 《浙商》2012,(19):38-38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经济会越来越糟糕,但同时也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十年以后成功的企业一定比今天多有钱的人一定比今天多。 我只是一个比大家早创业的电商人,一个很普通的企业人。我的很多看法、想法也未必是对的。这几年对我也好,我的同事也好,确实获得了非常多的不该属于我们的荣誉,其实这些荣誉属于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3.
张国旺  姜浩 《商业科技》2014,(13):121-121
一、问囊的提出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后,知识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兴起。随之,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开始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而在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发展和创新体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知识工作者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与员工的自我管理之间做出一个适当的选择,使得员工既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使企业更好的监督其工作,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效性。目前,  相似文献   

4.
《商业科技》2013,(28):13-13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表示:希望联想做一个百年老店、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柳传志说,想做在多个行业里面领先的企业,做一个百年老店,实际上并不容易。“如果我们在多个行业有领先企业的活.我们就有一个调整的余地,  相似文献   

5.
“王来福”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山西人酿醋有两千年的历史,而第一个创出老陈醋牌子的是史称“醋圣”的王来福。1990年我们就已经申请了“来福”这个商标,但一直没用重点使用。后来我们考虑山西醋企业这么多,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文化,那么来福公司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就是醋圣王来福。所以我就把王来福塑像搬了出来,把企业文化重点放在了对王来福的宣传上。  相似文献   

6.
颜艳春 《现代商业》2006,(8M):58-61
剩者为王 中国加入WTO之后,全球化已经变成中国CEO或总裁们一夜清醒过来后必修的功课。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1000多家外商突然拿到了进军中国的许可证,美国百思买正式收购五星电器,天津家世界的董事会像一个联合国。越来越多的本土制造企业,正在融入或被迫融入世界零售业的供应链体系。最近两年,中国零售企业破产、关闭、并购事件不断发生,愈演愈烈。中国市场正在全球化,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相互融合,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发现我们的邻居不仅仅是中国人,现在谈保护主义已经太迟了,我们已经不能固步自封,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零售业的主旋律。全球化,并不要求我们要把店开到国外,但要求我们的零售商们思考要全球化,意识要全球化,竞争更要全球化。  相似文献   

7.
朱丽萍 《品牌》2012,(6):49-51
走近新晋商是我们近距离感悟精英的一个舞台。走近慧诚集团总裁裴进,使我们结识了一个“晋善晋美”的投资人。这位出生于长江三峡岸边的重庆人,踏进黄土高原山西仅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问,就创造了一个迅速崛起的新晋商的“投资传奇”,为晋商文化增添了一笔新的绚丽色彩。仅用了两年多时间,裴进便奇迹般地将一家注册资金只有108万元的慧诚企业管理公司,发展成为横跨企业管理、金融投资、旅游度假、物业管理、白酒饮品、影视动漫、文化传媒、网络游戏等多个领域,注册资金达2个亿,管理资产总额近30亿元的大型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8.
李扬  王乐 《新财富》2004,(6):68-68
北京倍爱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跳跃发展的缩影,他们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资本从500万元到3700万元增长7倍多的跳跃,并以其磁酶免疫检测技术和系统独步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9.
有统计资料说,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为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我们可以不相信这样的统计数据,我们也可以不相信中国的企业会如此短命,但有一个事实我们却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我们活过百年很难。如果说银广厦、亿安科技、蓝田、郑百们的倒台是企业经营个人的违纪行为造成,那么,浩德隆集团的失败就有着多层原因。“王麻子”不是也破产了吗?还有我们以前引以为豪的众多中华名牌产品和老字号,如今剩下的也就屈指可数了,有的甚至还在生存和死亡的边缘上挣扎。  相似文献   

10.
品牌战略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已经勿庸置疑。而对于有多个类产品的企业是否要采用多品牌,也是一个重要并且复杂的问题。这几年,采用多品牌的本土企业开始多了起来。研究这些企业采用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1.
德国地处欧洲心脏,这个欧洲最大的市场如今已吸引了22000多家国外企业在此经营,并且中国已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面对这么一个良好的市场,从2006年中国华晨汽车遭遇“碰撞门”事件,到今天愈演愈烈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些都给中国企业进入德国市场增加了不少阻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进入德国市场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不得不踏破的高高的门槛。  相似文献   

12.
廖宗明 《经贸世界》2006,(10):66-68
进入中国最早的直销企业是哪一家?雅芳在1990年进入中国。经过几年市场经营,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1996年、1997年国家开放41家转型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整个行业处在一个被禁止的状态。我们很奇怪一直销这个行业为什么这么难?直销这个经营模式在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发展中国家,许许多多的发达国家,都是很盛行的,都是被认可的,已经证明它是一种对促进经济发展,对促进商品流通,对个人的成长都有帮助的经营模式。也许在中国的经营可能要经过这样一个困难时期,所以我们在总结和学习以往所有的行业经验后,我们给自己制定了非常重要的经营理念。这个经营理念把它总结起来,叫做“三个要求”。我们说到政府在管理一个国家,在管理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时候,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那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在带领这么大的经营队伍时,我们也提出“三个要求”。[编按]  相似文献   

13.
王文正 《浙商》2008,(21):55-57
一个著名的袜业企业,在宏观调控的局势下却逆势扩张,再加上老板个人行为的失误,导致了资金链骤然绷紧,企业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这危急关头,担保企业挺身而出,紧急注资;相关银行审时度势,雪中送炭;家族内部搁置争执,团结一致,经过一个多月的紧急大营救,终于使企业转危为安…… 义乌企业界演绎的这个故事,不仅为浙商企业的“自救互助”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企业危机来临时,家族内部成员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危机?在企业与企业之间,除了相互之间的利益纠葛,是否还应有一种更高层面的道义扶持?在银企关系上,是否可以摆脱“锦上添花,下雨收伞”的轮回?也许,营救宝娜斯的过程,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销售与管理》2006,(10):60-60
打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品牌是每个企业最关键的事情,但是往往我们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企业认为广告能够“轰”出一个品牌,但是那只是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了,究竟品牌的价值含量有多大?当我们与麦当劳、IBM等优秀公司相比时,我们国内企业称得上优秀品牌的公司真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5.
关注直销     
金锐 《网际商务》2004,(2):52-52
直销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灰色地带,现在从事直销的现代企业,都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直销企业面对的是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直销在国外包括发达国家都发展得相当好。中国目前从事直销的企业不多。我们关注如安利这样的企业,它们的经营业绩令我们钦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 WTO后,国际知名品牌跨国经营、跨地区生产将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有一种持久的追求精神:做一个有品牌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雷蒙 《销售与管理》2005,(4):124-127
在本期的案例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关于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从产品线和品牌等方面进行有力冲击的时,如何进行多品牌与单品牌的战略发展规划的问题,在现实的企业经营中,脑力激荡是很多企业所提倡的,在本案例中.利奥也是这样做的.但是随着市场部和销售部提出不同的竞争策略.利奥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到底该如何走好下一步……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0月,我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培训班”的翻译随团赴德国学习考察,再次来到了自己学习、工作过的、拥有高度文明的国度。这次一个多月的学习考察生活紧张而有序,其间我们聘请专家讲课,考察了西门子、戴姆勒———奔驰等德国的一流企业;拜会了德联邦经...  相似文献   

19.
一如既往     
新千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但似乎2000年的元旦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其实,不论是企业还是媒体,都早已为步入21世纪做足了准备、作为专注于商品流通行业的媒体,我们除了一如既往地倾力支持业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商务电子化的进程,还将努力成为面对新经济挑战的中国商品流通企业的代言人。与此同时,我们也将把与行业有关的很多新观念、新做法、新事物介绍给广大读者。 也许有人会说:“你介绍那么多与所谓的网络经济有关的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等等,与我们做商品流通的企业是不是太遥远了?”君不见…  相似文献   

20.
梅亚婷 《广告大观》2005,(12):27-28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种产品、任何一个取得成功的企业.都各有自己的致胜之道。如果要想做大,做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可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售后服务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产物和品牌立足于强手之林的基础。新兴的标识行业同样如此,随着客户服务需求的不断攀升.不仅仅对产品有着高度的要求,对服务的质量和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品牌的形象。回想鸿业标识的这几年中,我们同样和其他同行的企业一样,在这片领域中探索、追求,呐喊着我们要做到更为完善更为科学的行业文化和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让我们的事业永续的经营下去。五年的经验,五年的拼搏与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想要做好一个企业.首先要做好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