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正积极地改变整个金融生态,加剧金融市场竞争,改善资本配置的效率并使资本流动空前加速,也有力地推动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监管模式变革以及银行业的开放。如何正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探索互联网渗透和介入金融体系的方式及其效应,从而趋利避害,让互联网金融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革新服务,为中国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融资和投资需求服务,这些都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界人士深思。  相似文献   

2.
李江涛 《上海财税》2001,(11):36-37
我国可能于11月多哈第四次世贸组织年会上加入世贸组织,这将绘我国各行业包括外贸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1.外贸企业面临丧失竞争优势、失去社会分工角色的危险。一些专业外贸公司的业务主要是自营业务和代理业务,自营业务收益相对丰厚,但风险大;代理业务比较保险,但仅能收取少量的代理费。目前许多外贸公司并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实业生产基地.此类国有外贸企业经营操作仍继承了传统的转手买卖的中间商方式,它得以存在的基础是信息的不对称和市场体制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外资金融机构广泛介入我国金融市场,将直接带来创新业务,竞争加剧也将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同时,受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金融管制必将趋于放松,宽松的外部环境也将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一、国  相似文献   

4.
《证券导刊》2014,(26):86-86
北京时间6月27日凌晨消息,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预计,美联储的首次加息会发生在2015年的第一季度,这个时间早于市场普遍预期;此外,美国5月个人所得增幅不及预期,遭此利空压制,美国股市上周四小幅收低。  相似文献   

5.
陈思琦 《证券导刊》2013,(44):57-57
在金融改革大背景下,金融板块面临“机不可失”好时兆。作为市场首只金融指数分级基金,信诚金融分级跟踪中证800金融指数,用杠杆工具助力投资者撬动金融板块,同时更可避风险获稳健收益、长期享受到报。  相似文献   

6.
我们有幸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的一场伟大变革。过去30年里,人类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过去5000年里所创造财富的总和。世界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普遍繁荣。  相似文献   

7.
体制转轨期的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融脱媒:体制转轨期非对称性特征显著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金融体制转轨时期。体制转轨期的金融市场发展具有自身特殊的路径和轨迹。市场化改革取向赋予了经济主体更多的投融资选择权,但是转轨期间经济运行变数的增加以及市场机制功能的薄弱,又为经济主体投融资行为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与更大的波动性。金融脱媒同样也体现出浓厚的“转轨”色彩,即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体制转轨期的金融脱媒呈现出鲜明的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如何创建金融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终结和中国金融业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的凸现.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由机构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迅速转为以“金融品牌”为核心的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创建中国“金融品牌”,既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关注焦点,更是银行业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问题。无论哪一家银行.要想在日趋激烈的金融竞争中胜出,就必须认清本行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所处的方位.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创造一切可动员、可支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金融模块化是中国金融现代化的一个思路。金融模块化包括模块化分解和模块化集中。本文从模块、模块化和模块化集中的介绍入手,论述了金融模块化集中及其对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阐释金融模块化集中的三大战略选择:建立金融控股集团、构筑金融企业与其企业客户的外部战略联盟和构筑金融综合监管机制,然后论证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必须在金融领域加强市场的力量,通过金融模块化方法等金融创新手段实现中国金融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赖斌 《国际融资》2006,72(10):55-59
前不久,第一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经济学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教授做了题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取向》的演讲.在这次报告中,胡教授提出要对困扰国内资本市场多年的若干基本问题重新审视,提出对市场更为大胆的政策优化设计.会后,本刊记者对胡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1.
薛楚江  潘博 《新金融》2023,(2):56-63
金融发展和金融科技状况是影响企业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选取国内306个城市904 443个企业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以信贷业务为主的传统金融发展与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区域异质性和企业所有制异质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传统金融发展和金融科技均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挤出了传统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从区域视角看,我国中西部地区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挤出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从企业视角看,在国有企业中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挤出效应要大于私营企业。因此,要持续推进传统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和国有企业中推广金融科技,释放金融科技赋能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金融电子化》2005,(1):68-69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于中国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具有潜在的利好,但对处于变革之中的中国金融行业来说,不啻于一次严峻的挑战。国内金融机构与外资机构在现代化管理水平与服务方面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管理思路和管理体制方面,更体现在管理和服务支持工具及手段的不同。外资机构追求的是现代化经营管理需求与现代化技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太阳能用单晶硅的原材料多晶硅价格大幅度上涨,由每公斤30美元上涨到每公斤340美元(约2500元)。由于国外企业对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封锁,国内多晶硅一直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预算软约束与企业投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在我国转型经济的特殊制度背景下,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是否存在并发挥作用以及影响这种作用发挥的制度性因素。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性。但是,预算软约束的存在扭曲了国有企业面临的真实的融资约束,使得其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要明显低于民营企业,并且这种软约束的存在还减弱了金融发展对国有企业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产生了“漏出”效应。本文的启示为:在我国转型经济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如果要真正地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必须从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硬化预算约束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15.
操作风险: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的核心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延超 《深交所》2007,(7):53-5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深远影响,成为金融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金融衍生产品品种层出不穷,成为了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马长有 《西南金融》2004,(12):24-25
国内外金融业的变革、发展实践证明:现代金融管理科学只能从不同侧面揭示金融企业运行的规律,而要全方位窥测、深入阐明并有效策动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金融企业化。当前,搞好开发性金融企业化建设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国际一流市场业绩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以开发性金融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开发性金融化,推动自身规范、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己成为摆在国家开发银行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镜头回放:2004年8月,国内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用友公司,注册成立了一家面向金融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司———用友金融软件系统有限公司。12月18日,这家公司举办了中国金融IT服务联盟暨用友金融合作伙伴大会。在此次会议上,用友金融联手数十家金融行业提供IT服务的厂商,创导成立了中  相似文献   

18.
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重要的助推器,在促进就业与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融资约束困境,而其中金融发展对其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就金融发展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所起的作用展开了研究。结论表明,要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外部融资环境的改善,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结构的提高都能有效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并依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武汉金融>进入举办100期,即已经历了自2000年到2008年的九个年头.九个年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我国在这个期间则经历了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由"十五"时期转入"十一五"规划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金融工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不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在融资、投资、贸易等方面都面临着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既有来自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价格风险,也有来自金融市场的股价、汇率、利率变动的风险。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企业必须努力寻求各种途径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因此.国内企业有必要运用金融工程技术规避风险(包括转移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