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鑫 《绿色财会》2009,(10):54-56
在有关商誉问题的研究中,商誉本质构成是商誉确认、计量、摊销等问题的基础,因此,如何认识商誉本质构成显得尤为重要。从商誉的含义入手,阐述了商誉的重要性,分析了商誉是由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构成,重点论述了对商誉本质构成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在有关自创商誉问题的研究中,自创商誉本质构成是自创商誉确认、计量等问题的基础,因此如何认识自创商誉的本质构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独特的视觉入手,阐述自创商誉的本质构成,分析自创商誉与无形资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资产中,由于商誉具有的特殊性质——最无形的资产,因此商誉一直是困扰会计界的一个难题。关于商誉的本质,学术界众说纷纭,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其中自创商誉更是由于其计量的困难性基本未被会计实务界所采纳。本文阐述商誉的本质以及对自创商誉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企业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企业商誉问题在资产评估中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理论视角梳理目前关于商誉的性质和构成要素的若干观点,针对性地分析我国会计实务中关于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的确认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商誉的认识和规范对商誉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商誉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商誉问题于20世纪二十年代进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几大难题之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商誉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对商誉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系统研究商誉的产生、本质和三种主要的观点,分析商誉的特征、商誉的计量方法和后续计量问题,总体上阐述商誉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商誉会计的问题中,自创商誉是否确认与计量的问题愈演愈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权威的专家有过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就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商誉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对自创商誉确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商誉的确认应该从“是否”、“如何”、“何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商誉的特殊性,商誉的价值不应只属于传统的企业所有,而是应该由所有和部分经营共同拥有。  相似文献   

8.
自创商誉、外购商誉与特定的会计主体相联系,自创商誉是对任何一主体而言的,而外购商誉和负商誉是伴随并购行为产生的,是就实施并购的企业而言的。对于任何一个会计主体,如果没有实施并购行为,它只可能拥有自创商誉,只有在实施并购行为时,才可能产生外购商誉或负商誉。  相似文献   

9.
合并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四大难题之一,其中合并商誉问题又是其中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分析了合并商誉的内涵,结合新会计准则对合并商誉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我国合并商誉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有助于合并会计的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资产中,商誉属于不易认识、理解,难以定量计价的资产。本文试对商誉计价核算及与此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一、商誉的属性与特点 商誉本为商业信誉的简称。它是一种在产品质量过硬及适销对路前提下,凭借优异的服务质量和较高的企业威望,使消费者对企业从心理上萌生美好印象,从而使企业获得较高收益的非流动性经济资源。 商誉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具有商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商誉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是当代企业的一种重要资产,但由于商誉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复杂性,使人们对于商誉产生了很多不同层面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就商誉的定义以及相关认识展开论述,并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2.
合并商誉是指合并企业的收购成本超过所取得的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案的不断增加,如何对合并商誉进行处理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从商誉入手,对比分析世界各国对于合并商誉的定性,以及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3.
外购商誉的摊销问题是会计界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问题之一。综观各派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以下三种: (1)立即注销法,也就是在外购商誉取得时就一次性冲减业主权益; (2)永久保留法,即将外购商誉作为资产永久地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在有明显证据表明其价值已永久性地减少时,才将减少的金额转销为当期费用; (3)系统摊销法,即将外购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入账,并在估计的有效年限内系统地摊销,摊销额计入损益表作为一个费用项目。 笔者认为,外购商誉该不该摊销及如何摊销取决于外购商誉自身的本质。通常来说,在企业并购中…  相似文献   

14.
一、商誉的涵义及其性质 大多数学者认为商誉是一项无形资产,也有学者认为商誉不具有会计资产要素特征。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他的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是对商誉涵义的一个很好表述。这三个论点是:(1)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价值;(2)商誉是企业超额盈利的现值;(3)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本人以为,商誉是企业整体资产综合效应产生的一种经济资源。这样更能将商誉的理论本质揭示出来。关于商誉的涵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15.
浅说商誉     
商誉,一般指企业超常的盈利能力。商誉不能同企业整体价值相分离,不能单独地进行交易。商誉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相对于商誉还存在负商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购并、生产重组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日益成为会计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商誉的确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商誉减值的确认问题进行国际比较;其次介绍我国商誉减值的具体会计处理;最后对我国商誉减值会计在会计实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2020年新冠疫情下爆出重大商誉减值的力源信息为企业案例,通过分析其巨额商誉减值的深层原因及该上市公司在处理时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新冠疫情下上市公司出现的商誉减值及信息披露。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有商誉估值泡沫放大、盈余管理可能性上升、信息披露更具复杂性以及资本市场股票环境不稳定4个问题。最后,针对会计准则修订、外部审计、上市公司内控三方面,提出了添加商誉摊销减值方式、限制商誉规模、审计联系企业行业特征、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巨额商誉减值信息给二级市场带来不确定因素,尽管商誉减值法存在局限性,但其符合商誉非消耗性资产的本质和决策有用观的要求。在商誉减值的方法研究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为提高商誉会计信息质量,应该增加商誉表外信息披露来弥补表内商誉减值信息的不足,规范商誉信息表外披露的内容,格式化商誉披露的形式,加强商誉表外披露的监管,以提高商誉减值信息的有效性,约束管理者对并购业务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商誉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表明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在我国,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因此,可以确认入账的商誉只能是企业合并活动产生的商誉,即购买商誉,其金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