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近期到企业采访,发现厂长经理口中频频使用的词汇,除了往常惯用的“质量”、“产值”、“效益’等外,又添了一个词─—“品牌”。品牌,是一种产品与其它产品相区别的标识,是它直接代表产品的形象和声誉。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消费者对商品的“牌子”越来越看重,对名牌产品的认同直接影响他们的最终选择。所以,人们常说,现代市场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令人欣喜的是,天津市生产企业不仅在思想意识中有了“品牌”的概念,而且在实际行动中,使出了许多出奇制胜的新招。“菲米丽”内衣,是天津市针织运动衣厂近年推出的新品…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市场中低档学生用品供应不足。由于中低档学生用品价格低,利润也低,有的单位和个人不愿生产和经销。现在,充斥农村市场的是四五十元甚至七八十元一个的高档书包,文具盒也以十几、二十几元一个的中高档产品为主,各种作业本软面变硬面,普通书写纸变高级书写纸,价格翻了几番。  相似文献   

3.
品牌拓展应紧系价值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靳羽西女士以“专为亚洲女性设计”为口号,推出了羽西系列化妆品,时隔8年,她又以“从娃娃抓起”为口号推出了“羽西娃娃”。羽西牌化妆品在中国已经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用于娃娃品牌,虽与原产品毫无关系,但由于其品牌已深入人心,故很容易让人们接受羽西娃娃。这一点在品牌进入市场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拓展策略。 国内外许多企业都采用过这种策略。如海尔,最初的产品是冰箱,后来逐渐涉足彩电、空调、手机及家用电脑等家电产品,并仍继续使用海尔这一品牌,原因就是为了利用“海尔”…  相似文献   

4.
多品牌策略的成功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要在现代市场中站住脚,必须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产品,创建新的品牌。当企业发现自己的产品拥有一个具有延续性的巨大市场容量时,他们面对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很可能会采取“一品多牌”战略,创建一些新的品牌满足不同个性化的消费倾向。这样,企业既能提高市场总体份额,控制更大的市场,又能锁定“品牌转换者”。 、碧  相似文献   

5.
建立全球品牌架构的两个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冰 《中国企业家》2005,(6):104-105
如何建立国际品牌架构,如何管理从海外并购而来的品牌,是让很多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头疼的问题无论是在遍布全美的沃尔玛超市,还是在纽约、洛杉矶的中高档购物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明显成为美国市场的主导产品。然而,中国的品牌能真正出现在美国商店的货架上并取得一席之地的却并不常见。在中国2004年5000亿美元的出口额中,品牌产品的价值还不到10%。虽然中国拥有了一大批凭借自身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全球最大品牌企业和零售商自有品牌的贴牌生产商,但真正能够在海外市场成功地推出品牌、管理品牌的中国企业却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6.
背景介绍: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以方便面为主业的食品企业,该公司以前名字为河北省华龙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方便面成长的一个典范,公司前期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品牌以华龙为主,产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在这种正确战略的引导下,华龙公司一路超越,一举成为中国方便面行业农村市场的第一,行业第二。  相似文献   

7.
1992年,羽西女士以“专为亚洲女性设计”为主题,推出羽西系列化妆品,时隔8年,她又以“从娃娃抓起”为主题推出了“羽西娃娃”。羽西作为化妆品在中国已经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用于娃娃品牌,虽与原产品毫无关系,但由于其品牌已深入人心,故很容易让人们接受羽西娃娃。这一点在品牌进入市场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炎夏季节,冷饮市场质量如何?又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和关心焦点。 从5月上旬开始,山西省太原市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太原市72家冷饮生产经销企业130个批次的产品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质量抽检。经过近一个月的抽样检验,冷饮质量结果揭晓:品牌产品如“伊利”牌系列冷饮、太原雪山冷饮厅的冰淇淋、“美登高”太原分公司等产品质量仍然稳定,合格率较高;中低档冷饮质量较差,合格率比往年有所下降,仅有50%。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企业一种无形的资产,它不仅反映企业产品品质,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企业综合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持续发展后劲。近几年,莱钢特殊钢厂以“品牌特钢,追求卓越”为目标,以品牌做支撑,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力实施产品品牌升级计划,加快了企业发展,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广州万方健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新特药品和计划生育产品为主的现代医药技术企业。旗下的安全套品牌包括“夜曲”、“群英会”、“大官人”和“玫瑰船”系列等,品种齐全,覆盖中高档消费层,成为安全套行业的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1.
品牌经营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界对品牌经营这一话题的愈加关注了。原因就在于一个著名的品牌就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企业通过品牌能够获得某一市场的占有权,并实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并形成一道对手难以逾越的竞争防线。同时,追求拥有知名品牌的满足与优越感使得消费者不再计较价格的高低,从而使企业获得较高的边际收益。本文通过宝洁公司推出“象牙肥皂”的实例,来揭示品牌经营中的三大要点。创意一个好产品 踌躇满志的创业者,闯入市场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市场推出一种什么样的产品。纵观世界一些知名品牌无论是可口可乐、耐克,…  相似文献   

12.
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将原有品牌不断地延伸到新开发的产品上。这种延伸,既节约了推出新品牌所需的大量费用,又可以使新产品借助原有品牌的良好声誉较快地得到消费者的认知,所以在短时间内均收到了不错的名牌效应。但是,从长远看,这种延伸并非完美无缺,把握不当甚至可能殃及原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建筑防水材料行业里企业的建立和运行逐步走上市场化道路,政府对生产企业的行业化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削弱,没有哪一个部门负责全行业的全面管理和运行。主要建筑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产品结构由中低档向中高档发展,产品结构明显改善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占据主导地位,品种结构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4.
缔造大品牌     
以往保险公司大众市场的成功因素主要体现在人海战术和产品领先上,然而,在当下,保险业遭遇“增员”瓶颈,人海战术逐渐乏力,而产品同质化现象又十分严重,很难找出产品中“登高一呼”的佼佼者,即使有公司开创市场之先河,率先推出某款新型产品,也会迅速被市场捕捉,跟风而至。如今,开拓市场有着新的关键成功因素,这便在于品牌、后援、增值服务、产品、销售人员上面。  相似文献   

15.
品牌是产品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区分生产商或是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利用原品牌的力量或影响力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商标淡化会割断驰名商标与特定商品间的联系,导致驰名商标对消费者的特殊吸引力下降。品牌延伸同样存在“自我淡化”的风险,企业在品牌延伸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晓敏 《东南置业》2011,(10):I0004-I0008
小商品,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附属品,直接关系到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随着传统百货业的没落。百货店纷纷向经营品牌质优价高产品的中高档百货店转型。而消费者日常所需的大众消费品市场出现了“真空”。正是这种需求导向,致使小商品市场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富力碧涛湾”是富力地产集团在2002年度推出市场的又一匠心力作。自从一期推出以来,由于其所营造的社区环境非常安静,还拥有无敌全江景,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03年10月,“富力碧涛湾”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二期产品一“倚涛天域”。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在热衷于品牌延伸。娃哈哈、太阳神、长虹、三九、万家乐、海信等都把原有品牌不断地用于新产品。这也许在短期内可以取得名牌效应:即节约了推出新品牌的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音便车,很快得到消费者承认。然而,品牌延伸并非完美无缺。一值营销专家曾志告,“品牌名称是橡皮筋,仰愈伸殿一个名称,它就变得越疲弱”。大量的失败案例的出现,以至于许分奏家把品牌延伸视为陷附。陷阱之一,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如果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柱产品上,就可能堕入这种陷附。军采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  相似文献   

19.
提起海尔、春兰、健力宝、茅台等知名品牌,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这些企业树立的名牌可以说是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名牌就是市场,名牌就是效益。延伸和壮大名牌的影响,已成为企业取胜之道的最坚实资本。品牌扩展策略也称品牌延伸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新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今年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中低档住房开发建设力度的指示精神,我国房地产行业必将推出相当一批经济适用房等中低档住房投向市场。而在政府、开发企业积极推进“人人有房住”这一系统工程时,广大住房产权人(使用人)就必然产生“人人住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