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均衡信贷配给、信用担保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彭磊 《当代财经》2003,(8):50-53,60
以信贷配给的双重均衡性为出发点,从信息成本的角度,可揭示出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困境在于其特定信息结构所对应的边际信誉成本低于大企业。因此,解决的途径在于引入专业化的信用担保机构。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信息成本,以改变信贷配给的均衡位置,促使信贷配给的局部均衡向总体福利均衡收敛。这也是由中小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作用的差异所决定的,因为前者只能弥补“信贷缺口”,并不能缓解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2.
王珊 《经济论坛》2003,(24):77-77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专业银行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以利润为经营目标,运作机制由计划机制转变为市场机制,银行与政府、企业的关系重新定位,都使我们的信贷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当前银行业的信贷配给问题,本文试做简单分析。一、信贷配给现状分析信贷配给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对贷款的超额需求时,不是通过提高利率的途径来增加存款供给、抑制贷款的需求来实现信贷市场的均衡,而是实行信贷配给,部分地满足借款人信贷需求的一种均衡。目前中国的信贷配给,突出地体现在非国有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上,…  相似文献   

3.
由于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的存在,信贷配给一直存在着.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的加强,我国的信贷市场也逐渐走向规范,因而信贷市场也出现了信贷配给现象.这种信贷配给主要针对这资产质量差、风险高的中小企业.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相关措施,减少信贷配给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带来的障碍,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资金信贷条件.  相似文献   

4.
转轨经济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宏 《经济评论》2007,144(2):85-89
信贷配给是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上的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在转轨经济条件下,银行、企业和利率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就使得转轨经济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和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贷配给存在一定的差别。在银行改革初期,银行对政治收益的追求会使得其扩大信贷供给,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总体的信贷配给程度。随着银行改革的深化,银行的利润压力加大,普遍出现“惜贷”行为,市场信贷配给程度随之大大加深。缓解市场信贷配给程度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推进银行改革和企业改革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信息不对称使信贷市场产生的逆向选择效应,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信贷市场的效率状况,指出银行为弱化逆向选择效应而实行的信贷配给,使信贷市场产生不同于市场出清条件的均衡状态,即配给均衡,信贷配给均衡比信贷市场的瓦尔拉斯均衡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社会福利,但仍未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可制定适宜的信贷政策和干预措施,减小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完善政府补贴和担保制度、降低金融风险,提高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出现信贷配给现象。与一般性均衡下的供求相等不同,信贷配给性均衡状态下的需求大于供给。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并证明了信贷市场上配给性均衡的长期存在性。  相似文献   

7.
张茉  邢勇 《当代经济》2007,(17):168-169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出现信贷配给现象.与一般性均衡下的供求相等不同,信贷配给性均衡状态下的需求大于供给.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并证明了信贷市场上配给性均衡的长期存在性.  相似文献   

8.
楚建德  牛旻昱 《生产力研究》2011,(3):190-191,202
文章在内生化企业规模和抵押品价值模型基础上对在激励相容和信贷配给条件下银行和贷款企业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抵押品价值过高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银行在信贷配给条件下通过抵押品价值限制许多中小企业进入信贷市场,另一方面因为抵押品价值过高许多中小企业降低了对低风险项目的贷款意愿。  相似文献   

9.
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田晓霞 《经济研究》2004,39(5):107-116
本综述主要围绕小企业融资需求、信贷配给及宏观经济政策冲击三方面的内容展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所有者个人与企业的高度融合决定了小企业融资需求与传统理论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信贷配给问题在小企业当中表现突出。但也有观点认为 ,引入决定企业存活的真正因素———人力资本之后 ,新建企业并不存在信贷配给 ,这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开启了新的思路。最后 ,由于小企业受宏观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 ,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以达到不同规模企业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均衡信贷配给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摩擦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个人在现行利率条件下获得的贷款数额低于他所希望获得的数额;二是在相同的借款人中,一些人获得贷款,而另一些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不能获得贷款(Keeton,1979)。在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学家对信贷配给的讨论是在完全信息假设下进行的,因而信贷配给要么被解释为由外生冲击引起的一种暂时的非均衡现象,要么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如政府对信贷规模的直接控制和利率管制政策等)。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不对称信息范式被引入信贷市场分析,大量研究表明,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是一种与贷款人理性行为相一致的长期均衡现象。西方学者对均衡信贷配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信贷配给产生的微观基础、均衡信贷配给的宏观经济含义以及这两方面的实证证据。下面就从这三方面对均衡信贷配给研究做一个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信贷配给:均衡与非均衡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信贷配给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均衡信贷配给和非均衡信贷配给两个方面,对信贷配给理论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概括和总结,并进行了深入评述。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总结与对中国经济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两个新的视角对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进行了重新探讨:一是特定货币政策环境下公司融资结构调整;二是产权异质性条件下的信贷配给。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独立信贷渠道的确存在,然而,其作用机制并非是基于像上市公司这样的企业的微观融资结构调整效应,而是经济中国有与非国有并存的产权异质性所导致的信贷配给效应。对于上市公司,独立信贷渠道的作用是微弱的,这一结果对于公司行业及规模是稳健的。实证结果同时显示,与通常的预期不同,在获取银行信贷方面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国有投资受银行信贷变化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民营中小企业在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型信贷市场中很容易受到信贷歧视,商业银行对此类企业的"惜贷"乃至拒贷不仅反映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差强人意的融资地位,而且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计划金融体制对于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种种束缚作用以及在金融改革滞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严重不合理性.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垄断型信贷市场融资担保模型来分析市场垄断和利率管制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利影响,担保对于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以此说明改革我国金融体制、开放信贷市场和实行利率自由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设计纳入抵押品价值、抵押清算交易成本、银行审查成本等因素的银行信贷决策模型,分析得出:由于借款企业产权不明晰、信贷利率受管制等,信贷抵押很难成为有效的信号传递,容易形成混同均衡;较高的抵押清算成本降低了抵押品价值的信号作用。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非竞争性信贷市场信贷配给是银行理性行为的结果,这样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配给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其向银行融资困难。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涉农经济组织的融资及信贷配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财经科学》2007,(7):38-44
本文将利率、贷款抵押成本作为信用成本变量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竞争市场条件下综合信贷配给模型,重点研究涉农经济组织在不同信贷市场下的信贷配给.研究表明,涉农经济组织由于信用风险高而被排除在配给范围之外.这个结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涉农经济组织融资困难这一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6.
伍凤兰 《经济师》2006,(7):152-153
在信贷市场中,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中小企业成为银行信贷配给的主要实施对象。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存在,都会使中小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的制约,成为其融资障碍。抵押担保、信贷承诺、信用评价与信息共享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现象描述,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特征,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配给的各方面原因,并得出相关结论,最后从国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自身和经济信用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融资良方     
吴佳 《商周刊》2011,(10):60-62
今年以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使银行机构信贷规模进一步收紧,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惯性较大,对贷款的依赖性较强,导致很多银行机构小企业信贷计划被大企业挤压和占用,小企业的"挤出效应"逐渐显现。单靠银行贷款,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国的融资结构开始改写。创新融资理念和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开始逐一登上市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不断完善,企业的经济活动已经和资本市场紧密联系。货币政策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货币传导机制影响进企业和消费者等微观个体的行为。货币政策效应是由众多的相关微观主体的行为综合决定的。不同的货币政策对企业信贷融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信贷利率向上波动是否会引致绿色企业逆向融资?本文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与绿色企业特征,构建市场化的信贷利率对绿色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市场化的信贷利率对绿色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存在负向关系,并采用信贷利率-资金量的市场供求理论对此结果做了验证.当信贷利率上升,会出现绿色企业融资约束变小,使得融资增加.市场化的信贷利率向上波动会引致绿色企业逆向融资.采用2012-2019年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利率(CHIBOR)一年期利率加权平均值及其标准差和上市绿色企业数据构建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化的信贷利率及其波动均对绿色企业融资增量有正向作用,即信贷利率向上波动及波动幅度变大均会引致绿色企业逆向融资.根据结论,提出我国绿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