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国新外交的结果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自由中国”的出现,“自由中国”表现在:中国对主权的新理解与调整,中国独特的多边制度治理结构,社会性因素在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因为参与多边制度而带来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制度化与社会化。“自由中国”的兴起,将对未来东亚国际治理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多边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意图实现和平发展的中国,多边外交在其对外战略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参与到国际多边事务之中,多边外交实践逐渐展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对多边外交的重视程度总的来讲是呈上升趋势的。多边外交逐渐成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外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国际合作和协调。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重视多边外交。中国多边外交具有自己的特点,要重视处理其中的中国多边外交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5.
冷战结束后,中国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在多边经济合作开始向机制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安全状况依然复杂,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安全模式,台湾问题是中国地缘安全中的最大不稳定因素,领土争端是中国地缘安全的重大隐患,此外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虽然中国周边地区还不存在制度化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但以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为代表的多边全合作框架已经出现。中国以积极的多边主义外交参与区域安全合作。从地缘层面看,中国的多边主义外交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单边主义维护国家安全,多边主义外交是中国开展多边安全合作的主要方式,中国多边主义外交的内容在趋向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多边文化外交的新形式:孔子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菊 《理论观察》2008,(2):46-47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外交作为多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孔子学院”则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标志性活动。“孔子学院”的出现肩负着汉语培训与文化交流的任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架桥梁。中国政府将他作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向海外传递友好意图的工具。孔子学院已经被提升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和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国际制度日益面临合法性的危机。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领域中存在着一个制度化的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理念就是多边主义。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在国际制度领域中的作用,推动着国际制度的逻辑从旧多边主义向新多边主义转变。从全球化时代国际制度的合法性基础来看,文章得出如下结论国际制度的未来形态很可能是政府间国际制度、非政府制度和国家制度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根本性调整。中国开始打破闭关锁国的局面,实行对外开放,与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在多边外交方面,中国支持加强联合国的地位,主张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护人权等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积极加入国际社会为化解热点冲突所做的努力,逐步扩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努力推动国际裁军与防扩散进程,并严格履行各项国际义务。中国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争取实现互利共赢。在人权领域,中国呼吁摒弃人权政治化倾向,通过对话与合作促进人权。中国以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当今国际事务中一个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根本性调整。中国开始打破闭关锁国的局面,实行对外开放,与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在多边外交方面,中国支持加强联合国的地位,主张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护人权等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积极加入国际社会为化解热点冲突所做的努力,逐步扩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努力推动国际裁军与防扩散进程,并严格履行各项国际义务。中国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争取实现互利共赢。在人权领域,中国呼吁摒弃人权政治化倾向,通过对话与合作促进人权。中国以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当今国际事务中一个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九一一事件以及布什政府在中东地区开展的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引发了欧美学者对公共外交缺位及其复位后能否奏效的深层动因的考察,并由此带动了学术界对全球化时代新公共外交的研究热潮。与传统公共外交相比,新公共外交的"新"主要体现在:强调行为主体多元化,并且更多聚焦非政府行为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和职能;关注以Web2.0为代表的社会媒体活跃所引发的海量信息生成及其为公共外交专业工作人员带来的严峻挑战;强调公共外交与国内公共事务相一致原则,淡化传统公共外交信息传递"内外有别"的传统套路;关注对公共外交实施效果的考察,其中,公共外交的目标能否与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相一致,公共外交的主管部门在官僚机构中的角色定位成为关乎公共外交成败的核心要素。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势必在全球新公共外交的宏观语境下进行,为此,作者挖掘新公共外交的内涵,透视其发展态势,以期为中国的公共外交实践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外交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文化传播主体的增加和文化穿透力的增强,文化外交必须是在一定的核心理念指导下的系统的开放的文化外交战略,具有辩证思维视角的中国民族文化交流理念和传统文化精华"和而不同"思想恰好堪当此任,以此为核心来构建中国文化外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强 《环球财经》2008,(12):60-63
通过在国际上与主要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外交已不再是简单的力学三角或平行四边形,而是展现出新的多边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声音正在引起全球的关注。近期,中国政府高官们纷纷高调发声,而且表达“中国声音”的场合与时机都是精心挑选的。这些事实无不折射出同一迹象——中国声音日渐响亮,中国财经外交拉开了大幕。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影响国家外交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文化角度理解一国对外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中国有着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是其深刻内涵的三个重要层面.“和”作为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及价值理想,对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应大力加强与研究外交保护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敏 《特区经济》2008,(2):228-230
外交保护是国际法上一项传统的法律制度,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目前,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正在制定外交保护方面的条款草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也正实践着“走出去”的战略,研究外交保护法律制度对中国国际法学界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外交保护法律制度与当代国际法领域的其他理论问题也相互促进,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地区主义及其与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碰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地区主义的出现,已经开始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较大关注,并有大量研究成果出现。然而对于新地区主义与以WTO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问题仍然存在诸多争论。本文首先对新地区主义理论进行了一次梳理,综述了新地区主义的理论、背景、成因及其内涵,其次从体制上分析了新地区主义与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之间的碰撞与冲突,认为正是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法律层面上的“例外”导致地区主义的繁荣,而地区主义的深层次发展则更增加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困难。最后,作者提出了这方面尚待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毎位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现代化之梦。现代外交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对外展示的重要路径,其对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中国公共外交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局限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也为公共外交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一些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应对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挑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政治和安全挑战增加,科技冷战和集团对抗的阴影加重,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面临美国单边主义及世界范围的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叠加冲击,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急剧上升。中国从国际关系的方向、目标和道义高度认识和提倡多边主义,形成了对多边主义主要内涵、基本路径的科学认识,多边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治理的有效实施、体系变革、内涵更新和国际努力方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望未来,中国和国际社会作为利益攸关方,需要长期坚持和创新多边主义,增强全球治理的实践和理性认识,共同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更加积极有效地建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经济在外交中的作用更为突出,经济成为外交决策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都要考虑本国的经济利益、经济实力,同时把资本、商品、劳务输出、国际核算和外汇关系等作为外交手段。经济是外交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外交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其核心是从屈辱外交向革命外交转型,目的是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了中国外交的第二次转型,中国外交从革命外交向发展外交转型,目的是为中国现代化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随着中国日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后,作者认为,中国外交需启动第三次转型,其核心是从发展外交向领导外交转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成为扮演建设性领导者角色,但中国不会挑战或者取代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角色,而是从中国国情和能力出发,在全球经济和社会问题上努力做一个建设性领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