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翔  许家林 《财会通讯》2006,(10):25-28
1998年6月,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该准则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但由于我国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相关公允价值难以真正显现出“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此,我国于2001年1月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拓展了债务重组的概念,将那些根据原准则判断债务人未作出让步、从而未在原准则中涉及的债务重组交易也涵括其中。  相似文献   

2.
我国1998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要求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很多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为防范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财政部于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采用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并且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由于这种处理方法难以从根本上防范企业的利润操纵,财政部在2006年进行了债务重组准则的第二次修订,重新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本文在对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原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合理性,并指出了新准则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1998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准则》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概念,并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概念,并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按重组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由于我国当前的产权,生产要素市场不很成熟,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确认的公允价值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影响了会计质量的可靠性,为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扼制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与原《准则》比较,主要不同点有二:一是债务重组定义不同。原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将“让步、作为主要特征,修改后的定义改为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即债务重组明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二是对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处理不同。原债务重组会后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债务人可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后的债务重组则规定债务人应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相似文献   

4.
一、准则修订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目前市场上资产的公允价值很难准确获得 原准则中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而事实上,由于市场建设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所有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轻易获得,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的产权、生产要素市场不很成熟的情况下,即使通过有关中介机构对拟交易资产进行评估,最终的公允价值的确定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而,在企业债务重组中,以公允价值作为债务重组的依据,并不十分科学。 (二)少数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999年至2000年间,至少有4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近6…  相似文献   

5.
三、对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作了重新规定 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1999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对规范企业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这两个准则中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概念,例如,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2001年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更加科学、规范。本文拟对新旧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在会计处理中的运用作一比较,并对采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计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俊峰  张运琴  胡霞 《价值工程》2006,25(10):107-10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本文从公允价值概念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短期投资以及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分析了使用公允价值后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2001年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更加科学、规范.本文拟对新旧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在会计处理中的运用作一比较,并对采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计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数据》2001,(6):12-13,21
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1999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对规范企业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这两个准则中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概念,例如,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按重组债务的财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在于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不受其他方任何因素的影响下所确定的,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价格。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主要在于我国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在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影响了会计要素计量的可靠性,二是关联交易影响了价格的公允性。在我国,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比较普遍,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交易中,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上市公司以少量的资产抵偿大量债务,从而达到实现利润的目的。这种不公允的交易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下不不可能产生的。为了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减少因会计规范不恰当而形成的泡沫,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对于企业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企业经济秩序,对于企业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企业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整合和再安排的事项,因其整个过程并不创造新价值,因此,企业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过程中不应当实现利润。《企业会计制度》对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做了重新规定。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倍受各界瞩目,新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行。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此次新准则的一大亮点。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都会用到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1998年6月正式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后,财政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进行了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新准则在债务重组范围的界定,重组收益的归属,以及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处理方面都做了新的修订。本文在对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原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合理性,并指出了新准则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以下债务重组准则),对原《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进行了修改,新旧准则最大的变化:一是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二是修改了债务人因重组而形成的债务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的会计处理方法。为理解新债务重组准则,本文采用实例方式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申爱荣 《会计之友》2005,(12):37-38
2001年1月1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新修订的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其在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放弃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合适等。本文就债务重组中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的一大亮点是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公允价值应该是基于以下考虑:将公允价值纳入我国会计计量体系有利于推进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且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再次采用公允价值。为此,  相似文献   

16.
<正>财政部1998年6月12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引入了公允价值,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但由于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公允价值难以真正体现,财政部于2001年对旧准则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一、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具体应用 2006年新会计准则把债务重组的计量基础由账面价值改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与旧会计准则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以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状况为背景,以2007年已发布年度财务报告的157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债务重组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情况,分析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尤其是ST及*ST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揭示新会计准则条件下,上市公司在应用债务重组准则的公允价值获取、重组收益的确认、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98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旧准则),并于1999年1月1日起实施。该准则对规范我国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债务人借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等。针对这些问题,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于2001年1月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  相似文献   

20.
一、债务重组准则 新准则对债务重组准则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的限制,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滥用准则调节利润的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公允性。新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存在高估的现象。再者,新准则允许债务人确认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这给一批ST、PT等上市公司提供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