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来看,都显现出个人投资者直接持有股票的比例逐渐降低,而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比例不断升高的趋势,本文试图建立博弈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个人投资者放弃自主投资而转向摹金投资这一行为背后的微观机理,并据此对我国基金投资行业的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市场、促进市场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以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我国证券市场有望在将来进入不可逆转的机构时代。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机构投资的相对规模仍然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参与公司治理的功能发挥不到位。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运用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份额、监督成本及对公司价值的改善状况,并提出规范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政策建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保基金作为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能否发挥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实现其社会效应愈发被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从社保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前后公司盈余管理变化的角度来衡量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社保基金与其他投资机构者一样发挥了监督作用,能够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同时发现,国有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对社保基金的这种治理效应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机构持有比例这一“存量”指标,研究机构投资者的基金选择能力。研究发现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越高,未来业绩越好,这一结果在控制机构资金净流入和机构投资行为对基金的影响后依然显著,说明机构投资者确实具有选出优胜基金的能力。此外,机构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对市场风险敞口回报不敏感,更看重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本文为养老金入市等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也可为基金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郡 《南方金融》2006,(9):42-45
本文通过对2004年以前在中国证券市场上A股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特征实证分析,从中得出机构投资在选择股票时对上市公司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增长性并不十分看重的结论,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在流动性、盈利性和增长性方面与那些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低的公司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机构投资者会倾向于选择股权结构良好的上市公司,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可能会对公司治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肖玉航 《理财》2013,(10):27-27
对于个人投资来说.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  相似文献   

7.
机构投资者股权对银行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进行投资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其中,QFII、证券公司、社保和保险基金都能影响银行的公司治理,促进其综合业绩的提高;证券投资基金和企业不能对这两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在选择银行股时,证券投资基金注重银行过去综合业绩的表现,企业、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注重银行过去市场价值的增长,QFII和证券公司同时考虑了这两个方面.实行银行股权全流通,放松时机构投资者的管制,改革证券交易方面的税收制度,培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有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对银行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日清 《投资研究》2011,(12):25-37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A股市场机构股票持有数据,构建了不同的投资组合来区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然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与SUR估计,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否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结果表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状态下都存在交易过多的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并且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并无明显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于具有价格预测优势的机构投资者,绿色投资在发达资本市场上,是其长期价值投资的主要方式。通过我国机构投资者2010—2020年对绿色创新公司的投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以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为标志的绿色创新企业,存在投资偏好。一方面,高ESG表现公司不仅存在历史更高的绿色创新能力,还存在当期对绿色创新的较高投入。另一方面,在机构绿色创新投资偏好下,机构投资者会容忍具有绿色创新能力的上市公司更低的当期超额收益率。对比民营企业,机构投资者对高ESG表现的国有企业积极性更高,进一步研究不同的融资约束和媒体噪声对机构投资者的绿色创新偏好的影响发现,在控制融资约束和媒体噪声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绿色创新投资偏好依然存在。基于此,就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绿色投资作用、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意识、完善ESG信息建设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析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问题起源于公司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被认为可以解决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裂而产生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初步崛起.最后说明的是既要认识到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作,也要充分认识到机构投资者它内在的囿有缺陷,引导其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范艳丽 《时代金融》2012,(32):87-89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国际上主要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获得了迅猛发展,机构投资者不但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而且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几年其发展非常迅速,随着更大规模更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研究如何使机构投资者在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发挥积极监督作用是一个具有实际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我国基金重仓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机构投资者介入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以及公司业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名刊辑要     
中国:股市需要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基金为代表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在西方成熟证券市场中的地位显著上升。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资产比重迅速增大,不仅使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且导致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内部人控制"进行改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大为改观。华尔街上的原有规则是投资者抛售股票而无需面对业绩不佳的经理人。但随着退休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信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个人投资者逆向选择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的行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则导致羊群行为。根据相关结论,笔者认为,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政府要加强监管建设,倡导发展优质上市公司,而一些个人投资者可以将资金交由机构投资者管理,通过不断学习加强个人投资者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和传统的股票投资相比,基金作为专业化经理人管理的组合投资,具有能分散风险、节省时间成本的特点,因而逐渐成为个人投资者投资于股票市场的重要方式。由于个人投资者从以往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转变为主要通过购买基金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一系列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随之产生。在近年的几次股市波动中,通常会伴随着基金的巨额申购和赎回,这增加了基金管理的难度。基金投资者的大量赎回或申购行为使得基金的市场稳定功能受到了质疑,也使得基金公司及其代销机构的基金销售业务规模和销售收入出现剧烈波动,存在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国际对冲基金进入我国的前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冲基金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让国际社会意识到不受监管的国际"热钱"的影响力。此后,尽管经历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事件的重创,国际对冲基金业仍凭借其独特的投资策略、运作机制和业绩,极大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机构投资者和富裕的个人投资者。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对冲基金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个人投资者参与公司债投资主要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类。而直接投资又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公司债一级市场申购,二是参与公司债二级市场投资。间接投资就是投资者买入银行、券商、基金等机构的相关理财产品,然后通过这些机构参与公司债的网下申购。  相似文献   

17.
一、文献回顾 忽略效应由Arbel和Strebel在1983年提出.他们认为,"规模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公司容易被具有操纵力量的机构投资者所忽略.机构投资者通常乐于投资那些大公司,而不愿意花费财力去研究小公司,因而市场参与者对小公司的经营管理、生产状况和市场销售等情况知之甚少,从而造成信息不足或不完全,导致投资小公司股票的风险远大于投资大公司股票,小公司的投资者自然要求有一定的超额收益对风险加以补偿.投资于大公司相对要安全得多,因此,大公司股票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很低.他们以机构持有度为标准,把公司分为高度持有、适度持有和忽视三种类型.再按规模大小分为三个层次.从而得到9个股票组合.分别研究这些组合的收益率、风险大小(市场风险β和由收益率方差表示的总风险)、超额收益和基金业绩指数随机构持有度和规模变化的变动情况.发现即使控制规模变量,低机构持有度意味着更高的期望收益率.而"规模效应"在控制了机构持有度后消失了,因此,认为"规模效应"实际上是对忽略程度的补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证券期货》2009,(5):35-35
论坛将对澳大利亚的对冲基金行业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和深度分析,专门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设立专门独特的研讨会形式,向他们提供对冲基金业内有关基金经理人、投资策略、风险管理实战、投资组合建立以及尽职调查等方面最新鲜的专业知识和操盘手的独门操盘绝技以及如何解决对冲基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投资者特征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9~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不同类型投资者对盈余公告后漂移(PEAD)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好消息,盈余公告后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漂移小于非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但对于坏消息,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漂移要大于非重仓持有股票的漂移。可能的解释是,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如果公布的是好消息,说明与基金预期一致,所以这类股票的漂移比散户投资的利好股票漂移小;如果公布的是坏消息,则说明基金预期错误,此时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会积极卖出,由于资金量大引起散户投资者跟着卖出相应股票,从而漂移比非基金重仓持有的利坏股票的漂移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检验了中国基金市场投资者的地域偏好。通过回归结果表明:基金投资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偏好,并且更倾向于投资相同经济地区的股票;基金投资者的地域偏好在2007年以后表现得更为显著,且不同地区的基金投资者地域偏好程度差异较大。这种地域偏好的存在是因为基金投资者持有的本地股票比非本地股票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这种差异显示了基金投资者能发掘本地公司信息,并通过信息优势获利。本文还发现小规模基金、管理费率低的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更倾向于投资本地资产,且小规模基金、管理费率高的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在投资中有更优表现。此外,地域偏好使基金投资者在本地投资中获得了更好的绩效,因此,监管部门需注意改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以减轻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