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资本净流动呈现了由众多顺差国几乎单一地流向美国的新趋势,由此形成的“对称性不调节解”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危机促成的再平衡压力及各国采取的政策响应,虽使全球经济失衡有所缓解,但考察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深度、分散度及持续性可以发现,两类再平衡举措的总体功效有限;实现全球经济均衡必须推进国际货币秩序、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后,人们频频看到索罗斯等国际大投机商们活跃的身影,他们操纵着巨额游资横冲直撞,时而攻击汇市,时而攻击股市。虽然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自身,但这些“金融大鳄”们的恶意炒作确实对危机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炒作和攻击的手...  相似文献   

4.
解读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实体经济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与美联储先松后紧的货币政策等因素促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加速其向全球蔓延。金融危机不仅重创美国实体经济,而且通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多种渠道侵蚀全球实体经济,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日益凸现。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应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重建全球实体经济,循序渐进调整世界经济失衡。为此,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经济周期视角下金球性金融危机的审视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金融危机的爆发根源于经济的周期波动,是对严重失衡的经济结构和金融秩序的强制性调整,并推动着货币金融体系走向完善.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重新洗牌,必然会对国际经济格局进行改写.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救市不是如何救助美国的金融机构,而是如何拯救全球经济之命运.在世界经济低潮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具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金融智慧,在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6.
美元本位、全球经济失衡与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升级和深入,世界各国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美元本位制为线索,对美元本位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时期所导致的三次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分析,并对每次经济失衡后的调整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文章认为以美元本位制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难以维系,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特殊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必须密切关注国际游资的流动,防范国际游资发起投机性冲击。本文在界定国际游资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游资对一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探讨了国际游资发动投机性冲击的典型策略,总结了投机性冲击的特点,提出了我国防范国际游资发动投机性冲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鹏程 《经济视角》2012,(5):128-129,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近5年。美国收入分配差距导致的过量信贷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导致的全球经济失衡则使美国的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金融危机。为保证经济复苏,短期主要国家要一定程度宽松信贷,满足全球必要的流动性,但重要的是长期必须转变信贷投放机制;长期则需采取一系列财政手段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地,必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探索创新性制度安排以解决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罗刚 《经济导刊》2012,(3):24-25
在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际游资的快速撤离都是导致危机短期快速爆发和大面积蔓延的重要原因.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经历了一轮资本外逃带来的通货紧缩,而经历了2003-2007年的经济高增长和2005年汇改以来的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后,目前我国又出现了资本外逃的迹象,对此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0.
美国资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作为一种强扰动因素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变化形态,而且将随着扩散作用深入到国际分工体系发展进程。该文在对当代国际分工趋势和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分工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复杂系统观的视角出发,建立了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路径模型,并进一步从宏观的经济长波与周期波动、微观的跨国公司运营模式入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的传导机制,揭示出金融危机对全球分工未来发展影响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prevailing orthodoxy within the field of financial economics in ligh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financial crisis presents a challenge to the language of orthodox financial economics. From an Austrian perspective, this challenge to the language of orthodox financial economics is centred on a small number of pressure points stemming from the mathematical-quantitative nature of the prevailing orthodoxy, especially the distortion of or obstruction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pertinent ‘knowledge’ by the adoption of a formalism that pushes aside many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human action represented in financial markets. The result is a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mathematical models that suffer from serious salience imbalance. The highly salient features of mathematical objects are not directly applicable to and have a low salience in the list of features of the financial economic reality.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accentuated this salience imbalance. The orthodoxy has experienced a financial crisis of metaphor.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金融国际化备受质疑。面对危机,应该客观地看待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后危机时代,为夯实国家金融安全基础,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不仅不应放慢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反而应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化演进进程,以缩小国间制度落差;借世界金融格局变革之机,积极参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重构,提升话语权;在遵循一定协调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参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紧跟国际监管趋势,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举,构筑国家金融安全的监管防线。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转型国家的产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面临新的生存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外贸出口额大幅缩减,但更为主要的是发展中转型国家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自身所处的国际低端产业价值链所致.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演化升级必须依赖自主创新.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人力资本回报过低是目前制约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升级的主要瓶颈.为此,必须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淘汰竞争时手的效应,尽快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报酬,实现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演化升级,增强国家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是宏观型对冲基金的温床。尽管国际上受美金融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但共同的特点是有意、无意地扩大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失衡,然后借助金融市场的瞬间强制调整,获取巨额利润。宏观型对冲基金作为盈利组织无可厚非,关键是要避免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5.
甄峰 《金融评论》2011,(4):84-92
在经济规模增长和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中国开始寻求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更大的话语权。本文利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公布的1997年至2010年国际竞争力数据,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十余年来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变化,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竞争力衰退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在2006~2007年达到最好状态,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衰退,但情况好于发达国家,近10余年来金融体系硬实力较软实力有更大的提升。中国金融体系未来发展仍需在竞争软实力上着力,以金融创新推动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一旦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意味着可能要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国际金融中心面临金融风险和危机冲击时,可能受到更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风险传递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我国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在风险承担和风险控制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来由和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的天然缺陷以及美国持续的内外失衡造成的.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当前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和恐慌、信贷市场的急剧萎缩,严重打击了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延缓了全球实体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提出了改革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增加国际金融组织在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责任等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 account of the Asian crisis, its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by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the World Bank), and the gender impact of their stabiliz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s. Next we consider the new debate on reforming the IMF and the World Bank and restructuring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to prevent crises and manage them more effectively. Finally, we consider the gender ramif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 Since feminists have been absent from this debate, we examine issues essential to the formation of a gender-consciou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展和国际货币需求的日益增加,美元对国外的供给将不断扩大,但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则美元的供给就将减少,难以满足国际需求;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则又不利于美元价值的稳定,就要导致美元的贬值,这一点,罗伯特·特星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与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和美元极度扩张密切相关,美元的不稳定使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美元扩张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使全球经济面临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0.
孙锐  高仰杨 《经济与管理》2013,(10):23-27,33
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同前期相比,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正效应,并且正效应明显变大;社会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微弱的负效应;而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与之前相反,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的正效应。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控制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改善文教支出结构,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