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日本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除企业自身对物流管理及技术不断地进行深入挖掘外,日本政府还根据本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自1997年开始由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每四年共同制定一次<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作为日本物流业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对日本物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引导日本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应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实际,借鉴日本在构建一体化物流体制、统一物流管理模式及推进综合、一体化物流计划实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应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行业管理体制,制定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物流综合施策大纲>.  相似文献   

2.
《市场周刊》2004,(39):10-10
有关物流专家认为,我国物流业急需国产“物流寡头”,发展现代物流业,占得市场先机,避免重蹈外资垄断中国市场的覆辙。入世后国外物流巨头的加入必然会加速这一进程,我国物流业必须未雨绸缪,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壮大自己的“物流寡头”,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中国物流业更快地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江西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江西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物流设施日趋完善、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形式呈现多样、物流环境持续改善。但是,也应该看到,江西的现代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物流发展缺乏整体协调、物流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对物流的认识尚不到位、缺乏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加快江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应以科学规划引导物流业合理布局、以观念创新构建物流业发展模式、以政策措施加大物流业支持力度、以科技为支撑建设物流运行平台、以长远眼光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进入理性发展新阶段 1999年,中国物流业经历了"物流会议热". 2000年,又来了一个"物流园区热". 2001年,政府开始对物流行业公开支持和关注,中国物流业快速崛起,物流业开始以一个产业的身份,进入了一个理性发展的阶段.企业界和物流界不再简单地认为,仓储、运输或配送就是物流,而是开始从供应链管理的高度和物流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的角度,来衡量物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玉杰  朱亚琪 《中国市场》2010,(41):17-18,29
中国现代物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迎来物流业的春天,青海物流则是刚刚起步,和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及改革的深入,青海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那么如何正确认识青海物流的现状、趋势以及青海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控制,并讨论如何在中国物流行业中发展青海物流,这正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青海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对青海物流的建议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国外的物流业已经发展得红红火火,中国的物流业却还是刚刚起步。本文对国外先进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对中国的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物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龚顺清 《商业时代》2004,(32):24-25
物流业发展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流人才的现状及物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发展我国物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措施、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球物流业形势与中国物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目前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发展中国家物流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国物流大国地位基本确立但远非强国,需求旺盛并将长期保持,全面开放格局形成、竞争激烈,地域性和行业性不均衡态势明显,增长方式粗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提出,物流业未来发展需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注重物流要素发展与资源整合,积极转变物流增长方式,推进区域和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统筹国内与国际物流发展,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物流市场体系与物流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物流飞速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物流业应如何适应发展趋势,快速健康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国际物流的概念,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建立完善我国物流法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锐 《商场现代化》2010,(19):105-10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出来,然而由于物流立法的缺失,导致我国物流业存在管理无序、市场混乱等突出问题,伴随中国入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面对新机遇和挑战的能力堪忧。本文考察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物流立法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物流立法实践,立足国情提出在我国建立完善物流法律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吴春莺 《北方经贸》2002,(11):77-79
现代物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第三利润源”倍受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世界物流业强手正纷纷准备抢滩我国市场 ,物流业面对的挑战大于机遇。文章从论述国际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及特征入手 ,分析了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物流产业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从而提出为了适应挑战 ,迎合趋势 ,必须对物流业予以足够的重视及中国物流业必须整合的观点。进而在分析国内物流业的现状的基础上 ,阐明了进行物流业整合的建设性见解 ,提出了进行观念整合及物流资源整合等两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浅论中国物流服务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在介绍物流的概念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企业物流服务的现状,指出了中国企业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贾秀兰 《商业研究》2006,(9):160-161
加入WTO以来,我国物流业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被誉为“中国物流发展年”的2004年,物流业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伴随物流发展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也日益明显,因此,有必要制定物流外部性治理或内部化措施,以减少物流产品发展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对外在运输、仓储等涉及物流市场开放的承诺和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物流瓶颈,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近几年来,我国物流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促进了我国物流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为了使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澄清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趋势与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秀梅  马骏 《中国市场》2009,(45):80-8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必然向现代物流业转变,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要体现这种变化和要求。本文通过对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和现代物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要求的分析,提出了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原则及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尚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如何有效地提高物流水平是中国电子商务能得以飞速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构建第四方物流系统平台,支撑物流业综合性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高教地提高物流业运行的效率,这对物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多点、多线、多面的有机垫合。数据显示,第四方物流从成本控制、收益等方面要比第三方物流更客观,在激烈的中国物流市场上,第四方物流未来将是一个决速增长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国内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市场汽车消费迅速膨胀,这种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汽车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一直以来,汽车物流业都是被国际物流同行所公认的最复杂的领地。中国物流业在这一领域所表现出的与国际企业的差距是很大。因此,深入探讨中国汽车物流的特点,为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以及从事汽车物流相关业务的物流企业提供先进的、适合国情的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物流需求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色物流是今后物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政府和物流厂商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对中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目的是指出中国实施绿色物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现代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物流业开始起步,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已形成初步规模,在未来中国物流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与物流业的兴起相配套的是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本文将就我国现代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