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2018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进入了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协同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是长三角区域畅通“区域小循环”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长三角区域产业协作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也形成若干条巨型的产业链。“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可继续深化,对标全球先进产业和技术前沿来谋化布局产业发展,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等领域引领全国,为争在重大战略产业上有新的突破;同时,也要以规划为引领带动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分工格局优化,加快推进区域间产业链、价值链间专业化分工,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整合产业一体化发展资源,将长三角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
滇中城市群物流-体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荣 《经济论坛》2011,(9):84-86
滇中城市群建设是云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未来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区域。区域物流一体化战略是滇中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结合当前滇中城市群物流发展的现状,通过推进城市群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和物流产业的集聚,加快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依托区位优势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区域物流中心地,实施物流标准化等措施来实现物流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普荣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160-161
区域物流一体化战略是滇中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结合当前滇中城市群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通过推进城市群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和物流产业的集聚,加快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依托区位优势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区域物流中心地、实施物流标准化等措施来实现物流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不仅能够提高成员国间货物、技术、投资、人员往来频率,也可为域内国家技术密集型产业自主发展提供重要机会。然而,构建区域自主产业链存在技术创新资源、全产业链资源、大市场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政策及市场资源组织调配能力发挥不充分,各环节价值累积减少等问题。为此,针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链建构的关键要素与实现路径,采取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东亚地区产业链建构过程进行研究,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企业培育及市场拓展角度分析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区域产业链建构经历基础技术攻关、国内市场及产业链培育、国内外区域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建立3个阶段;政策、创新链及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政策主导到市场主导、国内创新链到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传统产业到区域产业链的全路径。研究可为具有特定产业结构和产品特性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区域产业链建构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推动产业集群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等理论为中国构建产业集群升级多元化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比较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剖析产业集群升级机制与效应的异同,提出基于竞争力、价值链嵌入的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多元化路径,认为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跨国企业或"隐形冠军"等是实现不同价值链对接的重要抓手,并仍然需要深入关注产业集群发展效应、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而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产业链长,对发展区域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条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产业和示范引领产业.本文阐述了旅游产业链的起源与发展,运用SWOT理论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并从产业整合、价值整合、知识整合三方面总结出实现京津冀旅游产业链整合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为西北区域一体化构建提供了新的战略契机。在分析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基础上,指出西北区域一体化的内部驱动力来源于各省份的经济、贸易、投资和就业发展现状;"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外商投资为西北区域吸引外资注入新的外部动力。"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构建西北地区的区域产业分工、布局和服务链条,构建西北区域的文化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实现西北地区的区域全方位一体化,将其打造成为连接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经济、市场和产业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解决行政区划分割造成的区域经济联系松散、产业分工配置不合理、综合治理缺乏整体性等问题。李琳教授撰写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与机制研究——基于市场、产业、空间三维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一书,以中国新经济横轴的中部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市场基础、产业支撑、空间载体三重维度为分析逻辑,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选择、发展机制及实现策略,视角独到,论证严谨,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9.
区域现代物流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区域经济及产业活动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提出了4种不同类型的区域物流模式,即基于产业聚集区的区域综合型物流模式、基于产业链的区域供应链一体化型物流模式、基于区域货物枢纽(如港口等)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模式、基于区域交易市场的交易服务、仓储配送型物流模式等。旨在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逐步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是区域研究的热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关系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二元空间作为城市圈的重要地域单元,在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城乡协调与均衡发展是解决城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路径,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圈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提升城市圈域经济体整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基本路径模式.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架构,文章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共生关系思想,分析了区域共生的基本架构与模式,从城乡一体化、新型城市化道路、产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武汉城市圈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The resources-oriented industry cluster is geographically close to na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cessing industry.The knowledge-intensive,technology-intensive,capital-intensive,and labor-intensive is a relatively aggregate associated with natural resources and will structure commonality and complementary coupling so tha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closely related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A resources-oriented industry cluster in Yunnan has general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will 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 spatial aggregation of innovative network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value chain.According to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resources and resources market behavior in Yunnan,the particularity of resources commodity production has conduced resources market structure and general merchandise market structure many differences.Optimizing the cluster structure and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have improved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cluster and extension the lifecycle of the clust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集群特点和趋势。文章从价值链角度,对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阐明了价值链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及其动力机制的内涵;其次提炼了旅游产业集群的产业价值链"四链"服务层次与空间价值链"四环"空间结构的特点,并分别采用上海与张家界两个案例进行了论证;最后总结了旅游产业集群两个维度下的动力机制,包括产业价值链延伸扩展机制及空间价值链优化配置机制,前者具体体现在集群要素产业高端化、集群要素产业融合化及集群要素产业均衡化,后者主要包括环内竞争性优化配置及环间合作性优化配置,而且产业价值链延伸扩展机制及空间价值链优化配置机制既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的。通过以上研究,文章希望既在学术上完善对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又在实践中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劳动力、自然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急需培育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现有成果主要围绕技术基础、产业载体及政策制度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化模式展开,针对内在机理的探讨较少。从新兴技术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基础支撑作用、新兴产业载体释放经济新动能、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政策制度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维度论述基本原理,系统梳理新兴技术聚合迸发新动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以及政策制度创新生成新动能3种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以推动技术引领发展、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和出台政策“靶向支撑”为核心的“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的产值比重占整个GDP的比重高达70%,中技术产业的增长率超过了高技术产业。这样的产业结构无疑会对我国的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破解实现工业化与我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存量之间的矛盾;以及在资源环境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硬约束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课题。文章提出了产业结构生态化的概念,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揭示了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生态产业链需要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制订相关激励措施,改变企业面临的生产和消费环境,引导企业主动将生态成本内部化,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和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资金与技术密集、知识自发溢出等特点,其功能提升与发挥程度决定产业发展质量。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竞争力和整体水平,关键在于促使创新价值增值最大化,充分发挥产业链功能。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现状,构建基于创新价值流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功能演化GERT网络模型,以知识互溢为视角,设计未进行知识互溢、初步知识互溢和充分知识互溢3种仿真情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知识互溢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创新价值增值,提高价值转移概率,充分知识互溢对提升原材料、电池、电机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功能意义重大。因此,相关部门应精准施策,在发展分散式充电桩、增加“三电”环节资金和人才投入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在技术进步和逐步完善的法规政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光伏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对于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低碳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从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产业规模等方面描述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最后就我国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能源消费与产业发展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能源消费在三次产业的分布与三次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协整理论,检验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与产业发展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是不同的,GDP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英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特别在离岸风能及波浪能和潮汐能方面。但英国在开发这一潜力方面做得并不够好,目前,英国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占其全部用电需求的不足5%,远远落后于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如英国的入网电价相对便宜(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政府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财政补贴较少,以及在批准可再生能源项目方面遇到的延误和障碍较多等等。但是,随着近些年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英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会有一个较为光明的前景,从而实现它确保能源安全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突出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利用以直接燃烧和传统煤化工为主,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极低,环境污染较大。过度依赖于能源的煤炭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煤炭产业初级化、重型化、单一化问题突出。因此,实现绿色采矿、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等一系列转变煤炭产业经济的新发展模式,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资源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最现实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是产业合作实施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全球价值链成为影响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重要方面。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遵循“产业特征定位—产业位势比较—产业合作模式选择”逻辑链提出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模型,并以福建省主导产业中的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闽台产业合作模式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福建省针对闽台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决策中,化工行业需要采用垂直和水平产业升级合作模式,机械制造业需要采用垂直的产业协同和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理论拓展与实际应用,对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