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为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国务院和"一行三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灾区的特殊金融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结合四川实际,积极推动各项支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继续认真落实灾区金融优惠政策。目前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继续执行9%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比非灾区农信社执行标准低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在人民银行总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全力支持下,成都分行指导灾区各分支机构、在川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国家对地震灾区的特殊金融政策,坚持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支持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可持续原则,将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金融改革发展相结合,有力促进了灾区经济全面恢复发展和金融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3.
大地震往往对震区的社会财富带来巨大的破坏,在灾后重建中,我们应该加强金融支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合理地调动信贷资金投入到灾区。以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为经营目标的银行是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贷款项目进行审查和借贷的,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撬动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灾区的信贷投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群众生活安置、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恢复、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等多项内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本文通过考察鲁甸"8.03"地震恢复重建中金融和财政政策,分析其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中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金融支持灾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增加恢复重建融资渠道和密切关注援建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区居民生命财产遣受巨大损失.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需求在上万亿元以上,资金支持成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灾后恢复重建筹资格局的基础上,对金融支持重建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剖析了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支持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金融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和有关部委的具体指导和大力关爱下,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金融机构总部的倾斜扶持和在川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支持工作成效显著,灾区特殊金融政策及时出台并实施,信贷资源和各类资金向灾区倾斜,有力支持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家》2011,(4):48-49
"5·12"汶川特大地震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年,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这一伟大实践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将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铸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一段奇迹。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恢复重建奇迹背后强大的金融支撑。金融业鼎力支持遭受重创的四川、陕西、甘肃、云南灾区迅速重建,灾后恢复重建贷款像救命的“血液”,“输入”各个灾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需要扶持的重点企业、灾区支柱产业以及受损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中,助灾区人民重拾生活的信心,为社会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社会责任答卷。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艰苦努力以及对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援助下,经过灾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灾后恢复重建转入了全面完成重建任务和灾区发展振兴的新阶段。在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及各灾区分支机构切实发挥牵头推动作用,牢记央行肩负的社会责任,坚  相似文献   

8.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所特有的强而有力的支持保障性功能和主动性作用.为此,要科学认识政策性金融质的规定性,明确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开发性金融等相关概念的理论界分,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制度栽体在灾后重建中的先导性、主动性、主导性、主体性的积极作用,尽快制定和颁行政策性金融支持灾后重建法律法规,不断开发和提供适合灾区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的政策性金融保险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9.
郭继庄 《青海金融》2010,(11):11-14
在灾后重建中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本文结合建行青海省分行的做法,对银行业支持灾区重建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对广元市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灾区实际,对灾后重建特殊金融政策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1.
“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心连心,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展开救援、捐助工作。目前,四川灾区逐步进入灾后重建工作,各行各业再次群策群力纷纷献计。6月6日,上海农村金融学会、上海金融学会联手同济大学召开“灾后重建、金融献策”论坛,沪上众多金融专家相聚会客厅,分别从不同领域,不同金融范畴,立足实际,探讨为灾区提供特殊、个性化、可实践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2.
2008~2011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灾后恢复重建。三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奏响了"感恩、奋进"的主旋律,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新家园,书写了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精彩篇章。绵阳的金融机构也为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用卡》2008,(18):74-74
8月6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措施的意见》。《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灾区的信贷投放,对灾区实施倾斜和优惠的信贷政策。根据灾区恢复重建的实际需求,2008年安排增加灾区2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如有需要可再适当增加。同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月余,人们对灾区的关注也逐渐从抗震救灾转向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客观描述了汶川地震灾区灾前经济金融状况,在灾后重建巨大的资金需求中地方性金融机构充当灾后重建主力军的必然性以及所面临的困惑,并结合实际探讨了以贷款方式创新达到在积极支持灾后重建的同时防范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6.
"5·12"地震让农行四川分行在全力保障三农服务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份灾区重建的责任。三年以来,该行按照农总行及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持续加大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力度,一手抓信贷投入支持灾后重建,一手抓自身恢复重建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使地震灾区惨遭重创,为加快灾后重建步伐,保障民生,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灾区基础设施重建、企业灾后重建、农房重建、灾后民生领域等信贷支持力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后重建信贷资金风险逐步显现。本文指出了灾后重建信贷资金风险的若干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过去已一年,灾后重建举世瞩目.由于巨灾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叠加,人们对灾区更加牵挂.在这一年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帮助灾区恢复重建的政策,诸如1+9规划、对口援助措施、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重大项目布局、失地农民和返乡农民就业、生态重建的制度创新探索等等.尤其是中国刺激经济政策的4万亿投资中,灾后恢复重建安排1万亿,这一切,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经济发展,正在开始走出低谷,"止滑回升",但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金融》2010,(6):I0001-I0001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距今已有两年时间。灾难在瞬间定格,而灾区发展的脚步却一刻也不愿停留。灾后重建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希望与信心并进。四川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塑造了灾后重建的中国奇迹。在支持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中国工商银行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在加快自身网点恢复重建、努力提升灾区金融服务的水平和层次的同时,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和创新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模式和方案,全力支持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在灾后重建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上充分履行了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房重建作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工作正在全面推进。本文通过对绵阳市金融支持灾后农房重建情况的调查,对促进金融支持灾后农房重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