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 “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鉴此,对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业务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农发行应该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根据农业政策性金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和“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 如何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是摆在全行面前的重大课题。另一方面,按照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要求,总行党委提出了打造  相似文献   

3.
<正>农发行贵州省分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扶贫省级实验示范区和创新试验区,创新支持山地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贫困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该项目以支持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农村土地流转为重点,按照"政策性金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以农发行信贷资金支持为主、政府支农资金为辅、相关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发行的信贷支持最主要体现在流通领域,相对于农村和农业发展巨大的资金需求,业务范围还较窄,支农作用有限。要更好地履行服务“三农”的职能,需逐步延伸服务领域。2005年中央1号文件已明确指出:“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 拓宽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5.
一、农发行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进入新阶段 (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农发行的支农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农业受到最大冲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倡导、补充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支农作用有可能成为我国政府的主要应对策略之一。一是受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业规则和我国财力不足的双重制约,进一步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能有效弥补财政支农的不足,更好地贯彻政府意图,保护农业产业。二是利用政策性银行支持农业是国外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通行做法。三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不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多次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从2010年到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发行支农范围和支农职能作出了重要指示。农发行总行在2013年工作部署中要求:重点支持水利和新农村建设;择优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农村交通、农业生态环境等建设项目。农发行辽宁省葫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各行各业结合自身特点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将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在组建时,中央政府的意图也在于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弥补市场机制的“空缺”,克服市场调节的偏差,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和保护。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农发行在不同时段按照中央政府指定的服务领域,有效地发挥了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保护作用。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到…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创新支持领域,拓展支农功能,加快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建设步伐,从功能单一、业务狭窄的“收购银行”,快速成长为全省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银行。5年的不平凡发展历程,江苏农发行在全省金色大地上印刻下闪光的支农诗篇和珍贵数字。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是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农发行转型创新、开辟业务“蓝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农业政策性金融履行支农职能、服务乡村振兴的职责使命所系。本文结合分析农发行河南省信阳市分行2019年以来探索形成的“息县土地整治奖补模式”(以下简称“息县模式”),就如何更好地支持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走发展、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经营管理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支农工作要求,按照现代银行标准打造农发行,实现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农发行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业务发展、资产质量和提高效益三者间的关系,走发展、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经营管理之路。一、业务发展是前提发展是农发行现阶段最紧迫的任务。“三农”发展对金融服务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农发行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长期以来与粮棉油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粮棉油生产及客户信息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和系统优势,笔者认为农发行在三个…  相似文献   

11.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这是2010年中央1号文件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提出的明确工作要求。一年过去了,落实几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发行不断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全面支持新农村建设,对“三农”的信贷支持进入宽领域、多方位、深介入的发展阶段.在业务显著发展的同时,笔者感觉到目前农发行的贷款要求和模式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尤其是基层行在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支持对象、支持范围、贷款条件等方面存在不少困惑.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基层行发展该类业务面临的问题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这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农发行提出的明确工作要求.时至年末,落实几何?笔者在江西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4.
<正>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是经济和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点。日前,农发行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政策性银行改革正在提速。在这个重要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无疑已经成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农发行湖南省分行实际,通过总结回顾该行"十二五"期间信贷支农实践和效果,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之年。作为新农村建设金融支农的生力军,农发行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全局,做到政策性粮棉油信贷业务和商业性信贷支农业务并重,不断促进业务发展,加强资金管理,完善业务流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完善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行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一、充分发挥信贷支农作用,开拓经营管理新局面(一)努力做好政策性粮棉油信贷工作。大力支持粮棉油收购、调销和储备,是农发行的基本职责和主体业务,也是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深化对储备贷款客户的营销和服务,对储…  相似文献   

16.
<正>湘西自治州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是湖南省扶贫攻坚主战场。作为全省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发行湖南省分行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加大信贷支农,在全省农村金融中发挥了骨干和支柱作用。本文通过调研,总结农发行支持湘西州发展经验,剖析金融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17.
正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农发行应当致力于打造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全领域的产品服务体系,在破解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信贷牵引作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描绘了一幅清晰蓝图,为农民规划了更加美好的前景。农业政策性金融专司支农职责,支持"三农"发展是矢志不渝的初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坚决举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旗,打造支持乡村  相似文献   

18.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唯一的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过20年的发展,呈现出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混业”经营模式,业界和监管部门对农发行日益显现的商业化发展趋势感到困惑和质疑。本文主要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农发行支农业务特点,探讨了“混业”经营的表现及原因,对重新认识和合理定位农发行职能,深化农发行内外部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国家金融政策日益趋紧,银行纷纷收紧"银根"。在这一大势面前,农发行宿迁市分行却敢于"逆势而上",始终坚持政策性办行方向不动摇,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全力做好信贷支农工作,谱写了信贷支农的华丽篇章,在全市金融工作综合考核中,连续两年考核排名第一,并被评为"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0.
当前县域农村危房改造已被国家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范畴,也是地方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财权事权分离导致地方政府在执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缺乏资金,需要金融(特别是政策性金融)的有力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探索支持“政府主导型”和“产业带动型”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新模式。本文以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为例.“政府+农发行+龙头企业+村民理事会+农户”的“五位一体”农业政策性信贷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中住房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县域保障新住房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