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制造业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制造业细分行业间的收入分配问题却在不断加剧,因此,本文选取2004—2014年我国制造业2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对外贸易对制造业收入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制造业的概况 制造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总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4位,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过去20多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刘晓庆  龙腾 《价值工程》2019,38(16):48-5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需要抓住"一带一路"及相关政策出台的机遇发展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通过计量VAR模型对江苏省制造业产值及其制造业工业科技水平、运输服务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制造业与其他因素是否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妍 《河北企业》2012,(3):39-39
<正>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贸易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低碳化发展趋势。中国是对外贸易出口大国,对外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低污染、高消耗的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却日益上升,在世界贸易低碳化发展的带动下,国际碳交易市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面对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应利用所优势资源,及时制定科学且合理的对外贸易战略,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其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研究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的基础上,为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提高我国外贸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文章通过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选取中国制造业贸易最主要的56个贸易伙伴,对影响199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贸易流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制造业增加值、人口因素、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是影响中国制造业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制造业贸易模式,找出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流量和流向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改善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绩效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转型日益深入、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运用作为我国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之一,其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及经济增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四家国内典型制造业企业为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积极效应。这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以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高效率输出提高了企业效益。本文揭示了人工智能运用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改善的一种典型作用机理,凸显了该技术对于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邵睿 《活力》2011,(5):125-126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等因素影响,自2003年起,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就逐渐成为了世界尤其是美日等国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大、缓和和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关系等,但同时,也给我国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就业安置等带来了不能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FDI与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努力,江苏省进一步加强与巩固了贸易大省的地位。本文将阐述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及特点,江苏省对外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出口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产业升级、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传统竞争优势削弱,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放慢,"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部署与深入推进为中国出口贸易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而出口品牌的塑造将通过传统装备制造业和加工业价值链转移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推动我国的贸易结构升级,为我国培育贸易品牌竞争新优势创造条件。文章通过对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以及世界贸易现状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出口品牌的培育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出口退税政策在我国实施后经过了多次改革,对我国的商品出口起着关键的作用。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发展尤为迅速.出口退税政策如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路径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确保退税的及时给付,并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对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就业均有突出贡献。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都对我国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选取了制造业的跨国并购进行研究,对中国制造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并购动因、并购绩效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关建议,这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国际化的生产营销网络、增强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对外贸易自入世以来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经济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管理体制仍不完善,外贸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及经济强国.试从产权制度方面出发来对外贸易中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褚文静 《企业导报》2014,(10):14-15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承接也越来越多。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我国国际物流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我国国际物流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从国际物流的内涵和开展国际物流的必要性对国际物流进行概述,继而对我国国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总结了加快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势头缓慢,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当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理论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苏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回顾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利用苏州市2000年到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的相关数据,构建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促进苏州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部门、支柱产业,从广义上来看,制造业涵盖了三十多个行业部门,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此外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可以直接展现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制造业的生产状况直接受安全生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当前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从整体上呈现不断趋于好转的形势,但是从局部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依然严峻,如何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提高制造业生产的效率,增强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这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提出制造业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形势喜人。但对外贸易领域存在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假借出口之名而行融资之实。这种现象在一些在我国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尤为普遍,对我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应当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在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解决就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提升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有效解决国内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并使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改善民生、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江苏省淮安市2000-2007年现代服务业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正在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增长对欠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有负向作用。而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对现代服务业就业有一定挤压效应,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提高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