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发生的不良债务关系,成为阻碍企业制度创新和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难点、焦点。理论界和经济金融界针对如何化解银企间的巨额不良债务及相应的深化企业产权制度和金融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一、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不良债务是制约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障碍。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债务关系的日益恶  相似文献   

2.
与银行间的信用不足:企业与银行间的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能够依靠直接金融的企业总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要依靠间接金融来获得发展资金。影响企业与银行间信用的因素很多,例如,企业以往的资信情况、企业与银行间的紧密程度、政府在两者的干扰程度、两者之间的行为准则以及贷款目标的发展程度等都影响着两者间的信用关系。以企业与银行间的紧密程度为例,两者的关系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建立了主力银行制度、二是长期性贷款、三是临时性贷款。这三种方式的选择,往往取决于企业与银行间的信用程度,并根据信用程度的高低,依次从一到三进行选择。从银行与企业发生的信贷关系看,大多数都是临时性贷款,这也恰恰反映了企业在银行的信用不足。  相似文献   

3.
1996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初步实现了向间接调控的转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更加敏感 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七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对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作出反应,呈现出阶段性下滑之势。对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中央银行调整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意义上引起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方案探析陈李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务关系日益恶化,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5%一80%,其中贷款负债率为70%,30%左右的企业达到或超过100%。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采用“母体裂变”、“金蝉脱壳”、“大船搁浅,舢...  相似文献   

5.
金融市场上企业贷款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我国信贷市场上,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目前我国只生产30%产值的国有企业占用70%以上的信贷,而生产70%以上产值、提供着95%以上的新增就业、支撑着80%以上的经济增长率的非国有经济部门只能得到较少的贷款。银行热衷于向效益好、信用等级高的大型国有企业贷款,甚至出现多家银行主动上门去争客户的现象;而对于中小、非国有企业,由于商业银行总体上缺乏独立的风险定价能力,因此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的放弃市场或者附加严格的贷款限制。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出现了社会资金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我国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往往资金相对宽裕,而贷款再集中投入其中,将会由于边际效益递减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下降,相反对于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来说,资金的缺乏使得投入会显著增加产出。  相似文献   

6.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发展中的一个全球性难题。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也累积了大量不良资产。截至2003年12月,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为17.8%。其中,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2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21.4%;2004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剥离可疑类贷款2787亿人民币,四大国有银行尚有不良贷款近2万亿元人民币,占全部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80%,不良贷款率达21%。巨额不良贷款不仅使信贷资金循环严重受阻,迟滞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进程,而且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债权转股权简称债转股。所谓债转股就是要把国有大银行现存的不良资产,确切说是国有企业欠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对批准债权转股权企业的投资。就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来讲,一部分是正确的,一部分是不良的,可以转化为股权的只能是不良贷款中的那部分。目前国家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有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债转股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它不是豁免企业所有债务的“债务大赦”,也不是天上掉馅饼的“最后晚餐”,更不…  相似文献   

8.
“债转股”是债权转股权的简称。它是处理企业欠银行不良债务的一种措施。其具体的做法,是把国企欠银行的一部分贷款转变为国有银行对企业的投资,这样,贷款银行变成了企业的股东、所有人,贷款转化为企业的资本金,企业既无付利息的压力,又无还贷款的负担,从此轻装上阵,向前发展。这就不难看出“债转股”的意义。为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政府决定推出企业债权转股权,部分国债作为技改贴息,对国企实行封闭贷款,以及通过资本市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等措施。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忡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后的运行情况,最近,我们对江西省赣州地区115户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全区8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改制。其转制的主要形式有承包、股份制、兼并、民营、租赁等。在这些完成改制的企业当中,有46.670的企业产品滞销,增亏9534万元,73.33%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90%以上,银行逾期贷款108834.6万元,是正常贷款的4.99倍。改制后新增贷款仅为7242万元,企业下岗职工急剧上升到4895人,开工率仅为60.53%。一、改制后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现状1.运…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三个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博弈论和预算软约束理论,从三个视角对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政府的父爱主义,其不仅关注投融资的经济效益,还关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收益,因此,政府总是偏好给陷入困境的企业实施再融资而不是破产清算;由于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缺陷,银行经理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其在贷款决策中存在寻租等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贷款对象的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大大提高;由于对企业实施严格的破产政策会导致很大的外部性而产生过高的清算成本,使得银行偏好给陷于困境的企业实施再融资解救而不是清算。这些因素导致国有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文章提出了治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有银行执行的会计标准是不一致的,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不同银行经营管理和经营对象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会计制度与规范。主要表现在:1.呆帐准备的计提。2.利息收入的确认。3.坏账准备的计提。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等资产减值准备等。5.贷款的核算。会计标准的不一致。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维护公平公正的金融竞争环境是不利的。因此,通过将国际化的会计标准全面引入我国政策银行,建立银行业内部统一会计标准,摒弃现在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间会计标准的差异性,应是我国银行会计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2.
林贝 《特区财会》2001,(11):21-22
银行是负债经营的金融企业,其资产运用资金的90%来源于社会存款人的存款和中央银行的贷款。由于银行存贷款之间的转化关系,贷款的呆帐损失一旦超过银行的呆帐准备金,就会侵蚀银行的资本金,进而危及存款人的利益。实际上,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比例过高的不良贷款和大量虚增的帐面利润已经危及银行的生存和存款人的权益,并构成我国潜在的巨大金融风险,威胁到社会金融和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 85 %以上的国有企业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有一明显弱点,那就是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窄。这些企业长期以来受资金供给制的影响,在目前改制中仍存在一些金融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1、企业方面:首先存在坐吃银行贷款的现象。一些国有中小企业在转制改革过程中,仍延用粗放型管理模式,致使企业效益低下,资金营运困难,便把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各种费用支出、缴纳税金、发放职工工资等。贷款到期时采用“以贷还贷”的方式,银行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就难以收回。在这种情况下,信贷资金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给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银行与企业之间还贷博弈模型,分析得出结果: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和金融决策主体的预算软约束,银企间的博弈结果必然是企业的高负债和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增加商业银行与融资企业之间的信息透明度,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和提高融资技术,可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袁林 《经济界》2000,(1):57-58
一、当前我国银企关系的主要难点(一)企业负债累累、亏损严重,银行效益下降。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不足,经营过分依靠银行,据统计,我国国企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80%左右,而在其负债中又有90%以上是银行贷款,形成了国有企业特殊的经营现象——高负债经营。与此同时,大部分国企亏损严重,难以履约偿债,导致银行效益下降。(二)企业纷纷逃避银行债务,银行不良资产大量上升。一些企业为甩掉债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逃废债行为,主要有:①借承包租赁之机来逃债,承包人不负责偿还原公司的债务;②“母体裂变”转移优质资产…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重组过程中商业银行贷款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企业重组是指企业为达到优化结构、盘活资产、增强活力的目标,通过破产、兼并及股份制改造等主要途径而进行的重新组合。企业重组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解决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资产质量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经营效率差、亏损严重等问题。无疑是一种有效措施。但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企业养成了“生产靠国家,用钱找银行”的大锅饭思想,信用观念淡漠,大量占用银行贷款不还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近五年均在75%左右.而在企业负债中.银行贷款占70%以上。企业效益滑坡.造成商业银行贷款大量逾期.不少企业已资不抵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必然会给商业银行贷款带来重大风险.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04,(2):1
国家开发银行金融研究局局长王大用日前在“国家银行高风险及其体制改革思路”研讨会上表示,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风险,主要是不良资产太多。现在,我们的金融资产有20多万亿了,其中70%由国有银行控制。四大国有银行的长期贷款比例非常高,一年以上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在60%以上。这是一个让业内人士吓破胆的比例!根据  相似文献   

18.
文中先从金融企业集群共生理论以及与银行间拆借关系谈起,接着建立了国有银行间共生能力指标:银行间共生度和共生系数。然后基于四个代表性城市的数据进行计算指标分析国有银行间的共生能力大小,最后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范并有效化解国有银行长期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的潜在风险,我国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组建了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简称AMC),专司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之职。到2000年底,AMC已从国有银行收购不良资产达1.4万亿元。AMC在完成了不良资产的收购任务后,即享有原商业银行对债务人的各项权利,依法对不良资  相似文献   

20.
银企融资关系的博弈分析和风险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首文 《经济界》2000,(4):81-83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不足,经营过分依靠银行,据统计我国国企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80%左右,而在其负债中又有90%以上是银行贷款,形成了国有企业特殊的经营现象——高负债经营。与此同时,大部分国企亏损严重,难以履约偿债,因此就通过多头开户、破产、在“母体裂变”中转移优质资产,由承包人借承包租赁之际逃债以及通过兼并中外合资企业而组建企业集团等多种手段来逃避银行债务,致使银行呆帐坏帐大量增加,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从而严重威胁着银行的经营安全。有鉴于此,银行为防止新的不良债权发生,紧缩信贷,却又使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