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2—2006年A股非ST类上市公司的388笔非流通股交易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非流通股转让价格仅仅是当日非流通股交易价格的0.336;非流通股转让价格相对于流通股价格的比率受非流通股比例的负面影响;第二,此轮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大多集中于10送3.07股,远低于合理送股对价水平,实际送股数量难以保证流通股股东的合理经济利益。进一步的分析也表明,股改前非流通股比例、非流通股转让价格比例是影响大小非套现回报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徐刚 《新财富》2005,(2):32-33
非流通股的流通权与其对流通股的补偿,本是同根生的两个问题,非流通股转让规则的出台,却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打破了A股含权的预期,通过补偿机制解决股权分置的良好愿望也几近破灭。由于需要充分时间消化这一事件的冲击,当前A股市场的不确定性在进一步放大,A股投资价值的提升将只能被动等待二级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跌。  相似文献   

3.
伴随股改,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已经日益显现,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延续,股市在2006年的前景已露出曙光。  相似文献   

4.
何铭宇 《新财富》2006,(3):24-25
全流通为外资并购A股上市公司提供了良好环境。尤其是股改普遍采用送股的方式后,很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趋向分散,而分散化的股权结构极易引发控制权的争夺,同时,中国A股市场较低的估值水平,低于净资产甚至重置价格的市场价格,都降低了并购成本。  相似文献   

5.
孙红 《新财富》2007,(10):74-76
通过在两地资本市场、三家上市公司之间搭建的资本舞台,许荣茂将不同类别的地产项目在A股和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和私人公司之间配置和转移:利用A股上市公司培育项目,再将优质项目转移到海外私人公司,集体打包海外上市;在海外上市公司成长乏力之际,又利用A股市场的高估值,将低回报率的商业资产剥离给A股上市公司,从而保持海外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和融资效率,而在这一过程中,许荣茂的私人公司完成了财富的最大化增值与套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猛 《新财富》2005,(10):108-109
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3股,再加上非流通股股东在减持时间、价格方面上的一些承诺,七喜股份的股改方案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公司董事长易贤忠仍感心痛不已,他的态度是支持股改是一家上市公司应尽的社会责任。但他却没有将自己名下的股份流通出去的愿望。“我的兴趣就是做企业,而我的企业很出色。”  相似文献   

7.
沈城 《新财富》2006,(6):56-58
H股——私有化——A股,抑或是旗下多家A股或H股——私有化——打包整体上市,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从公众公司再到公众公司的简单回归,而是一个资本增值的精彩游戏。 中国相当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沪交易所上市,由于横跨低市盈率的H股和高市盈率的A股两个市场,进而衍生出了将H股私有化转而注人其A股上市公司的冲动。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人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等运作,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最终使得原来的H股公司能够以远高于私有化时的估值水平注入A股公司。 受此启发,利用A股市场渴求大型企业的强烈欲望,以及国资委做大做强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需要,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整合机遇,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开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私有化以前分拆上市的公司,再打包起来整体上市,以获取高价发行带来的溢价空间。而降低私有化成本的措施,过分一些的是通过大额计提等手段调整业绩去压制股价,委婉一些的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控制要约价格。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后续国有大型企业的私有化案例,将是这种模式的不断翻版。[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启动"股改".采用非流通股股东补偿流通股股东的方式。对价补偿的目的在于避免非流通股股东在“股改”过程中的价值损失,从而保护非流通股股东在公司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进行的“股改”中非流通股股东普遍对流通股股东进行不同程度的对价补偿,而"股改"方案的通过必然基于两类股东预期在“股改”后各自利益不受损,即股东总体利益至少不受损。  相似文献   

9.
双重上市是指同一家公司在两个不同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行为。我国企业双重上市的公司中,最多的是在内地A股和香港H股两地上市,而目前内地、香港双重上市又并存着"先H后A"、"A+H同时"和"先A后H"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A股和H股上市公司2001—2020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H股上市,A股上市会对公司创新产生额外的促进效应,但这主要体现在创新的数量而非质量上。机制检验表明,A股上市带来更大的融资规模,从而为研发投入的扩大提供了条件,有助于企业创新;而且,A股创新激励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技术性行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亚飞 《新财富》2007,(8):19-20
与汇丰银行、星展银行、东亚银行、联合利华、恒基地产等公司只是向中国单方面表达A股上市意愿相比,路透集团似乎走得更远一些。其到A股市场上市的愿望,得到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的热情回应。  相似文献   

12.
今年,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收益率整体水平将有所上升,股改将重塑A股价值。这是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透露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马锋  张明 《华商》2008,(6):35-36
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工具,对我国内地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部分A+H股公司同时期A股和H股股价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在内地证券市场实现全流通之后,我国大部分A+H股公司的A股和H股股价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亦存在协整关系,即内地和香港两个证券市场之间的股票价格已存在相互引导的关系,并初步具有了长期的均衡关系;两个市场的分割状况较内地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8,(4):103-103
科大创新(600551)是以中国科技大学校办改制企业名义于2002年9月上市的.属于小盘股.总股本仅7500万股、股改前流通A股仅2500万股。上市之后即不平静。2003年10月股价突然6个跌停,估计为炒作机构资金链断裂所导致;2004年爆出一系列丑闻;财务造假、虚假上市、委托理财无法收回、高管侵吞资金.公司巨亏……公司运营管理可谓极不规范,暴露了校办企业在这方面的普遍缺点。  相似文献   

15.
A股和H股市场软分割因素研究--兼论推出QDII的步骤和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16家双重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H股折价率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A股和H股市场的软分割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股份流动性以及A股流通股股东的被补偿预期等。本文认为,QDⅡ将成为消除A股和H股市场分割的重要制度之一。并对推出QDⅡ的步骤和时机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贸易》2010,(12):17-17
谁是当今中国A股最富有的家族?第一财经日报《财商》新近发布的A股百富豪中,就闪烁着48个家族。  相似文献   

17.
叶檀 《商界》2008,(5):100-100
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上,A股投资者要避免当炮灰的唯一办法是盯住H股。A股投资者有可能在两个方面成为炮灰,一是A股的估值权力被美元投资者俘获,二是A股的市场化定价被市场扩张俘获。  相似文献   

18.
股利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是国内外财务管理学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股票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反映上市公司对股票市场的态度.本文对股改前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基本情况、市场反应、信息内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在股改之前还是之后,A股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与其真实的信息内涵之间都表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高子剑 《新财富》2007,(1):30-31
随着股指期货的临近,A股市场的大盘蓝筹股出现了较大的涨幅。有市场观点认为,股指期货加强了大盘股的稀缺性,推升机构买进成分股的意愿。那么。该观点能否在海外市场得到证实?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又会如何演变呢?我们以中国台湾市场的经验进行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和风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已经正式运营了四年多时间,其发展是显著的,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受近来整个A股市场的影响,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例如增发困难、折价交易等。那么,事实上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和受益水平到底如何?特别是在与A股市场相比,孰优孰劣?本文拟对此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能给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