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托管合作社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符合国家当前的土地流转政策要求,体现了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鉴于此,探析农业规模化经营视角下的土地托管合作社服务新模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流转入社是农民创办专业服务合作社的重要途径。在全国各地的种植合作社中,土地流转费普遍实行“就高不就低”。有的地方不管农业丰歉如何,都会保证农民得到一笔固定的土地流转费。此外,入股土地还可参与合作社利润分配。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农用土地收益,调动了农民入社积极性。尊重农民的劳动收益权。  相似文献   

3.
上海柘林绿都农业合作社创建于2004年12月,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合作社初建时,有425家农户入社,2066亩承包土地入股,至2006年底,入社农户增至1025户,入股土地增至4700亩。合作社的建立,改变了以前传统农业分散经营的小生产模式,实行“承包经营+集体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一种土地经营模式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已经设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能否入股合作社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分析法对设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法理基础及对合作社各个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概括。研究结果:(1)根据《物权法》的制度和法理,设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在得到抵押权人同意的条件下,可入股合作社。(2)设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不会损害抵押权人和合作社债权人的利益、不会增加对合作社注册资本的影响、对合作社的权利内容也不会带来影响。研究结论:为了实现国家盘活农村资产的政策目标,应当允许设定抵押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15日,浙江省平湖市渡船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在成立过程中,合作社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入社自由。凡入社农民,均要填写《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申请书》,申明“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股份形式参加渡船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相似文献   

6.
胥口实践     
组建以土地承包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把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让农民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这种“土地”模式2002年初就在苏州吴中区胥口镇试行,目前已经在胥口镇全面推开。胥口镇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1月8日。在不改变现行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青州市南小王村,一个仅有309口人的小村,成立的青州市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却把有1036口人的耿家里双村的土地流转过来,同时还种了北牛家村和北大王村两个村的地,而且附近好几个村都想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现在合作社土地入社面积达到了1227亩。是什么让南小王村的土地合作社具有如此吸引力?土地入股,农民当"股东"当笔者在南小王村见到村民史洪亮时,他正准备开上自己的运输车去淄博跑生意。尽管一家子有4亩  相似文献   

8.
2007年初,东台市梁垛镇组建了“梁垛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如意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舍港村白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三家各具特色的土地合作社,涉及农户766户,入股面积1023.11亩。三个合作社各具特色:梁垛村地处集镇,入股土地主要用于二三产业开发利用,提高土地收益;如意村原有一个组有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合作社致力于发展高效农业,引导农民扩种大棚;舍港村水陆交通便捷,白云合作社主要是利用区位优势,引导建立农民创业园,实施“凤还巢”及规模养殖项目。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苏州市吴中区委、区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着手,积极探索社区资产、土地、农产品、物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等“五项合作”为主的农村股份合作改革。到2004年9月,全区已组建37个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3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基金会)、25个农产品股份、专业合作社(协会)、6个物业股份合作社和2个休闲农业合作社。“五项合作”改革使12万农民受益,占农民总数的29.3%。  相似文献   

10.
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当前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推进高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江苏省扬州市从2004年开始试点先行,2006全市大力度推进,到2007年底,全市已组建土地合作社288个,入股土地面积16万亩;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74个,入股土地面积30.8万亩,工商登记合作社49个;土地合作社组织个数和入股面积均领先全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入股合作社从自愿组合到合作瓦解,再到村集体组织主导的合作社的强制性演化的内在机制,揭示合作社价值攫取及绩效增长的规律性问题。研究方法:博弈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合作社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导致自愿合作瓦解,村集体组织为获得攫取土地价值的机会进而推行合作社的强制性演化;(2)当土地发展性价值尚未凸显时,农户愿意放弃土地发展性价值而获取农业绩效增长;(3)当土地发展性价值超过绩效增长量时,合作社强制性演化将瓦解。研究结论:(1)村集体组织与农户的价值攫取关系,即农户获取的绩效增长能够弥补其放弃的土地发展性价值是强制性演化的前提条件;(2)强制性演化一旦瓦解,村集体组织与农户会围绕土地发展性价值展开争夺,产生高昂的谈判成本,因此,需尽快界定土地剩余产权。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农地流转模式的一种创新形态,土地股份合作制在全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以苏州吴中区上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案例,具体介绍了该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历程、社会经济条件和成效,深入剖析了该合作社的产权结构、内部治理结构、经营模式和收益分配等运行特征,剖析了该合作社的潜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在不断变化、创新之中。江苏省江都市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组建模式上,不强调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作模式、经营方式交由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在目前所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稀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备受关注,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的市场组织形式不断兴起。文章通过对湖南省A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土地流转合作社委托代理关系具有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合作社经营管理者肩负多重委托,主导作用明显;具有多重互惠性,弱势方利益容易受损等特点。文章构建了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并依据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构建委托代理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四川省彭州某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实践为例,通过对该合作社成立背景和过程、内部运作以及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描述分析,初步探讨了在推进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中,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基本经营形式和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并分析了土地流转合作社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日前,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洙水村147户农户组成的“北京百合兴盛土地专业合作社”从平谷工商分局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成为北京第一家土地专业合作社,尝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17.
合作种植的经营模式是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经营模式上发展而来的。此种模式既继承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优势,又避免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不足。具体模式为,合作社与农民联合起来一起合作种植。具体表现为农民出土地,合作社负责出生产资料和组织管理土地,最终所产出粮食,农民与合作社共同分配。  相似文献   

18.
一、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理论分析土地股份制是把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农民把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委托给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依股权从土地收益中按一定比例获得分配的一种土地经营模式,即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  相似文献   

19.
10月底,北京林泽家园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举行领证仪式,这标志着北京市通州区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该合作社采用新型土地流转模式,即土地流转后农民仍和土地产出捆绑在一起,这种形式不仅符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方向,还将为发展通州区都市型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20.
3月27日,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席月心,从吴中区工商局局长宋家骏手中领取一本崭新的工商营业执照。这是江苏省颁发的首张土地股份合作社执照。苏州农民的这一创举,揭开了江苏省农民合作社的新篇章。近年来,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苏州农村方兴未艾。在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一种创新形式。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以承包土地作价出资入股,进行自主经营或委托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的一种创新。苏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倪春鑫告诉记者,现在,全苏州市计有101个农民土地股份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