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丰 《发展》2015,(1):34
央行近日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时隔两年多央行再次降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而所谓"情理之中",是因为近期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所谓"意料之外",则是因为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始终强调保持定力,不搞强刺激,坚持通过定向调控调结构、稳增长。那么为什么在一波接一波定向宽松以及创新性货币工具相继应用基础上,央行又一次采取降息这一总量调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力7月16日中国股市大泻之前,中国央行一月内两度降息,二季度GDP创三年来新低。一些投资者开始担心:到底中国经济有多糟,才会让央行史无前例地连续动用货币工具?不是"糟糕",而是"比较不错"7月16日"黑色星期一"前,中兴通信、东方航空、苏宁电器、TCL等公司都发出业绩低于预期的预警。而就在此前,央行打开了降息的端口,决定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  相似文献   

3.
定向降息只是第一步,更加积极的政策或有可期。8月27日晚间的两则新闻足以令隔夜市场的表现充满期待。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定向调控,抓紧推进生态环保养老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既是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达到稳增长的目的。同日,央行宣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利率,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揭开了定向降息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中面临明显的流动性过剩时,准备金率始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备选政策工具,但从目前我国市场环境看进行准备金率调整的可能性在降低。因为2006年5月17日央行发行的1000亿元定向央行票据,实际上发挥了上调0.4个点的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这一政策的市场效果还有待观察和检验,因此尽管对冲流动性的压力依然很大,但是近期来看调整准备金率的政策举措的可能性在降低,至少需要市场显示出前一阶段的利率上调、定向央行票据发行以及房地产等特定行业的调控没有达到预定的政策效果时,才可能重新再次提及准备金率政策这个所谓货币政策中的“巨斧”。  相似文献   

5.
刺激投资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现代投资理论 ,只要资本预期收益率和利率之间存在一定差额 ,就能形成投资引诱 ,因此在市场疲软 ,企业预期收益率降低情况下 ,政府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应该对企业投资产生积极作用。但是 ,我国中央银行自1996年6月起 ,先后降息7次 ,却不见对投资有明显刺激作用。这是因为央行每次降息的实际目的几乎都不是为了刺激投资 :1996年两次降息 ,主要是对经济“软着路”过程中资本收益率下降所进行的必要调整 :1997年10月 ,1998年3月、7月的三次降息 ,明显是以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为主要动机 ;1998年12月和1999年…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货币调控需要从数量型工具转向价格型工具。2月28日,央行宣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千呼万唤的降息姗姗来迟。不过,时隔2014年11月的非对称降息仅仅3月。三个月间,两次降息,一次降准,市场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走向宽松。  相似文献   

7.
降息和降准只能进一步吹大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和经济泡沫,无法完成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5月以来,继月初欧洲央行、印度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后,5月8日、9日、13日,波兰央行、韩国央行和以色列央行也分别降息。加上前几个月降息的墨西哥、土耳其、匈牙利、菲律宾等国,新一轮全球性降息潮已经形成。事实上,2007年6月以来,世界范围内央行降息数量已经超过500次,即平均每4天,就有一国央行宣布降息,一些国家甚至进入"零利率时代"。  相似文献   

8.
撼山易,撼房价难,对于这个"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的特殊商品,央行加息能否产生奇效?是拳王还是重症患者?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番"调控政策"的组合重拳而依然"屹立不倒"  相似文献   

9.
自6月8日央行宣布降息以来,一直处于楼市调控博弈之中的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商都不再淡定。一些商业银行重新推出首套房贷9折,甚至是8.5折的利率优惠措施。与此同时,一部分开发商也开始对房价进行"试探性回调"。作为回应,楼市似乎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根据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统计的资料显示,6月份,杭州主城区内共成交住宅6747套,刷新了楼市调控以来的月成交记录。而在武汉、深圳等城市,甚至出现了排队购房、开盘售罄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吴小夫 《中国经贸》2012,(13):26-27
中国央行6月8日、7月6日连续两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已接近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的速率,印发市场强烈关注.这一方面验证了此前市场对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另一方面也引起央行是否还会继续降息降准的普遍猜测. 出手降息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1.
正张卓元、袁钢明、张世贤等热议"微刺激"如何助力"稳增长"继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之后,6月9日晚间,央行宣布对部分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4月25日央行在年内首度降准后,两个月内第二次"定向降准",而且降准对象也比之前有所扩  相似文献   

12.
正如不解决市场的关键问题,简单降息无效为什么在降息的当口说逃废债的问题?实际这件事与降息效果密切相关。很显然,此次降息一个最核心的目的是降低企业、尤其是民间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如果不铲除贷款市场"逆向选择"、恶性循环的问题,恐怕降息不会产生实质性效果。不解决一些市场的关键问题,简单的降息无效。那么,有哪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分析一下。分析的前提是:中国贷款利率已经开始市场化,央行可以硬性规定贷款基准利率,但无法干预商业银行最终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2012,(8):62-66
2012年4月,一年一度的北京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北京国贸中心举行。相同位置的楼盘大多较2011年有明显的降价。然而,面对开发商的"热情",大多数意向购房者的反应却很"冷淡",观望者多,签约量少。北京春季房展会素有"楼市风向标"之称。本届展会的行情,一方面反映出房价在强力调控下正向合理价位回归,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对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注与期待。一段时期以来,调控政策接连出台,到底成效如何?  相似文献   

14.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五项加强房地产调控的政策,3月1日公布。此次房地产调控政策,被称为"新国五条"。其内容大多是2011年1月政策的延续,但新增了征缴房屋买卖差价20%的税收和进一步上调二套房贷款首付比重的措施,以及统一全国各地的限购标准等。那么,"新国五条"究竟向市场发出了哪些政策的信号?重申"坚持调控不动摇"  相似文献   

15.
央行连续"降准"意在通过释放流动性扭转经济回落趋势,没有降息则是出于对通胀的担心。同时,"降息"比"降准"更难操作。央行5月12日宣布,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6.
<正>信托公司又一次"面临调整"。这次是为银行腾挪信贷提供"通道",对冲信贷调控政策。监管层吸取了历次信贷调控的教训,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于7月2日开始暂停  相似文献   

17.
汪杨 《产权导刊》2015,(1):25-28
2014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7.3%,创近6年新低,对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这是经济新常态,无需进行大规模经济刺激;还是应该全面降息降准,以宽松流动性应对经济下滑?2014年以来,央行灵活运用了再贷款、再贴现、短期流动性调节、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和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进行新的组合式货币政策宽松。未来是否会推出更多的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在“定向宽松”的大原则下,不断向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释放货币流动性有没有边界?如有,边界在哪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中国面临怎样的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8.
倪琳淇 《东北之窗》2011,(Z2):47-48
岁尾年初,中国大地在一个比以往更严寒的冬季中瑟瑟发抖,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却在寒风凛冽中创造出了一波更甚一波的热浪,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场"触目惊心"的大战。中国房地产发展之路,究竟该怎么走?国家弹幕般的房价调控政策,究竟是治本良药还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9.
一系列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上再次出现一片呼吁之声,要求央行全面降准降息,但央行就是不为所动,宁可放水,也不直接降息。这是为什么呢?首先,降息对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帮助不大。市场呼吁央行降息,无非是希望通过降息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扩大实体经济部门投资意愿,让资金回归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20.
对利率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李雁 《特区经济》2005,(1):205-205
自1996年以来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加上10月底的上调利率,央行在近9年的的时间内调整利率共计9次,平均每年一次。央行利率调整的逐年频繁,直观上给人的印象是:利率调整更加灵活,利率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那这是否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利率政策有效性在实质上地逐步增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