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蔚文 《新经济》2014,(8):40-41
一边是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一边是以上海为首的一二线大中城市房价有了初步降温;然而,大部分中国城市,特别是上一轮调控忽略的中小城究竟是什么原因令更多的购房者无视政策信号,一头扎进“负翁族”?当我以解剖标本的耐心去解析这些中小城市房价逆市飙涨的奥秘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楼市调控的艰难,城市的实际房价,仍以远高于统计数字的极大涨幅一骑绝尘,屡控不下.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探析——以河南省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队伍日益庞大。相比其他群体,在校大学生这一潜在的旅游消费群体,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社会传播,以及拉动国内消费市场方面,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通过对河南六所高等院校三百余名在校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所呈现的一系列特征。从而能为旅游企业提供一个市场开发和决策的依据,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大学生市场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3.
低碳消费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和倡导低碳消费行为。以南昌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对城镇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不断上涨,黑龙江省二手房价格也水涨船高。特别是今年7月,旨在遏制投机、调控房价的“国六条”出台后,开始执行的二手房交易新税率,对二手房的价格和交易量产生了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房价上涨较快,且新建住房面积较大,新商品房总价偏高。越来越多的工薪族和年轻夫妇将目光投向了总价较低、配套成熟、交通便利的二手房。二手房较新房至少有两大优势:其一为现房优势,目前新建商品房基本为期房,而且开发周期在1~2年,二手房具有即买即住的现房优势;其二为低总价优势,目前二手房市场主要供应来源除了比例渐增的次新房外,房改房依然占有一定比重,这些房改房尽管房龄较长,但是地段好,面积小,是二手房市场低总价房源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高房价对各行业的利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房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房价下中国公租房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房价从2004年开始就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房价不断上涨已经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指出中国的住房保障以"住有所居"为目标,即每个人都能有房子住,而不是"居者有其产"或"居有其所",并非强调每个人都要有自己房屋的房产,而是要有稳定的居所。在2010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首次提出"要积极发展公共租赁房"。为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来解决"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是加快租赁市场建设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王宇见 《新经济》2014,(4):61-62
近几年来,房价持续走高,致使住房公积金在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许多职工因不能使用住房公积金,而怨言颇多,有的地方甚至已出现了套取住房公积金的违规行为.加之,一些地方在制订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时,未能很好地考虑职工利益,或执行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不到位,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缴存职工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不信任.因此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应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高房价下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的需求,同时提高管理人员执行政策的能力,以满足缴存人的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2003—201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LMDI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陕西省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家庭消费效应、住房面积效应和家庭规模效应是造成家庭碳排放上升的正向推动因素,而碳排放强度效应、消费抑制效应和居住密度效应对家庭碳排放具有负向影响;2003—2017年,碳排放强度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家庭消费效应、家庭规模效应和住房面积效应呈上升趋势,消费抑制效应和居住密度效应呈下降趋势。政府制定碳减排政策时可从碳排放贡献率较大的家庭消费、住房面积和家庭规模等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缓解日益增长的家庭消费碳排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索了"90后"独生代购买服装时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共得到独生子女在购买服装时所关注的六个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对服装厂商开拓独生代服装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消费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如今农机伤人的报道、冒牌摩托车肇事的惨况、劣质建材造成的悲剧,无不让我们触目惊心.文章便是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以课题小组的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展开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首先文章阐述了农村消费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但由于课题小组的能力有限,如果要纵深研究和解决这个长期以来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镇居民健身消费行为的经济学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当前山西省体育健身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分析,指出体育健身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参与健身活动的偏好弱;健身消费价格偏高;参与体育健身的年龄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后,中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则是保增长的关键。由于以山东等省市为代表的出口外需型经济受金融危机波及较大,因此扩大内需,理顺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成为保增长的关键。但由于出口一投资一消费的经济关联性,在出口萎缩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也受到很多贞面因素的影响,唯有正确认识和面对这些困难,才能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在实现2009年的保8目标的同时,为中国经济的重塑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10)
运用特征价格模型测度了上海市二手商品住房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面积、房龄、小区环境、文体设施、生活配套以及CBD的距离等因素对上海二手房价格有显著影响。而依据住房需求进一步将上海二手房市场细分为生存型、改善型、奢侈型后,发现各子市场的主要价格影响因素是存在差异的,其中:生存型二手房价格主要受轨道交通可达性、生活配套、商业便利性等因素影响,改善型二手房价格更多受小区环境、文体设施、教育配套等因素影响,而奢侈性二手房价格则主要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实证结果反映了住房市场的过滤效应存在,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收入等审慎决策,政府也应适时适地进行差异化调控。  相似文献   

15.
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分析——以广东省数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5月份以来连续进行了7次降息,对城市居民来说是具有影响力的,但却没有真正启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受到当前收入变化的影响大于城市居民,而对农村居民来说,借钱消费更是奢侈的事情.所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整体上低于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已日益发展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且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呈现经济主要来源单一、整体消费水平不高,但个体间差异较大、消费结构以物质为主、消费观念以节约型为主,但缺乏理财规划等特征。通过对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最后根据实际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构建大学校园和谐、理性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7.
品牌是消费者香烟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基于此,采用市场调查方法,研究分析郑州市香烟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收入和高学历人群吸烟占比较低;香烟品牌选择具有多元化特征,大部分主品牌的选择与价格因素有关。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郑州市烟草公司巩固黄金叶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提升本地烟民的忠诚度、积极开拓外地市场、提高香烟内在价值、持续加强黄金叶品牌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彦萍 《当代经济》2011,(15):118-119
当代大学生是经济社会中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消费又受到很大制约,所以形成了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他们的消费行为,对培养他们积极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以位置消费理论为依据,从相对经济地位入手,通过对太原理工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反思美国次贷危机,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的收入阶层化的角度来思考高房价的形成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收入阶层化对住房市场的直接影响,以及收入阶层化通过影响宏观经济对住房市场产生间接影响两方面入手来研究高房价形成的另一原因。这两方面的分析均表明,收入阶层化助长了房价,这也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来调控稳定住房市场。  相似文献   

20.
乔怡宁 《经济师》2012,(10):285-286
北京和温哥华的房价在过去的十年里逐步攀升,以至于人们开始对影响房价飙涨的因素产生疑问。在北京和温哥华这两个世界大都市,房价的攀升达到了不可思议的阶段。基于以往的研究,文章主要讨论北京房价受政府影响和控制,而温哥华房价则为其市场所影响。基于对多种影响不同房地产市场因素的研究,文章讨论北京房价是否应该为政府所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