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明朝洪武八年发行纸币,颁行钞法,通过国家法令设定宝钞与金银、铜钱的相互关系,尝试构建由宝钞、铜钱、金银共同构成的复合货币体系。洪武八年钞法是元末明初恢复行钱、沿用纸币、流通金银的背景下,借鉴宋元"交会之法",试图以宝钞统摄金属货币的结果。但钞法背离了货币流通规律,实施中很快陷入危机。明廷被迫调整货币政策,放弃纸币与金银铜钱的固定比价,并于洪武二十八年禁用铜钱,宣告了洪武八年钞法的终结。明朝货币流通格局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过渡期,预示了宝钞持续贬值、明廷扩大赋税折银、恢复铸行铜钱,逐步进入银钱并用时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明代货币造假防治的教训·王玉祥代货币种类繁多,其中最重要的、亦即流通范围较广且使用较久的为银、钱、钞。银即白银。钱即外廓圆内孔方之铜钱。钞即纸币“大明宝钞”,简称“宝钞”或“钞”。这三种货币,当时都存在造假现象。但对于各种货币,造假的含义不尽相同。银...  相似文献   

3.
刘雨 《走向世界》2014,(51):98-99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一句话道出了钱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币的国家,纸币文化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对于收藏者而言,除了具有经济功能外,纸币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元代至元通行宝钞贰贯"元代至元通行宝钞贰贯"是十分罕见的元代纸钞珍品,在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很多藏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陈叙霖 《理论观察》2023,(11):126-131
洪武八年,朱元璋建立起以宝钞为核心的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宝钞获得了法定货币的地位,明朝由此进入了钱钞兼用的时期。但由于其完全为国家财政所服务,宝钞从设立之初便存在违背价值规律以及法偿矛盾的致命缺陷,逐渐从具有现代信用色彩的纸币沦为了失去国家信用的“国家纸币”。其发行量完全取决于国家财政需要,而不是市场需求。在明初扩张性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宝钞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恶性通货膨胀,尽管洪武永乐二朝试图通过紧缩性政策预防与缓解其通胀问题,但单向性的政策不仅注定失败,也增加了民众的赋税负担。极端贬值的现实促使市场放弃了宝钞,最终倒逼明政府对这一财政主导型货币制度作出调整,明朝也逐渐从钱钞时代过渡到银钱时代。  相似文献   

5.
【英国《金融时报》7月30日】交易便利性是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货币交易的便利性决定了货币的历史与未来。从传说中的贝壳、毛皮、贵重金属到集中使用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论证的只是金银充当交易媒介的便利性,因其稀缺可以以一当百,因其易切割而便于携带,进而因其集中使用而通行世界。然而“货币天然是金银”只是阶段性的历史结论,几个地区一旦统一成国家,依靠国家信用,用统一的纸币取代金银进行交易就更为便利,因此到了国家阶段,货币天然就是纸币等信用货币。  相似文献   

6.
一、从地方性纸币到中统钞的发行蒙古建国后至世祖建元前,即已发行多种地方性纸币。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便宜行元帅府事何实在博州(治今山东聊城)印行会子。当时“值兵火后,物货不通”,何实以丝为准备,发行会子,“权行一方,民获贸迁之利”①。太宗八年(1236年),有名于元的向太宗建议发行交钞。中书令耶律楚材原为金人,对金末的纸币贬值记忆犹新,提出要限制发行数量。他说:“金章宗时初行交钞,与钱通行,有司以出钞为利,收钞为讳,谓之‘老钞’,至以万贯唯易一饼。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当为鉴戒。今印造交钞,宜不过万…  相似文献   

7.
货物本位是中国近代货币理论史上的一股重要思潮。探讨这种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其理论得失,考察其客观社会效果,不仅有理论研究价值,而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中国近代货物本位思想的滥觞是孙中山的钱币革命论。1912年12月,孙中山发表《倡议钱币革命对抗沙俄侵略通电》,主张在中国实行纸币制度:“以国家法令所制定纸票为钱币,而悉贬金银为货物”。作为理论依据,他认为货币从实物形态发展到金银贵金属,进而再演变为纸币,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是金银本身有价值,而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后者必须有被代表的货物,才能防止发行中的流弊。1919年,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之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从实物和史料两方面都得到证实。钱票不同于国家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也不同于各省、市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县及县以下政府、商会、民间金融机构及商号发行。北方钱票以小面额为主,由于钱票集中在北方一个时期,这与当地特殊的商品经济相联系。正是北方农民的相对贫困才使钱票有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30年代北方农村钱票泛滥,从实物和史料两方面都得到证实。钱票不同于国家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也不同于各省、市银行发行的纸币,它是县及县以下政府、商会、民间金融机构及商号发行。北方钱票以小面额为主,由于钱票集中在北方一个时期,这与当地特殊的商品经济相联系。正是北方农民的相对贫困才使钱票有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0.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且唯一统一将纸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的朝代,是价值尺度从铜钱转为白银的转折点,并由此形成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银本位货币体系。元代纸币的运行机制表明:其发行初期,由于银本位制度的作用而运行良好,币值稳定;中期后,迫于财政压力,政府不得不诉诸超发纸币以弥补财政赤字,本位制度名存实亡,通货膨胀不可避免。实证检验发现,多省起义产生的财政压力是纸币发行数量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赏赐对纸币超发的作用并不显著,而随着银本位执行力度的减弱,尤其是钞本由金银变为纸币后,财政压力促使货币超发的效应更为突出。因而,严格的银本位有利于维持纸币的发行和流通,但在军事活动造成的财政压力下,稳定的贵金属本位制度难以长期维系。元代纸币经历了从币值稳定到温和通胀,再到恶性通胀的阶段,这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11.
在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前,称量银已在明中叶的中国社会渐成广泛流通之势,这首先应归因于国家货币制度和祖例政策的接连失败,但其背后有着显见的市场机制。正统中后期,在经历了之前政府的大力救钞举措后,宝钞在低值层面稍有起色,但正景之际的政治变乱严重冲击了宝钞体制。与此同时,铜钱与实物货币实际并主要支撑着基层的市场交易。然而,明廷囿于祖宗成例依然限制并打压铜钱,国家认可的制度性货币逐步陷于真空状态。随着商业的恢复和市场的拓展,长期通货紧缩的局面无法避免。面对市场上通货不足的局面,国家与市场俱做出了反应。国家"救市"的做法为:先解禁铜钱,而后整顿钱钞法,禁止私铸,乃至不断重开铸局,却连连受挫。市场的反应则步步先于国家:民间挑拣私铸之风很早兴起,物价逐步抬升,继而私铸钱泛滥成灾、难以禁治。劣币竞择的格雷欣法则现象在景泰至嘉靖时期的中国社会达到了极致性的呈现。最终,源于民间的稳定通货白银因需求进入市场,形成"良币驱逐劣币"之势。行钱地区多出现"银进钱退"的现象,但并未完全替代铜钱;未行钱地区,白银及多种实物货币充斥。货币流通在地域上依然呈现分割化、细碎化等欠深度整合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的支付技术革命将纸币货币经济带进了以无纸化货币为特征的新型货币经济形态。货币形态演进在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后向电子货币演化,电子货币的通行是人类支付方式和货币史上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革,对货币的概念和货币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自宋至明时期,中国的货币流通史接连经历了"铜钱时代""纸币时代""白银时代"三大阶段。货币转型背后是时代的变革,尤其是宋至明时期国家立国形态、社会经济结构、财政货币制度等方面俱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深度影响,乃至决定着货币制度、流通的演化路径。明代货币白银化便体现了这样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明中叶前后,白银逐步取代宝钞、铜钱成为主币。这种民间货币——白银与国家铸行货币——铜钱兼行,且民间货币一直居主导地位的格局,呈现出复杂的独特性。本文试图从综合性的货币史框架分析明代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两税钱是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两税钱额是按原来的征钱数确定的,融合了租庸调折纳钱部分和杂税钱。两税法加大了两税钱的征收,两税钱的征收,加剧了自唐中叶以来就存在的“钱重物轻”之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货币由铜钱向贵重金属金银和纸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有明一代的屯田堪称发达,尤其是西北屯田更是前所未有。故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称明代屯田“以西北为最”。明代的西北屯田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洪武永乐时期为第一阶段;宣德至正德时期为第二个阶段;嘉靖万历(包括泰昌)时期为第三个阶段;天启崇祯时期为第四个阶段。洪武永乐时期(1368—1425年)是西北屯田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建立并健全屯田的各种制度,屯田在西北全面展开。洪武永乐时期所建立的屯田制度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屯田赏罚例。洪武三年(1370年)在平凉、西安、凤翔等地推行屯田的同时,朱元璋颁布了赏罚例。即凡屯田获功之人,均可升级加官。规定  相似文献   

16.
郭峻峰 《中国经贸》2014,(11):145-145
在中国货币史上,元朝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纸币流通制度,并颁布中国最早的不兑现纸币发行管理条例《至元宝钞通行条画》,积累了大量的纸币发行和流通经验。但是元朝后期,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给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付出惨痛的代价。本文以史实为依据,运用总结归纳的方法,就元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做简要分析,供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纸币管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北宋时产生了纸币。当时四川用铁钱,流通不便,民间自发产生了代表铁钱的兑换券交子。交子于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改为官营,成为地方性的国家纸币。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还一度发行国家纸币小钞。南宋、金、元、明也流通国家纸币。南宋有关  相似文献   

18.
明代正统景泰之际的通货流通体制经历了由微入显的变迁过程:首先,历经信用制度转型且为国家体制强力支撑的法定货币宝钞,因土木之变等战乱因素冲击,愈加难以为继,彰显了明初货币体制运转的困境。其次,自洪武末年一直被禁行用的铜钱在此前后不断突破禁令,逐步在大运河一线及沿海的商贸地带广泛恢复流通,迫使政府不得不放开钱禁,昭示了市场力量的自发崛起。最后,因财政体制转型所需与民间稳定通货缺乏等因素,白银稳步崛起,开启了中国"白银时代"的重要转向,预示着货币转型的可能发展方向。此一时期通货流通体制的变迁堪称明代纷繁曲折的货币转型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明代甘肃屯田何以成功宁恢明代甘肃的屯田始干洪武时的军屯。嘉靖《平凉府志》载:“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命平凉侯费聚集军士,立平凉卫,中、左、右、前、后五所,五千人,以指挥秦虎帅之,屯田西、凤、平凉三府境内,人百二十亩。”此后,太祖命甘肃的军士三分...  相似文献   

20.
《东北之窗》2010,(1):24-24
生活中。通胀所带来的恶果肯定会让人们感到后怕——由于。通货膨胀率达到100000%,“雄踞”世界第一。2008年4月,津巴布韦中央储备银行发行当今世界货币中面额最大的5000万津元纸币.以缓解现金短缺问题。据说在津巴布韦。一盘土豆丝要6000万,一份鱼香肉丝要1.2亿。要是像在中国这样最大面额只是100元的国家。那一个人每天什么也不用干了,光搬钱就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