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是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通过对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定义、分类、及其与两化融合的关系、国际化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全面阐述,分析提出发展我国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栋 《商业科技》2011,(2):71-71
自从日本学者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来,关于"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论述英美二代"世界工厂"的变迁,对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工厂"提出了一些见解,指出要使我国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把重心放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上。  相似文献   

3.
"一旦美国制造业回流引发高端制造业‘逆转移’,很可能加剧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国家信息中心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称。 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提出"出口推动型"增长,其所制定的一系列增强出口竞争力的举措,势必会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产生重大挑战。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产能以低端、高能耗为主,在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不具有优势。一旦美国制造业回流,很可能延缓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耗,在能源消费量快速增加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对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投入导向型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对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制造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郝朔  薛楠 《商》2014,(32):248-249
随着从"产品为核心"向"服务为核心"的转变,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和应用。我国国务院近日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必将对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利好。然而,作为制造业中最为重要的航天制造业,其所涉及的服务业务这一块的发展并不是很好。因此,本文通过了解制造服务业的思想和构成体系,借鉴制造服务业的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为航天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沿线国家或地区能源系统的互联互通,对于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保障相关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等倡导紧密关联。当前,我国电力装备产业正处于转变为"并跑领跑者"角色的关键阶段,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积极面对并清理这些障碍是我国电力装备产业从"大"向"强"转变的必由之路。从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目前所面临的技术差距、压力风险、产能过剩、标准输出等问题出发,结合中国电气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和"走出去"现状,从而提出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外经贸财会》2012,(4):83-89
日本 ☆主要产业发展目标 (一)环境产业 建立一个"低碳化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共存的社会",并形成能够向世界传播的"日本模式",为世界做贡献。 (二)信息产业发展目标1.提高效率和生产,创造新价值;2.建设健全和放心的社会;3.建设创造性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制造业发展目标促进制造业的创新,对制造业的海外发展进行支援,促进制造业的高附加价值化,进一步通过推进制造业对国民生活和环境问题的贡献,在强化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谋求日本经济活力的提升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各厂商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越来越小,逐步趋于"同质化",市场竞争已进入了服务竞争的时代。制造业的"业务服务化"是制造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举措。笔者在分析制造业服务的特点及我国制造业服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制造业企业服务营销水平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姚远 《商》2014,(32):251-251
全球垂直专业化呈现出了不可逆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也已经融入其中。本文首先就我国制造业是不是"世界工厂"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介绍我国制造业所面对的压力,包括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以及东南亚、墨西哥制造业的对我国的冲击。最后,就我国制造业的处境提出几个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WTO经济导刊》2012,(9):12-13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8月6日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1.
邵锦华 《江苏商论》2011,(9):112-1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服务化日益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从价值链理论角度分析,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原因和动力,即它是适应产品价值链延伸、产品异质化需求变动、科技迅猛发展以及资源能源约束而产生的一种产业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和核心目的是为了加快我国与中、西亚及欧洲的经贸合作,为我国开辟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能源、资源供给地。 带动区域发展 中国的西部地区(重庆、四川、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比邻中亚,在经济发展依托的地理区位上具有明显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以能源合作为突破口 构建中俄“伞”型区域合作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俄区域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伞"型区域合作新模式应运而生。构建"伞"型模式应以合作上互补、具有良好基础、具有地缘优势并获得双方政府大力支持的能源领域作为突破口。虽然中俄两国能源战略上存在差异,俄罗斯部分人士对中俄能源合作心存疑虑,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多变等因素对双方能源合作形成了制约。但可以通过"贷款换石油"、组建能源合资企业、为技术转移提供载体,加强天然气领域合作,加强政府协调、参与建立东北亚能源合作机制来形成地方能源产业集群,为"伞"型模式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4.
虽然从官方来说,"能源之星"(energy star)是一个自愿性认证项目,但是Intertek天祥集团亚太地区能效业务发展总监王崧仍把它看作具有"商业强制性"。"在美国,能源之星已经深入人心,它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效地实现了对市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强。从我国的需求状况和国内的供给能力看,单独依靠国内市场无法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200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扩大至52%。因此,我国能源问题的终极解决离不开国际市场,未来必须继续坚持“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科学合理地在全球配置能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煤炭是基础能源,也是电力行业的主要原料。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将长期作为电力发展的基础能源,而电力则是煤炭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唇齿相依、紧密相联",两个行业不应该仅仅是竞争的关系,而应该突出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促进煤电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工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从国际看,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加快,高端制造业不断回流;新兴经济体利用资源要素成本优势,吸引传统制造业向本地转移,对我国工业发展形成双重挤压。从国内看,消费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上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工业下行趋势明显。加速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方向,是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是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关于费用粘性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选取当前受关注度较高的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为研究范围,通过分析2010-2013期间的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3668个观测数据,探讨在我国三大经济圈内制造业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程度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三大经济圈均存在费用"粘性"行为,且珠三角经济圈的费用粘性最强,环渤海经济圈次之,长三角经济圈的费用粘性最弱。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国家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正处于迈向对外投资大国的关键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和危机后全球经济分工变化的大背景下,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助推我国抢占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战略高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重要意义(一)是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重要手段一是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开发境外能源资源,获取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就必须重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协同发展,也就是必须重视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物流发展。当前,研究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从研究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意义着手,以八达—杭钢联动发展的案例为例分析了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