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培养信用意识一直是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和有待破解的难题.随着全国个人征信系统的不断健全与完善,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来查询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对借款人信用意识的形成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以来,许多金融消费者在申办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业务时因信用报告有问题而被拒绝,从而亲身感受到了信用记录的反向制约威力。这当中也有部分个人是因为身份被盗用、不良信用记录错误等原因而影响了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了金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这不仅对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消费者对征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信用信息权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者信用信息权的基础是控制私人信息的权利,即拥有知情权、防范权和修改权;正是这些权利受到了由于联合征信而使个人信息成为商品的威胁;国家应高度重视信用征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对征信机构来说,如果没有法呆障就很通信班有效实现其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我国台湾地区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的立法背景,研究台湾地区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保护的立法经验,系统梳理台湾地区个人信用信息保护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大陆个人信用信息保护可借鉴台湾地区立法经验,加快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立法,明确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的权利,督促金融机构加强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构建个人信用信息侵权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主动到人民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达14.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主要原因有:申请贷款查询、了解本人信用状况、个人异议申请查询。全区人民银行共受理并办结120笔个人信息主体提出的异议申请。异议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导致:一是信息主体自身原因,如信息主体因时间 相似文献
6.
吴玉梅 《金融经济(湖南)》2013,(13):14-15
《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国家设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收集商业银行等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所报送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依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查询服务。《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功能定位,对于规范征信业发展、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建设参与经济金融交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数据采集和系统应用方面的核心指标与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产生了某种映射关系。依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系统建设,选取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环节和应用领域的核心数据和两部门经济下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指标,将两端变量纳入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刻画了系统内一个内生变量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轨迹,并初步讨论了构建中国信用效应景气指数的可行性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征信系统内控制度及操作规程不健全。有的金融机构对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按照人民银行及其上级行社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由于各金融机构的上级行社普遍要求其在审查个人贷款申请等业务时必须登录个人征信系统,查看申请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并出具申请人的个人信用报告,所以有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重运用、轻管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政府简政放权,贷款卡行政许可项目或被取消,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企业征信系统)标识码将随之调整,机构信用代码成为新标识码的最佳候选.本文对机构信用代码作为企业征信系统标识的可行性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数据验证提出企业征信系统与机构信用代码管理系统的关联及整合模式,并对系统关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征信报告中存在的与实际不符现象,歪曲征信客户信用状况,降低征信报告质量,影响授信工作开展,甚至会引起信用风险.通过征信服务窗口对征信查询客户进行调查,分析征信报告中出现的不相符现象及其原因,认为应加强各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信用信息质量的自查与核对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内控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身份识别等防欺诈甄别技术的创新和改进等,以促进征信报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为代表的小微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13年6月底,河南省许昌市小贷公司共有22家,贷款余额达到17亿元。小贷公司的快速发展,在盘活社会各种资源,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取 相似文献
12.
个人征信的投诉内容主要是针对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用记录。不良信用记录的形成,可能由个人主观故意或负面行为造成,也可能是由非本人原因或本人原因造成的但"情节轻微"的不良信用记录,后者是引致目前征信投诉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降低征信投诉、合理处置投诉事件,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应正确运用、合理处置个人信用报告。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信用报告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居民个人的信用维权意识日益提高,相关金融部门也加大了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力度。近期,"被贷款"事件频现,暴露出银行在处理信用侵权问题上的弊端,尤其是在异议信息的处理上存在较大问题,导致银行与个人产生矛盾并逐渐升级,在社会上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建立异议处理绿色通道,快速消除由此产生的相关信 相似文献
15.
小微机构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新生力量,在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小微机构纳入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天津市小微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模式进行分析,指出接入进度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民银行从2005年开始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到2006年7月已基本实现全国联网。为了解近两年来清流县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应用情况,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发展迅猛,但由于其长期游离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之外,加大了自身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为此,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在小额贷款公司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分析了天津市小额贷款公司接入模式,接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省市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当前政府部门信息共享不充分,矛盾和困难主要在于共享的方式、共享过程中利益分配问题上. 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方法一方面是系统内通过行政命令强制要求执行,另一方面探索在共享架构设计上满足各方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诉求. 但现实表明,这些方法不能有效解决信息共享难题,关键在于设计的共享架构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各方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9.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各商业银行的信用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主要采集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基本信息和信贷相关信息,以及分散在社会其他部门(例如公安、税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经过系统整合后向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查询的服务.为防范个人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促进社会诚信、央行制定和落实货币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我国个人征信体系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10年6月末,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数达7.2亿,其中2.3亿人有信贷记录,累计提供4亿多次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随着社会公众信用意识的提高,个人信用报告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不断增强,从贷款申请、信用卡及公务卡的办理到人员录用、干部提拨,个人信用状况均成为十分重要的参考。而一个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