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于理论预期同实践结果的不一致,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备受争议。在对产权与企业效率,MBO的私有化产权改革模式同企业家激励的理论回顾中,在当前监管缺位的情况下,不应当进行私有化式的产权改革,而应当以制度创新为方向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中,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形式之一,已成为国有资本退出的一种手段,用以解决国有企业产权虚置和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要把握MBO的有效运作,并用法规制度规范MBO,有必要从理论上对MBO进行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产权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大背景下,MBO在我国从一个新生事物很快变成企业产权改革、激励机制创新的主要角色。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争议和指责,这些争议和指责反映出我国现阶段还不具备MBO优势得以发挥的外部条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等对MBO在我国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MBO起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正确认识西方MBO的基础上。我国引进MBO应用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阶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受到新自由主义理论思潮的影响,在MBO过程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有失引进MBO的初衷。本文以郎成平炮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为契机,揭露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新自由主义兜售的“产权论”,并以国资委的宣示为例,突现出国有资产所有者对MBO和国资流失现象的理性化反映:既不能再搞私有全面化,又要允许MBO在法律规范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市场取向的,有了第一步产权改革后,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不管企业,而是应该合理界定政府介入企业的途径。从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来看,政府在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在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权理论分析,企业是按照作为其形成基础的产权环境组织和管理起来的,产权制度从三个层面支配着内部控制的效率。由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及由此确立的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低下。改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是:进行产权改革,形成舍理的权利配置与约束机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着力改进内部治理结构;针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发挥债权人、职工的监督作用.构造从业人员的财务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王普民,刘新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已从政策调整(放权让利)转入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国有资产产权问题越来越表面化、尖锐化。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企业界和有关主体对一些重...  相似文献   

8.
实施MBO是中国国有企业近几年兴起的改革措施之一。能否正确对待MBO,不仅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而且也会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有必要对实施MBO的内在必然性和必要的条件以及对试点企业暴露出来的矛盾进行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市公司MBO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股权收购行为,已经悄然走进了上市公司的改制进程,MBO必将对上市公司的产权改革、治理结构变革有重大的影响。但MBO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绩效迥异,上市公司如何应对MBO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收购(MBO)起源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剥离和公司重组的手段。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MBO逐渐进入中国,并成为产权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形式。美国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管理层收购相对成熟。相对于美国,中国管理层收购在实施环境、实施动因、融资方式、定价机制和利益获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和规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是规范中国MBO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与战略投资者相结合是中国MBO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MBO不宜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一般模式或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1.
MBO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新形式。目前,在国企的MBO操作过程中出现诸多法律问题。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尽快完善有关规范国有企业改制方式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将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资本市场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变。发展资本市场,加大国企上市公司比重,对促进企业制度创新,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以及为国企改革提供有效的资本流动机制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MBO的理论依据及其制度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BO近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MBO对推动国企改革的积极作用方面,而对MBO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弱点、缺陷关注不足。在MBO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如经理人能力不足、激励扭曲、道德风险、国有资产流失、与大企业的不相容性等问题,应通过立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国有股流通成为解决国有企业产权治理结构的必由之路。国有股全流通的关键在于国有股的定价.然而.国有股的定价又涉及到国家.企业.股民之间的利益.所以.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在一定历史阶段无法一步到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场外市场的发展为国有股流通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相比较,尚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问题仍非常突出。本文就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谈点看法。一、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切人点,这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引出的正确结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中“产权清晰”放在首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效益较低,亏损严重,与我国国有企业奉行传统的企业体制即计划经济企业制度,企业产权不清晰,政资合一,所有  相似文献   

16.
整体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包括三个层面:要收缩战线,调整布局,集中力量,保证重点,逐步完成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改革传统的政企不分的企业管理体制,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加快相关体制的配套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和国有流通企业现状,提出国有流通企业的产权界定是产权改革的基础和关键。产权界定中体现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公司治理问题,二是委托代理制问题。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和西方产权理论分析了产权界定的问题和现实意义,希望能在产权改革中统一思想,少走弯路,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产权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MBO(Managem entBuyouts)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70-80年代风靡欧美,90年代末引入我国企业改革实践,曾一度成为我国产权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MBO相关法规不健全,MBO动因背离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改善经理激励等积极动因理论,管理层利益侵占成为当前我国MBO的重要动因,产生当前这种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经理人市场的缺失和股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为了深入探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促进湖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湖南省市场经济研究会、湖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前不久在长沙召开了“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研讨会。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制度改革,而企业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和核心问题就是要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起科学的企业产权制度。建立新的产权制度,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将最终摆脱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真正成为在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的独立的竞争主体。这是对企业旧的产权关系的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中必然要遇到一系列深层次上的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难度最大、暴露最充分、涉及面最广的有两大问题。一、国有资产难以评估和界定按照改革的要求:出资者拥有财产终极所有权,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