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读十六大报告,细思中国经济之未来,让人想到:今后总的工作就是要在目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中国小康社会与未来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之间构筑起一座“康桥“,“康桥“的前景无疑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小康”的通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读十六大报告,静思中国经济之未来,让人想到:今后总的工作就是要在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中国小康社会与未来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之间构筑起一座“康桥”,“康桥”的前景无疑是美好的——完善“小康” 江泽民在报告的第三部分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十二五"规划蓝图中,金融体制改革是金融业所要努力的方向.在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未来五年中,金融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举足轻重,同时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报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建设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阐述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判断、新观点,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了有关学者进行了笔谈。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在我国五年规划中首次被置于突出地位,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定下了新途径、新思路和新基调,如何继续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靠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明确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里绝不排除收入的不均衡性,但是运用木桶效应来说,就是最短的也应该达到小康的标准,而不是平均的小康社会.由此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就是中国广大的农村,实现的对象就是广大的农民,实现的载体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对黑龙江未来农业的发展,以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目标而言,农业的发展方向应形成黑龙江农业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声音     
"十八大将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一次伟大的传承和新的飞跃!"——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内涵深远。国外学者就此评价,13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将是人类历史的奇迹。"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和科技研究,中国经济因此在未来将不仅在数量方面实现增  相似文献   

8.
"希森模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成略 《发展》2005,(8):25-26
编者按: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民富国强,关系到21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情."三农"问题的解决,才能顺利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事业大踏步的前进.  相似文献   

10.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所以,在基层思想教育中坚持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有利于工作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对邓小平"三步走"台阶式经济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个奋斗目标连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深入理解、科学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文化必须与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实现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目标,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是文化工作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作出了多项支持农业、扶持农村和农民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迅速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自身出现了全面进步的喜人局面。总结过去,开辟未来,党的十七大必将掀开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也必将迎来又一个科学发展的春天。以下这组特别报道将重点为您总结十七大报告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阐述以及十七代表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观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发展的问题,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大问题,也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探讨化解这一难题的途径,已成为康马县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学习"十六大"精神深化税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以"发展、创新、深化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系统、科学、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方针和战略思想,为我们在新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拟从深化税制改革的角度,谈谈学习"十六大"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四个坚定不移"丰富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新时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宝贵财富。"四个坚定不移"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原则和一般方法。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四个坚定不移"具有更为现实而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中国经济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向前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未来二十年的奋斗目标,为刚跨过小康门槛的中国指明了方向.为此,中国经济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发展目标是发展战略的体现,也是明确和落实发展任务的一个主要依据.从全国来讲,2020年要建成惠及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205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浙江来讲,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都要率先,已经提出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浙江"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的),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全会对"三农"发展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对"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前刚刚闭幕的我省“两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的起步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与会代表和委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级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会议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省八次党代会描绘的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美好蓝图,确立了未来10到20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制定了今后5年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措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我们迈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的一次动员与部署。今后二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