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4.
5.
6.
香港是一个很难进入的城市,和内地以及台湾相比,它更西化,也更让人觉得异己。再去香港,所有电影、流行歌曲、小说统统都塞回了我的记忆里,香港的故事仍然太复杂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那场“日美贸易战争”的背后就还应该有过一场平行发展的“日美金融战争”。而媒体对此几乎毫无报道,事实上日本是败给了第二个“战争”。更加正确地说,明确意识到“金融战争”意义的或许只有美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10年多前,无印良品一度濒临倒闭,第三任社长上台后.大力执行改革,短短两年转亏为盈.创下日本企业史上的“无印神话”。你是否能想象,近几年来不少中国人喜爱的日本品牌“无印良品”,曾经是一个即将倒闭的品牌?无印良品,这个1980年代创立的日本国民品牌,在整体低迷的日本经济大环境中,表现一枝独秀,目前已在全球24个国家展店,是日本全球化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对华品牌扩张的八大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被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所吸引,众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品牌开始大规模、系统性的进入中国市场。品牌扩张是跨国公司品牌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也是利用率最高的一种手段。如何选择适合的品牌扩张模式是跨国公司对华整体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相应的投资、生产、营销、研发、社会公益等各个环节之中。系统地研究和整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各种品牌扩张实践活动,归纳和总结其运用的品牌扩张模式,对于中国企业掌 相似文献
10.
提起日本品牌,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就是其高科技产品。曾经日本品牌以其高技术含量、高质量赢得了中国市场。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本品牌在中国开始走上一条下坡路。曾经,在中国市场上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被一些内地品牌及欧美品牌所排挤,渐渐地失去了以往的光辉。于是,业内人士宣称,日本品牌已显颓势。本文将从日本品牌在中国的经营之路着手,从品牌营销布局和文化融入冲突的角度分析其经营不善的原因。Sony、Panasonic、NEC是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曾经,日本品牌凭借其技术优势,高质量的性能,赢得了新生的中国市场。而…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神速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国内及其他国家管理学家通过研究总结,认为日本的成功源于其在管理上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根植于日本文化具有明显特色的人事管理,主要表现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二是在生产技术开发中,重视模仿,追求质量上的完美与成本低廉。但是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的经济却出现了倒退, 相似文献
12.
13.
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跨国公司只被允许在中国建立办事处,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外商才被逐渐允许进入中国开展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意大利m.C.t公司整合旗下产品并创立“kappasport”品牌。后简称为“kappa”(卡帕),中国消费者根据其品牌标识,称之为“背靠背”。kappa将焦点投入运动服饰市场.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为专业的运动员和队伍提供赞助。2002年。北京动向成为卡帕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的独家代理公司。公司由上海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和北京佳利风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主营卡帕品牌的服装、鞋和运动器材等。Kappa的成功之处在于正确的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5.
他领导了包括举世闻名的”Walkman”在内的众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被誉为“Walkman之父”。他年过花甲,却被委以重任,出任索尼执行副总裁、驻中国总代表,兼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忙碌的身影穿梭于东京、北京和上海三地之间。 相似文献
16.
放松金融管制(包括债券市场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都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形成泡沫的重要的基本原因。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也可能会在中期实施类似的措施。这将推动资产价格通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18.
阮次山:现在的中国,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企业的管理上,是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的,我们自己有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们展现出来的实力已经到了不同凡响的地步。1972年布林特会议以后,金本位被美元所取代,我们辛辛苦苦了30几年,用我们的资源,用我们的劳力换来绿色的美元,现在我们的手里有多少美元?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他们手里的美元也很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销商是中国当代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早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成千上万的经销商随之涌现,各式各样的产品和品牌通过他们销往全国各地,渗透到市场的各个角落,制造商、零售商都要围绕他们来运作。所以有人说,整个90年代他们简直就是“太阳”,他们是90年代“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20.
我和李国庆是非常好的朋友。1980年代,我在体改所,他在发展所,我们的友谊从那时开始。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两人弃文从商,我做商情,他做图书商务。2l世纪初,慧聪和当当都拿到了IDG的风投。那时候,IDG每年要组织两次活动,让拿到风投的企业家研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这期间我们的接触就越来越多,谈得十分投机。因此,我对于当当网的IP刚}常关心。当我在新浪网上看到李国庆敲响上市钟声,当当网当天的市值超过20亿美元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