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何种发展观来规划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2.
朱博海 《发展》2004,(7):38-39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不仅决定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而且对发展的实践产生全局性、根本性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了“五个统筹”的任务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3.
朱颖 《上海改革》2003,(12):17-20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统辞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我国国际形象,是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它符合我们党的“执政为民”的思想,是获得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动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努力推动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新乐市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30强之一,今年以来,坚持把这一要求同新乐实际结合起来.确立并坚持“以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正确的政绩观武装各级干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  相似文献   

5.
总部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弘 《开放潮》2006,(4):39-4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环节。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总部经济理论正是基于区域不均衡发展基础上,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寻求区域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实现区域之间合理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从务实的角度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思路。总部经济既是对信息网络下出现的“总部——生产基地分离”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概括和提升,同时也是区域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社会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首要创新之处,是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观的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根本要求就是统筹协调,在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个进程中,必须以这一新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改革,在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问题上均有创新;文章还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燕胜三 《发展》2005,(6):13-14
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一种新的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的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实践的力度,也决定了推进社会发展的力度和效果。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准确把握当前形势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好势头。为“十五”计划的执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所有这些都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