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效率性审计概念、目的、内容与重点 效率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设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职能部门开展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效率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是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率性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组织内部的生产、经营业务和管理性事务的处理流程,在确保投入小于产出、达到预定效果的前提下,促进改进和优化流程,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王军 《中国审计》2005,(6):34-35
在内部审计中,绩效审计主要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经济陛、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的审计行为。本文着重在分析国外绩效审计发展过程以及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启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洋为中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陆毅 《事业财会》2004,(5):46-47
一、实施高校采购内部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高校采购内部审计监督是指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高校内部有关职能部门、单位使用学校资金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在高校采购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审计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客观性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都不会将审计风险控制到零的程度。内部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项目过程中,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也同样存在以上阶段。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准则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审计,以督促、帮助管理人员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处理,这使内部审计在空间和时间上大为扩展,同时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美国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审计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审计》和日本《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以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实施准则的制定(意见书)》的规范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剖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在修改后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进行了重新定义,其中突出的变化是把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直接写入了内部审计的定义,并倡导全世界内部审计人员进军这一领域。2005年5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颁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对我国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规定指导。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是效益审计必须关注和评价的要素之一。其重要性表现为,第一,内部控制中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程序效率和效果控制对被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直接重大影响。第二,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效益审计最终目标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所以评价内部控制与发挥效益审计的增值效果密切相关。第三,责任机制是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建议,采取改进措施的着力点,而评价内部控制是落实责任机制的必要途径。所以,效益审计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五E”审计是以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适当性(Equity)及环境性(Environment)为目标的效益性审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涵义和内容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自2005年5月1日起实施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第二条规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在上述具体准则基础上,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具有审计特色的一个地方就是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指出,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  相似文献   

11.
秦晶 《管理观察》2015,(22):157-158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控的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以风险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增值为目的,以监督评价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有效性及经营管理绩效为主线。对内部审计进行全流程的质量管理,有助于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本文试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内涵和控制环节着手,展现实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许多大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始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估与监督,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安全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结合正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客观需要和追求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论述了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必然性、途径及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目标的基础上,对绩效审计项目选择的原则、着重应抓住的四个环节(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和投资效果)、绩效审计的三要素——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如何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作出绩效审计评价和绩效审计需要做好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但是,当前的内部审计职能仅局限在财务的监督和鉴证上,没有把提高企业内部机构效率性、效果性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笔者认为,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绩效审计可以很好地深化内部审计的发展空间,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内部审计外部化,又称内部审计外包,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内部审计的外部化表现为:(1)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凋和配合;(2)内部审计业务由企业外部的民间审计组织或其他咨询服务机构全部或部分承担。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质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外部化,不是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在外部审计人员看来,内部审计只是一种范围性概念,且其内容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对内部审计进行外部化,内部审计并不会被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取代,因为内部审计外部化与外部审计(社会审计)有着较大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1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中规定内部审计与民间审计的协调工作。应该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双斌 《审计月刊》2005,(10):39-4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描述是,“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保证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循,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概念 不论是内部审计还是政府审计,审计内容重点都是效益审计。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事项的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的检查和评价。效益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好的经济效果;效率性,就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效果性,就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就是要对项目投资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以此来确定投入、支出是否节约,是否讲求效率,是否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投资目标。通过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审计,可以揭示企业在投资领域存在的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改善建设项目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企业各种业务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其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目标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及效率性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其审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对抗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由此看出,审计人员充分掌握和利用好风险管理技术,是企业内部审计能否成功实施的必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