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耐克是谁?恐怕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风行世界的"小勾勾",李宁是谁?本来在中国也有人可能不认识,可是,李宁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李宁先生在奥运会的腾飞点火,.一下子,李宁的.品牌形象就传遍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耐克和李宁都是体育用品的高端品牌,产品都是从头到脚的系列展示,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从08奥运开始,李宁注定也将和耐克一样会成为奥会的主赞助商,一起出现在世界的面前.这两个品牌都是很优秀的商标品牌,这个优秀是在体育用品之中,也是在爱好体育的爱好者之中.一个是如日中天,一个是势不可挡,我在研究这两个品牌发展的同时,倒突然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品牌断想,这两者不是一个时代的企业,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采用一个同样的经营模式,这两者应当说是竞争对手(对于李宁而言,仅以中国市场)的品牌战略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相似文献   

2.
付诗 《商贸与会计》2006,(11):16-20
每一个公司都梦想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在体育用品行业中也不例外。在国内日渐激烈的运动中,李宁作为本土企业既要与像耐克、阿迪、REEBOK、KAPPA这样国际化的运动品牌争夺高端市场,又要提防安踏这样的品牌争夺其已占领的低端市场。所以清晰的市场定位、品牌定位和恰当的营销手段对于李宁来说不仅仅是重要,更是关系到其生死存亡的关键。让我们来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看李宁公司这16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民族品牌甚至是世界品牌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从一个吸引世界眼光的运动员转变为一个吸引世界眼光的商人,李宁的成功让无数运动员对经商之路充满想象。  相似文献   

4.
离传说中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还有六天,北京冬日的严寒也阻止不了人门涌入耐克商店抢购的热情.受全场五折广告吸引,北京枫蓝国际商场耐克专卖店里人头攒动,货架上的鞋很快被抢完,服装也只剩下一些断码的款式.对面李宁专卖店也在打折,却冷冷清清. "一切皆有可能."这句曾经的广告语,似乎正在成为李宁公司扑朔迷离命运的写照.四年前,随着李宁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一飞冲天,李宁的品牌价值也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受益于北京奥运会营销攻势,中国市场上,李宁销售额首次超过了阿迪达斯.四年后,匹克有意与李宁重组的消息却传得沸沸扬扬.这让换帅不久,依然处于困顿中的李宁公司,再次坐到了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家》2013年第13期封面故事《李宁反思李宁》一个时代的结束,往往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闭着眼睛挣钱的时代结束了,那就必须睁开眼睛挣钱。谁能迎难而上,抓住先机,谁就将在新时代占据有利位置。李宁的反思,意义在此。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李宁的成就有目共睹,俨然有与"阿迪"和"耐克"这两大国际巨头分庭抗礼的势  相似文献   

6.
1984年,当李宁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刮起“中国旋风”时,耐克公司几乎是在同年签下了21岁的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更使而后的时间内,耐克在全球名声大噪、业绩长红。就是这样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却似乎在冥冥之中安排了一种较量与争夺。李宁与耐克的较量,其实是从李宁这个品牌一诞生就开始了,但是近5年,彼此双方才开始真正感觉到对手带来的强劲压力。当成熟的耐克全面登陆中国市场,计划一如在自己家门口一样“横扫千军”时,却发现自己看着成长起来的李宁品牌,自己曾不认为能够成为对手的李宁公司,似乎依然保持着从创立开始时就有的那股强…  相似文献   

7.
安踏成立31年来,丁世忠不恋过往,在“未来成为谁”这条路上,不停奔跑。曾经那句“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的目标,已然实现了一半。根据安踏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团营收259.69亿元,收入体量相当于相同报告期内1.1个耐克中国、2.1个李宁公司、2.13个阿迪达斯中国。经过30年努力,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终于打破耐克、阿迪双寡头格局,带领安踏登顶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8.
博歌 《企业文化》2007,(4):83-85
“李宁”对耐克的模仿,尚停留在最容易复制的“明星代言”的营销方式和“轻资产运营”的资本模式上。“李宁”的这种跟随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公司的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而这也使得“李宁”保持了  相似文献   

9.
焦点人物     
《新前程》2009,(9):4-5
李宁 公司被分析超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今年二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暴降93%,因此有媒体报道李宁公司在2009年销售业绩有望超过阿迪达斯,摆脱国内行业老三的地位(前两位分别是耐克和阿迪达斯),并分析认为公司创始人李宁的活力对此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5,(22):62-65
面对耐克、阿迪达斯的步步进逼,今天的李宁不再甘于困守本土市场,它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动向公司起初仅为李宁公司的一个专注于做kappa的品牌代理的子公司。2005年从李宁公司独立出来后,2006年从kappa的母公司BasicNet集团手中买断品牌在中国内地以及澳门的永久使用权和经营权,并在之后快速发展,在两寡头(耐克、阿迪达斯)、多巨头的中国运动服饰行业中获得一席之地。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中国动向轻资产战略的成功运营。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24日)李宁一直是中国体育用品市场龙头,直到2003年首次被耐克超过,2004年又被阿迪达斯超越。今年财报显示,李宁公司的核心品牌李宁2009年销售额比2008年成长21.1%至人民币76.9亿元,超过阿迪达斯在内地的销售额70亿元,夺回亚军之位。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中端运动用品市场上,李宁和安踏目前仍然居于领先地位,虽然后有追兵,但一时间也难以在整体局势上构成威胁.问题是,如果阿迪、耐克有心向下呢?安踏如何用三到四年的时间成为中国本土品牌的第一呢?  相似文献   

14.
许正 《英才》2014,(11):94-94
李宁公司2012年亏损接近20亿。2014上半年亏损5.9亿。而就在不久的2009年李宁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还超过了阿迪达斯。2010年6月底,李宁提出"品牌重塑"计划,并做出了"90后李宁"的新客户选择,事实证明这只是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一厢情愿。李宁一直在正面和阿迪、耐克进行竞争,迫于压力为迎合90后做出改变,但价位虚高,设计无新意,在技术创新领域没有深耕细作的厚积薄发,就指望新的消费群体认同李宁为国际一线品牌未免草率。  相似文献   

15.
今年,有两个好消息让我深有感触,一是据李宁公司2009年的财报显示,在中国市场经历接连被对手超越的尴尬后,李宁公司终于赢得了翻身的第一战,市场份额已超过阿迪达斯,仅次于耐克;二是日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交割完成。  相似文献   

16.
<正>在国内,能跟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国际巨头比肩的体育用品公司并不多,李宁公司堪称其中的佼佼者。最近几年,无论是运动服,还是篮球鞋、跑鞋等产品,李宁公司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李宁公司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李宁公司总裁助理张小岩在近期的一次高层论坛上表示,在每一款产品的创意和研发过程当中,尽可能地把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上去,给每一款产品都链接上文化的烙印,这就是李宁公司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能获得良好反响的秘诀。  相似文献   

17.
头上有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匡威,脚下有安踏、鸿星尔克、特步、康威,一个打品牌战,一个打价格战,哪个都不好惹,就在这样的夹缝中求生存,李宁还是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很好,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不经意间硬是做到了中国第一,在体育用品这个也讲论资排辈、水深不浅的商业江湖上,李宁充其量算昆仑派这一级别的,若开武林大会,它也就坐第二第三排,少林、武当、峨眉、华山才是前排坐。  相似文献   

18.
抢跑的代价     
向已被耐克、阿迪达斯占据优势的一线城市发起进攻,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李宁来说,2011年注定是波澜起伏的一年,业绩下降、订单锐减,不太乐观的媒体报道此消彼长,去年还因赶超阿迪达斯被誉为"英雄"的公司,似乎顷刻间一如史诗般烟消云散在星空之下。或许,我们不能单因这些表象而过早地判定李宁品牌的重塑就此失败。但显而易见的是,李宁正在为这个梦想买单。也或许,这是一种不羁的勇敢,同时更是一种活得更长久一点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9.
<正>在真正走出去之前,必须要在产品创新与品牌营销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会把品牌国际化作为第一维度,市场国际化作为第二个维度2010年6月30日,李宁公司宣布"换脸"。LOGO将原有的L断开,线条更有力;口号也由Anyting is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变成了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在本次发布会上,李宁公司除发布全新的标识和口号之外,更对品牌DNA、目标人群、产品定位、品牌内涵及开发体系等做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20.
《英才》2011,(8)
服装业针对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中国环保部门7月14日给予回应。报告称,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