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测度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个子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不够,三圈融合过程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经济联系网络的角度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增长极战略按其政策功能划分为发展战略、调整战略、发展兼调整战略;按其建设途径可划分为开拓式战略和巩固式战略;按其构造方式划分为功能增长极战略、地理增长极战略、功能兼地理型增长极战略。文章从政策功能、建设途径、构造方式等角度对增长极战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进一步为中国的区域发展规划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5.
6.
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产业、基础设施等的协调发展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基础,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包含了更广泛的含义。首先分析了城市集群经济增长与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的未来发展就是要促进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接下来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最后针对性提出了组建区域合作委员会、建立区域产业协作分工体系、加强功能区规划、全区域生态协调发展规划、政府规划与民间参与的协调以及三省人才交流机制等对策,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区域、城乡等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面对问题,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事”的发展理念.本文从增长极理论出发梳理并分析了中国的经济特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实践的理论依据和战略布局,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负面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是一个相伴相生的过程,产业集聚在带来正外部性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拥塞效应。基于理论上的可能性,文章提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并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2006—2011年工业数据,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的分析方法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但是对产业进一步分类后发现,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U型关系。据此,政府应该根据行业特性和产业集聚效应的差异,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利于集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的健康成长,增强城市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整合的模式与路径,对增强其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协同打造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整合,也为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咸宁市与江西的九江市、湖南的岳阳市同处长江沿线,均为三省门户城市,且地理相近,人缘相亲,发展相连,交通联系也极为便捷。文章阐述了通过深化三市紧密合作,促进咸岳九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率先发展,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利用引力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联系度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经济联系呈现出以广州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弱的规律,城市群内部各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加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和提升其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审计机关作为综合经济监督与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在省、市、县全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机遇面前,我们决心以先锋队、主力军、主人翁精神,吹响集结号、立足本职、锐意创新、奋力拼搏,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做大、做强、做好审计支撑,为 相似文献
19.
20.
从经济、生态、社会、基础设施和制度五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评价体系,考察2003—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间演进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总韧性稳步提升,城市间韧性差距逐渐扩大,省会城市总韧性高,但区域带动作用不强;基础设施韧性在五个维度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提升迅速,制度韧性逐渐落后于城市韧性的其他方面;城市群内城市韧性的层级分布特征明显,其他城市与省会城市存在较大落差;高韧性城市呈现团块化的分布结构,多分布在主要水系周边;城市群城市韧性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社会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和制度韧性方面。改善空气质量,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提升城市开放程度和优化人口结构是破除韧性障碍的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