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话题关乎百姓生计,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增进新闻传播的"社会能见度",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拥有民生的情结,创新的意识,全方位拓展民生视角,找出新闻事实中的民生因子;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深入地挖掘,实现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自我超越;民生新闻评论还要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度、言之有助"。  相似文献   

2.
《中国低碳年鉴》编委会、《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导报社等单位于3月23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10中国低碳十大新闻暨《2010中国低碳年鉴》",旨在展示年度舆论关注的焦点事件,反映中国在低碳发展中的重大行动和成效,体现中国低碳发展的未来方向,引导、促进中国低碳发展。苏伟司长指出,评选"2010中国低碳十大新闻"发布,体现了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突出新闻性、重大性、影响性、代表性、引导性,由媒体和专家共同投票,共同选出,这是中国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活动,新闻内容包括发展理念、政府行动、社会行动、行业行动、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国际影响、重大成果等。现将全文刊登如下,以餮读者。  相似文献   

3.
对民生新闻节目主持语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针对目前中国整个广播电视新闻业中刮起的一阵“民生新闻”旋风.对其节日主持人语言特点所做出的思考。南京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台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这些电视新闻的模式更加关注民情,贴近民生。为了适应一种全新的新闻节目样态,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笔者认为,在现下寻求新闻节目新形式、新样式、新观念的过程中,民生新闻的兴起在给我们的电视新闻播报带来新的元素的同时,也使我们走进了一些小小的误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民生新闻节日主持人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一种发自于内心、树立于理念、践行于实际的知行哲学,是执政党矢志不渝的政治诉求,是新闻传播领域社会责任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湖南日报》"三农"报道的成功之处正是体现在这种人文关怀精神上。具体表现在承担主流媒体使命,引导社会舆论;关注社会民生,反映农民诉求;注重精神生活,关怀弱势群体;在报道形式、报道风格上多样化创新,增强报道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乡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交互间生成的庞大又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与农民工几乎同时出现。关注农民工权益及其保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文章以农民工的基本界定为依托,以农民工权益及其保障为支点,重点探寻和分析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社会契约等三大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是继报纸"市民新闻"后涌现的一种新闻形式,呈现出"杂志体"综合报道、直播加评论、节目角色多元化等传播形态。电视民生新闻的功能在于新闻本质的回归和传播价值的体现。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定位上,确立品牌生存理念;栏目设置上,强化深度报道和故事化表达;队伍建设上,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以信息化全面引领创新、以信息化重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我国适时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大数据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涪陵区在推进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应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手,将大数据应用与涪陵区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区县中的广阔发展空间,最终实现经济运行、国家治理、文化传播、民生服务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民生新闻在经过了近六年的成长,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从发展到鼎盛,从鼎盛到平缓的这么一个电视节目周期律之后,民生新闻的种种弊病暴露出来。加之民生新闻自身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学界对民生新闻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民生新闻究竟该如何转型?很多学者把公共新闻作为这一命题的首选答案。本文总结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态势,并以地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江汉风》为例,对当前民生新闻实践操作中类似于公共新闻的一些做法给予分析和探讨,力求找寻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公共新闻之路。  相似文献   

9.
由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多种制度上的欠缺形成的"制度荒"是导致"民工荒"的根本原因,而由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实缺失形成的"权益荒"则是出现"民工荒"的直接原因.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权益;加强劳动执法监督力度,并弥补《劳动法》相关规定;摆正政府地位,实现政府的有效监管;设立社会中间层,缓和农民工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节目也越多地被受众所喜爱。我国坚持以人为本,这从侧面反映出民生新闻的重要性。尤其近年来随着发展迅速的电视民生新闻而产生的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析相应的对策和方法,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健康、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会主题"中"促进社会和谐"之要旨,初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广泛而深刻之社会内涵,也初步探析报道民生新闻的理论和实践之思想意义,认为民众生活的不断改善和他们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报道民生新闻也就必然地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而久远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超越以往历史的社会变革当中,及时而准确、全面而科学地报道民生新闻,将会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将会以强大的舆论影响和充实的精神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以激励人们满怀信心地面临眼前的困难和挑战,沉着冷静地应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克服前进路途的一切艰难险阻而奋力前行,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齐心协力地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12.
黄卉 《大众商务》2010,(8):258-258
2009年《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农民工作为中国新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养老该如何保障?以新农保推行为契机,我们应该重新考虑针对农民工养老提出制度上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大众商务》2010,(9):9-9
行动目标:"让灾区人民喝上干净水"由《大众商务》杂志社发起,联合长沙水科方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小投资》、《创业经》、共同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五毒清抗旱特别行动"4月1日正式启动。《大众商务》杂志社携手长沙水科方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全国读者、企业发出救灾呼吁,一起出力为灾区送水捐款、挖掘水井。目  相似文献   

14.
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这样一个社会氛围下,"民生财政"也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词汇,与此相伴随的还有"民生支出"、"民生工程"等耳熟能详的说法。当民生成为一个可以到处贴的标签之后,民生的含义就已经变了味,民生财政似乎也变成了一个应景的说词,成了一个口号。从各省公布的所谓民生支出比例来看,口径各不相同,差距很大,有的省份民生支出达到70%、有的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新闻立台”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的单一格局。走向市场的电视媒介逐步认识到了经济上要切实实现“新闻立台”。也学会了为栏目配上彰显特色的广告词,像《南京零距离》的“《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服务到家》的“服务到家,有事你说话”等,逐渐从政治色彩浓厚走向新闻色彩浓厚。  相似文献   

16.
王峰章 《现代经济》2007,6(11):78-78,103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中最积极主动、最吃苦耐劳的新生力量,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农民工的薪酬所得以及所享受到的各种社会福利待遇及保障与其对社会的付出严重不对称,所面临的问题量大面宽且复杂,尤其是同工不同酬、工资偏低并且被拖欠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个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2006年3月2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我国将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这对农民工而言,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民生,是当前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最为关注的焦点词汇之一,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建设目标,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任务。所谓“民生”,即人民之生计,其最早出现于《左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实际生活中的民生状况通过民众的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死等方面表现出来。孙中山先生将民生主义作为其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的核心纲领之一,希望中国发展经济,由贫弱至富强,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新中国的建立解决了民族独立问题,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工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没有保障。近几年,要求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呼声越来越大,已引起政府和学术界、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现状、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待遇意义等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建议,以期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结合学院制定并印发的《吉林工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本文着重阐述了要以规划为统领,通过“十二五”目标行动、质量提升行动、校园建设行动、民生实事行动和对外合作行动,强力推进吉林工商学院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之所以演化成为涉及全局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法律角度看主要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法不依,劳动行政部门执法不严,解决欠薪的法律程序不适应农民工等。因此,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治理,在法律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建筑法》、《劳动法》的落实。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设定“拖欠工资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