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婧 《特区经济》2011,(3):247-248
反规避措施是国际贸易中的新贸易壁垒,是反倾销的扩展和延伸,是反倾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欧盟、美国都建立了反规避法律制度。时至今日,中国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中国的反规避立法还显单薄与滞后。因此,研究、借鉴和应对国外反规避立法中的规则应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当务之急。同时,完善我国的反规避立法对于减少外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规避调查和收敛外国产品在华的倾销和规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修改其反倾销立法,增加了反倾销规避(下文简称"规避")与反规避的内容。这对众多的非欧美国家的生产、投资、贸易等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人世后必将进一步加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之间倾销与反倾销、规避与反规避的冲突。为此,本文拟从分析和评价欧美反规避措施出发,探讨倾销与反倾销、规避与反规避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规避征收反倾销税的行为使反倾销执法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反规避作为反倾销立法的延伸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反规避法律体系。我国急需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现有的反规避立法。  相似文献   

4.
吕仕法  姚立国 《特区经济》2009,(11):233-235
我国《反倾销条例》与欧盟的反倾销法存在着不少区别,实体法中存在着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进口商品价格的可比性因素、损害确定方面、倾销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确定方式、反规避措施、公共利益的界定等六个方面的主要区别。究其原因,有的是立法技术、经贸水平等方面的原因,还有的是立法价值取向的原因,欧盟反倾销调查的价值取向是满足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并不是追求贸易自由和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欧盟反规避立法与实践对我国有关立法的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针对反倾销措施的规避行为大量发生,有必要制定反规避立法以打击规避行为、保障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秩序。我国的反规避制度非常简单、尚未成型、而欧盟有关立法较为完善,对欧盟反规避立法进行分析介绍,旨在发现对我国反规避制定完善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倾销行为从一出现就被认为是一种不公平贸易做法,各国都有反倾销方面的立法.1904年加拿大在《海关关税法》中首次规定了反倾销措施.美国基本的反倾销法则源于《1930年税法》第七篇.各国纷纷立法说明反倾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于1948年1月1日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也将反倾销问题列入其规则中.经过1967年、1975年和1979年的反倾销守则,逐步完善成目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为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六条协定",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反倾销协定".  相似文献   

7.
欧盟反规避中的原产地规则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玉华 《改革与开放》2004,(11):24-24,i001
<正> 一、欧盟反规避立法及原产地规则1、欧盟反规避立法对于反规避行为,欧共体一开始是以海关货物税则序号作为防止进口零部件在共同体内部装配,以规避反倾销税的方法。鉴于依靠欧共体原产地规则无法有效地防止零部件倾销这种规避行为,欧共体于1987年6月对其反倾销法进行修改,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反规避  相似文献   

8.
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中国需要反规避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除反倾销之外。反规避也是发达国家常用的一种贸易壁垒形式。我国遭遇反规避调查的案件呈增多趋势。然而。我国并没有具体实施反规避调查的法律依据。被诉规避的中国企业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我国也没有针对国外的规避行为发起过一起反规避调查。从而使得规避行为进一步猖獗。因此,反规避立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反倾销衍生出的反规避新贸易壁垒问题阻碍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基础上,利用涵盖反规避信息的反倾销数据,建立基于面板回归的贸易引力拓展模型,分析中国对以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反规避贸易壁垒在出口贸易中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均国民收入、洲际定向出口额占比以及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人民币升值、反规避调查对出口贸易产生负向影响。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渐进式调整汇率机制、深化对外贸易改革、达成保障性贸易合作共识、完善反规避机制体制的保障性措施,实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贸易领域,劳工权益与贸易政策的关系是一个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尽管美国多次试图将劳工问题纳入WTO多边贸易谈判机制的做法均未获成功.但美国在本国的贸易立法和贸易谈判中加入劳工条款的做法却是由来已久。该文对美国劳工标准与贸易立法的联系进行分析,对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特点和性质予以阐释.并指出美国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1.
论反规避的合法性与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玲丽 《世界经济研究》2005,28(6):68-73,84
反规避措施作为反倾销措施的补充和延伸,从其诞生起就引起了各国的激烈争议。以欧美等国为一方的支持者认为,反倾销与反规避措施均属国民待遇原则的例外,符合GATT和WTO的宗旨及原则;以日本、新加坡等国为另一方的反对者则认为,反规避措施实质上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从反规避措施本身出发,结合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分析,反规避措施只要运用得当,是符合GATT和WTO的宗旨及原则的,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WTO应尽早制定反规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紧急保障措施制度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立法的一次重要突破,但其行文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在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立法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该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关税法》第337条(简称337条款),又称“不公平贸易做法”条款,是美国对不公平进口做法提供法律救济的主要工具。337条款与国人所熟知的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301条款的作用机制不同。301条款主要针对美国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做法,由美国政府授权贸易代表署(USTR)与有关政府谈判,促使对方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谈判无法达成协议时,采取报复性措施;而337条款则针对侵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台湾与美国贸易持续增长据美《世界日报》不久前报道,1995年1~11月份美台双边贸易持续增长,美对台贸易逆差为90.4亿美元,较1994年同期增加约1%,台湾是美国第六大贸易逆差来源。美国商务部公布的1995年前11个月对外商品贸易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5.
【美国《商业周刊》5月26日】假货从中国流向境外是件司空见惯的事情。现在我们可能发现了另外一件“假货”,即所谓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巨额贸易顺差。中国2005年的贸易顺差中有很大一部分根本不是来自贸易,而是伪装成贸易的资本流入,而这一部分可能高达670亿美元。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它对中国的贸易政策、XR币汇率以及美国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程宗璋 《开放潮》2001,(2):33-35
我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我国由于目前在国际性的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一旦加入WTO后,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必然会产生更加严峻的形势。因此,当前我们应当加强对世界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立法和《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规则的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法律措施。 国际上开放服务贸易 市场的法律措施 一、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GATS规则。国际服务贸易是《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中提出的新议题之一,在乌拉圭回合的最后协议中得到认可,标志着国际服务贸易进入多边管制…  相似文献   

17.
王斗 《湖南经济》2002,(4):24-25
一、WTO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在WTO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中国入世申请文件中明确承诺,要全面履行WTO协议及其附件所规定的义务,包括履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义务,并在《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中就“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入世将会给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以及1990年《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来,美国"337条款"以其巨大的杀伤力让国人对它逐渐熟悉起来。从最初的不知"337"为何物,到知晓,进而谈"337"色变,这个过程对于许多曾遭遇美国"337调查"的中国企业来说是痛苦的,教训是惨痛的。"337条款"因为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而得名,此后美国历次贸易立法不断对这一条款加以修正与发展,今天所讲的"337条款"实际上是指1988年《结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42条中"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做法"。"337条款"是一种旨在为美国国内产业提供强大的主要以知识产权为手段的贸易救济措施。负责审理337案件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它可以应美国国内企业的申请展开这一调查。与美国费时耗力、复杂冗长的司  相似文献   

19.
李菲 《沪港经济》2014,(5):34-35
正三月间,台湾立法会通过《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ECFA),引发强烈反响。台湾与香港同属外向型经济体,笔者想从宏观经济层面,对ECFA和CEPA做一个比较。ECFA:中小企存亡仍是关注焦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海峡两岸依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第四条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自2011年3月开始磋商,历时逾  相似文献   

20.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努力。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合组织通过的《无形贸易自由化法案》。1986年服务贸易被正式列为新一轮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议题。1993年《服务贸易总协定》达成,并于1995年正式投入运作。1995年在日本大阪通过《大阪行动议程》。并成为APEC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最终框架.该议程强调将“与WTO协定一致”。1997年,APEC贸易投资委员会(CTI)设立GROUP ON SERVICES.旨在促进《大阪行动议程》中强调的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