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中日关系走向何方?悬念关注度:★★★★★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着困难,其原因在于日本领导人一意孤行,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感情。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成为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的症结,问题出在日本领导人身上,日方理应妥善处理。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领导人强词夺理,毫无悔改之意,致使中日关系降至"低谷"。日本领导人一贯在口头上说重视日中关系,也时不时做出一些诸如要求和中国领导人见面的姿态来,但他骨子里对日本与邻国发展关系的方向是既定的,根本没有变,那就是要在淡化、否认侵略历史的前提下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崛起与对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崛起使中日关系产生了某些新的竞争因素,但更为日本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的崛起在经济、安全、文化交流等领域对于日本以及中日关系的积极影响,从而为中国在争取实现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对日关系,提供了一个侧面的思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经济合作成果尤其显著,其中日本ODA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维系中日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依据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分析范式,从政策决定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互动、中日关系互动的视角来分析和考察日本对华ODA决策、实施的过程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和未来走向,有助于我们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适时制定灵活的政策方针。  相似文献   

4.
<正>要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稳定前行,共同开创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合力打造亚洲发展振兴的新纪元。2022年12月7日至8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本外务省支持,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来自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外交、安全、媒体、数字科技等领域的200余位嘉宾,  相似文献   

5.
宝耿 《上海经济》2006,(10):77-77
由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和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小泉政权后中日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23~24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中国前驻日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与交流基金会会长徐敦唁、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会长武寅、日本和平交流21世纪代表本泽二郎等60余名中外专家参加,会议由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教授主持。其中”中日经济关系的展望及其对政治关系的影响”引人注目,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中日复交三十余年来,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的国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日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历史转型期。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修改历史教科书等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与东海大陆架等现实问题,是阻碍当前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三大“瓶颈”问题。因此,恪守中日签订的三个原则,巩固既有成果,提高战略对话层次,以及加强民间交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改善中日关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日两国而言,中日关系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2002年中日关系迎来了邦交正常化30周年.当年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国际环境和中日双方各项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日关系进入了重新调整、重新定位的新阶段.展望未来中日关系,理想目标是成为合作伙伴,最坏可能是走向对抗,最有可能的常态则是保持非敌非友状态.中日两国应共同致力于实现最佳前景,避免最坏前景.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后,中日关系的发展遇到了许多矛盾和障碍,两国关系发展的不和谐音时时萦绕耳边。中日关系中问题的出现,是由日本方面一手造成的,如果日本方面不在影响中日关系顺利向前发展的诸多方面做出调整,中日关系的全面趋冷,将是其必然发展趋势。目前,中日双边关系需要重新建构信任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也是中日政府共同确定的中日友好年。回顾三十年来中日关系走过的风风雨雨的历程,使我们更加相信,珍惜两国问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沟通与交流,对于两国政府和人民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里,本刊记者就重庆与日本问合作与交流方面的热点问题,对日本国驻华大使馆重庆事务所所长莳田恭雄先生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化日元贷款将如何发展,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和政治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对此,中日两国学者有种种推测,发表了不少看法。本文认为,日本对华日元贷款虽然因中日关系的状况呈现出减缓——增强——减缓的波浪状态。  相似文献   

11.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2,(33):12-12
希望日方切实信守愿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大局。——8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答记者问时表示,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视历史,尊重包括中国在内的受害国人民感睛。  相似文献   

12.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开始改变"唯美是从"政策,积极推行"回归亚洲"新战略,以实现东亚共同体为基础的大区域合作战略目标。日本的东亚FTA战略,体现出日本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基本政策和利益取向,但在实施中势必遇到很多障碍。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中,东北亚的主要经济体,尤其是中、日、韩和东盟应该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浩 《魅力中国》2010,(35):97-97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遗留下来,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中日的和平解决,这是符合世界人民,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的:  相似文献   

14.
战后冷战体制下中日陷入无邦交的僵局,中国政府推行"人民外交"政策。同时,日本民间组织日中友好协会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中日友好活动,包括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中日两国的民间友好交流推动了中日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正>71.3%的中国受访者和74.8%的日本受访者认为中日关系“重要”或“比较重要”,延续2015年以来双方高度重视两国关系的态势。2022年11月30日,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十八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以线上方式在北京、东京发布。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对中方调查数据、调查基本情况和主要调查发现进行说明。日本言论NPO负责人工藤泰志、北京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出席发布会。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政府主动建议的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政府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意味着日本政府不仅在政治上没有真正把中国作为友好的国家,而且在经济上也没有把中日经济关系作为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有利因素。其背后是日本政府蓄意争夺东亚经济联合的主导权。鉴于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是打破当前中日关系僵局的重要途径,作者认为,对发展中日经济关系和促进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共同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应该一如既往地继续倡导中日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7.
从中日综合国力的角度考察,2000多年来中日关系史的特点在于,两国从“中国强日本弱,以友好交流为基调的强弱型”关系到“日本强中国弱,以弱肉强食为基调的弱强型”关系,现在正向着双方都趋于强大的“强强型”关系发展。从中日经济基础的角度考察,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中日关系从当时的农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变为“农工型”(“农业中国、工业日本”)关系,又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变为“工工型”(“工业中国、工业日本”)关系。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从综合国力对比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绝非“模糊历史是非”,恰恰是抓住了两国关系的要害这就是中国在历史上对日本“以强扶弱”和日本在近代史上“恃强凌弱”。今后,中日关系走向强大的“强强型”绝非意味着两国必将走向对立或对抗。预计在今后较长时期将可能出现3种状态日本与中国及亚洲各国相互协调;日本继续自外于亚洲并与中国形成“强强对抗”;不能吸取侵略战争历史教训的日本方面的强硬导致刺激另一方转向强硬。从中日国家利益的分析看,两国关系形成“强强对抗”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政府回避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原因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中国政府主动建议的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政府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意味着日本政府不仅在政治上没有真正把中国作为友好的国家,而且在经济上也没有把中日经济关系作为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有利因素。其背后是日本政府蓄意争夺东亚经济联合的主导权。鉴于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是打破当前中日关系僵局的重要途径,作者认为,对发展中日经济关系和促进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共同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应该一如既往地继续倡导中日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9.
1991年8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吉林省日本经济学会第三届年会的中心议题是“90年代日本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与中日关系——兼及吉林省对外开放”。40多位与会者结合当代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和日本发展战略的调整与转换,重点对90年代日本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走向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研讨。关于90年代日本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走向与会者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多层次的序列系统,最高层次是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日关系处于一种“不幸”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于双方出于强化国内领导力等原因,表达出超过必要限度的强硬态度所致。首先,作为一个日本人,我认为日本首相绝对不应该去参拜靖国神社。希望中国人民能够理解,在日本,对首相这种行为深恶痛绝的本国人民也是非常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