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阳  张祥明 《水利经济》2002,20(3):38-41
这些水库移民的安置大部分是从土地肥沃、河滩平川、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沿河两岸,就地后靠搬迁到土地贫瘠的山坡或外迁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三峡库区7万外迁移民全部迁往中国沿海11个经济发上市,其安置地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发展空间都比库区好了数倍,这种全新的“贫困→富裕”的搬迁模式的移民安置的特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我们对外迁上海市崇明县的移民进行了调查,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了解三峡库区外迁安置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现状,三峡办外迁司组织外迁安置的11个省市对部分外迁移民搬迁后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质量、社会服务质量、收入恢复质量和安置满意度等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政府组织的外迁农村移民,经过近5~10年的生产生活恢复,对目前的生活水平比较满意,移民与当地干群关系比较融洽,移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整体反映外迁移民安置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浅谈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梁福庆 《水利经济》2004,22(6):59-61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始终坚持以大农业安置农村移民,有条件地实施多渠道、多方式安置农村移民,大力实施农村移民外迁,使农村移民的生产及生活环境和条件显著改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库区部分地区面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超规划问题较严重,部分进入城镇自谋职业的农村移民就业率低,生活困难。提出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要有计划地加大农村移民外迁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库区农村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和改善安置条件,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柯浚  陈志华  戴莲 《水利经济》2002,20(5):57-59
针对库区移民安置工作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系统筹学的思想,采用DEA评价模型探讨库区移民安置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库移民的后靠与外迁安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析宇 《水利经济》2002,20(3):53-57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土地稀少,兴建水库、拓浚河道、修筑防洪堤坝等水利工程势必带来较大范围的淹没和拆迁。所需补偿费用一般占整个工程投资的20%-30%,甚至达50%-60%。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移民素质的提高,兴水利工程时如何妥善处理好淹没、拆迁和移民安置问题,是否能保证工程顺利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参加本省多项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经验体会,就水库移民安置如何处理好后靠与外迁的问题,提出水库移民在安置费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以外迁安置为主的观点,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6.
黄河小浪底移民安置实施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连栋 《水利经济》2002,20(3):13-17
结合小浪底移民搬迁安置实践,系统地总结了对农村移民、乡镇建设、移民资金、机构设置的实施管理,并从加大政府行为力度、引导移民参与、抓好生产开发、管好用好移民资金、移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探讨加强移民实施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逻辑框架法的基本原理,以长江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涪陵区移民安置为例,采用此方法进行移民安置效果评价。通过对涪陵区移民安置规划目标、项目目的、项目产出、项目投入及项目可持续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为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较搬迁前有所提高,移民区社会总体稳定,移民工程促进了涪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程的建设未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评价结论为涪陵区移民安置目标实现,效果良好,项目成功,具有较好的可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8.
田强  王恩才 《农村经济》2003,(11):44-46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经顺利进入蓄水发电的准备阶段 ,而作为其中关键工程之一的移民安置也进入攻坚突破的艰难时期。移民安置的稳妥与否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胜利竣工和库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库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容量和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 ,国家及时地将就地后靠的开发移民方针调整为移民外迁和就地后靠安置相结合的方针 ,并积极鼓励移民的外迁和发展。但是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12 0万之众的移民人口绝大多数依然选择的是就地后靠的安置模式 ,这无疑给库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在三峡工程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张旋  程军 《水利经济》2013,31(1):62-65
目前三峡库区工作进入后续阶段,为了促进三峡生态屏障区的环境保护和加快生态移民安置工作,运用土地流转的相关理论,结合生态屏障区的移民安置实践,提出了以生态农林产业园为基础,以土地流转为桥梁的移民安置模式,分析该安置模式的应用条件,并构建了土地流转生态屏障区移民安置模式。以重庆LS片区移民安置为例,对其土地流转生态屏障区移民安置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区移民安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是国内外广为关心的问题。根据2001年在三峡库区进行的为期半年的调查以及移民研究文献的回顾,我们对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应通过综合利用各种移民安置方式、提高移民补偿标准、稳步推进库区退耕还林的步伐、建立和完善移民参与机制等措施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以确保三峡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城镇化水平的高低,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则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生活质量的优劣.因此,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这一对矛盾统一体,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我国城镇化与城镇生态环境的当前问题、未来目标及政策要义,最后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型城镇设定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现状,提出该省生态环境建设力争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基本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控制水土流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环境系统;将全省划分为西部松嫩平原区、东部三江平原区、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区、南部长白山区和中部丘陵漫岗等5个生态类型区域,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疆准噶尔盆地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应在积极保护荒漠植被的基础上,有条件、有序地合理利用;在水土资源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以节约农业用水为突破口的战略目标;阐述了积极培育荒漠植被,发展特色农业,逐步修建山区水库代替平原水库等7项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内蒙古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认为加强林业建设是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之举,并提出了搞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浙江省丽水地区不同区域类型,不同单元,不同层次的生态牲提出了3个类型区和6个重点建设区的布局,以采取不同的建设途径和策略。同时,根据生态建设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国家和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方向,遵循统筹安排,先重点后一般,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及转换、社会重庆等四大方面的工程和23个优势实施的重点项目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重庆库区消落带渔业利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三峡水库建成后随水库年度运行将形成垂直落差30m的沙落带,面积约1100hm^2。依不同消落区域地形、出露时期等特点。选择坝拦、网拦和鱼类饲料作物栽培的方式合理利用消落带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7.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阐述了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水土流失率,植被覆盖率等6项资源优化配置的环境指标,区域化发展战略原则和分地区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分别选取6个指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06~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中12个不同的指标,研究两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2016年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均较高,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最高,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低;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系统的6个指标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小波浪"形趋势变化,整体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接壤区既是气候的敏感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为此,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 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合理保护和发展;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的差异,分区发展生态农 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利用节水保水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措 施,实现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实施林灌草生态工程建设,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实施移民扶 贫开发及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和减少农村人口,减轻人口压力,以实现该区域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生态环境区域类型划分及不同区域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相结合、分区与分类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建立分区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主导因素法、综合评价分析法、特尔斐等方法,对浙江省生态环境类型进行了区划分析,并提出了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设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