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减信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从社会的角度讲,诚信反映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讲。诚信不仅反映一种履约的愿望,而且反映一种履约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社会诚信体系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诚实守信,量力而行,“言必信,行必果”。  相似文献   

2.
一、会计诚信的意义 1.诚信的含义。 所谓诚信,是指诚实与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对诚信有着独到的见解:“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非常重视会计诚信工作,他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更说明会计诚信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秀道德文化,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他人的信任,“言必信,行必果”。诚信的核心问题,是在谋求个人利益时如何对待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4.
赵茁  刘炳武 《经济视角》2005,(10):60-62
诚信简单的讲就是诚实和守信,而企业诚信是诚信范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诚信经济,而如何进行企业诚信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和健全企业诚信体系,完善企业诚信机制,加强企业诚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会计界的诚信已被广泛关注,从中国的银广厦事件,到美国的安达信事件,无不对会计诚信提出了质疑。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信用缺失问题已不由分说的摆在了每一个财会人士面前。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会计诚信是什么呢?朱镕基总理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也曾高屋建瓴的指出“诚实为本,操守为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说:“信用缺失关系市场大局”。财政部会计司在《我国会计管理改革的历程与面临的任务》中提到“全面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探索事实会计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可见,诚信,成为全社会面临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诚信会计,就是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真实完整、客观公正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可靠性、相关性等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信用经济,如果破坏了信用体系,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础。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诚实守信。然而,近年来,会计造假丑闻不断曝光,会计不讲诚信、作假、舞弊、欺诈,给市场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因此,认识会计诚信的紧迫性和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古今中外文化都十分重视的一个伦理范畴,其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弄虚作假,言如所思,行如所言,"言必行,行必果"。我国本来有着诚信的传统美德,但在迈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种传统美德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笔者在此提出和研究当前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程思康 《经济论坛》2002,(15):12-12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诚信对人”是现代企业家必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只有诚实守信,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维护企业的信誉和良好形象,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然而,从当前社会上不胜枚举的财务假账、商业欺诈,到层出不穷的制假售劣、逃债赖账,信用失范行为愈演愈烈,诚信危机、信用缺失问题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这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体系还远未建立起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任重而道远。一、建设信用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重要作用1.建设信用体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诚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爱荣 《经济论坛》2004,(13):145-146
诚信,是诚实守信和诚实信用的合成。诚实是内在的品质,守信或讲信用是具体行为中的表现,内在的诚实如果能与外在行为中的守信相一致,就是信誉。信誉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是诚信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0.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树立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它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对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会计诚信”则是会计行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它要求会计行业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维护财经秩序,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取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诚实守信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条件,衡量一个人的品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诚实守信也确保了建立社会机制和法律的确认。本文主要论证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道德的角度看待诚实信用的必要;从法律的角度看待诚实守信是一种权利;并且把信用信息的机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等。本文认为诚实守信和社会的成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诚”即真诚、诚实、诚恳,核心是实事求是,是成就道德人格、造就良善人伦不可或缺的;“信”即守信义、守信用,核心是言必行,言行一致。“诚”更多地是指道德个体的内在德性,而“信”更多地是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二是互为表里,相互融通的。诚信不仅成为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维系社会秩序必不可少的行为标准,而且是奠定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精神明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企业要补上诚信这一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市场的诚信程度十分低下,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信任程度下降,三角债现象十分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银企之间建立不了可靠的资信关系,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急需建立可靠的信任制度,国家的政策法规需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因此,市场呼唤诚信,企业需要诚信。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诚”,即真心真意;“信”,即诚实,不欺骗。“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信誉,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无形资产;从伦理学角度讲,它是道德资产。诚信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决定企业兴衰…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社会原有的诚实守信的道德自律机制和他律环境被打破,使得人们诚实守信的自律性相对下降。诚信作为经济主体间交往行为的规则及制度,既是道德规范的选择,又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选择,而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征信制度则是将道德自律性与他律机制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丰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也是讲诚信道德的经济。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我们更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加快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早在奴隶社会,我国就已经产生了“诚信”观念,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早就为人们的社会交往定下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准则。孔子还谴责了背信弃义的行为,认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汉字“信”就正是由“人”与“言”两部分所构成。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这些都说明人们一直遵循社会活动中的诚信原则。封建社会,“诚信”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已形  相似文献   

17.
诚信即诚实、守信,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以契约为基础的,市场中的经济活动远远超出了家庭和社区的范围,是通过非人格化的交易进行的。而非人格化的交易的进行,需要一种普遍的信任,即诚信,但由于利益的驱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违法和违规现象,诚信被抛之脑后,并在今天呈愈演愈烈之势,给我国证券市场和整个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对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不守诚信的成本收益以及政府监管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营造诚信的有效良策。一、诚信缺失的成本收益分析马…  相似文献   

18.
企业诚信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韶华 《经济问题》2005,(10):29-3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于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违背诚信经营的状况已经达到或即将超过社会可承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信对于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而言,应当是其职业道德的精髓。注册会计师一旦失去“诚信”这个立业之本,就不能保证其审计质量,其独立审计也就没必要存在了。  相似文献   

20.
王金凤 《经济师》2004,(9):246-247
诚信经营危机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的一个突出问题。面对危机 ,企业应打造诚信自省、诚信为本等方略 ,用诚实守信立业、治业、强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