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成因分析 信息披露违规成本太低是根本原因.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是理性的,和公司其他行为一样是利弊权衡的结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带来的成本如公开致歉、诉讼成本、股价大幅下跌等.信息披露违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收益若大于由此所致的成本,上市公司就会选择违规行为;反之若收益小于成本,上市公司则会依法披露信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不断发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防范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已刻不容缓.本文以“绿大地”事件为例,分析了上市公司违规现象的原因,并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管理     
证监会:上市公司决不能触犯三条警戒线在日前召开的“上市公司刑法修正案座谈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指出,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决不能触犯刑法规定的三条警戒线:披露虚假信息、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以及操纵市场。他特别强调,目前凡是股改还没有完成的公司,必须进一步推进股改进程;凡是没有完成清理上市公司违规资金占用的公司,也必须提高紧迫感,做到股改和清理违规资金占用“两不误、两促进”。中国企业应积极应对“品牌消费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由规模实力竞争…  相似文献   

4.
信息披露违规处罚机制是证券监管机构完成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这一使命的重要手段.证券交易所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公开谴责制度是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否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开、公正、公平——证券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是某些上市公司总是千方百计地试图冲破法规的限制,进行违规操作。上市公司违规事件呈上升趋势,近三年来,中国证监会立案查处的违规事件达100多起,为1992-1995年的5倍以上,1999年以来,上市公司蓄意违规事件更是屡屡发生,被查处的违规案件更多。 蓄意造假包装上市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个公司要顺利走完新股发行、上市的进程,光在形象宣传上的费用一般要花二三百万元,花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办理各类批文等环节上的钱又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一些拟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以来,政府大大加强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例如清理银行违规入市资金、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查处券商和上市公司的违规包装重组和透支等行为、取消上市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从而使证券市场的规范性的制度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刘伊佳 《中国集体经济》2021,(15):104-105,110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屡见不鲜,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从实证角度探讨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流动比率等指标数值越高,资产负债率、Beta值越低,公司违规的概率越低,并且相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为不合格的公司,考核为优秀的公司违规的概率最低,其次是考核为良好的公司,最后是考核为合格的公司。综上,为了减少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上市公司应合理的配置股权结构,高管层应该通过努力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避免上市公司因为财务困境而进行相关的违规操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天阳  李丹 《特区经济》2008,228(1):107-108
信息披露制度是公司治理重要的外部监督机制之一,信息披露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当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情况较为严重,信息披露透明度较低,违规比例较高,从而降低了公司治理效率,影响了公司绩效.因此,完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冬梅 《北方经济》2007,(16):70-7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屡禁不止,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诚信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了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质量、制度体系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方敏 《开放潮》2005,(8):65-66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准确、完整是评价证券市场是否规范、健康的主要标准,而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却屡禁不绝,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 A 股上市公司 2008—2016 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违规并受到监 管部门处罚后对公司债务融资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地区法制环境的差异对上述两者关系 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违规且被监管部门处罚公告之后,其滞后一期债务融资成本更高, 但对债务融资期限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比于高法治环境地区,低法治水平地区 违规公司滞后一期的债务融资成本的增加更为显著,但却对债务融资期限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 债权人在选择惩罚方式上更倾向于增加债务人的直接经济成本,而非缩短债务期限来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2.
新《公司法》的颁布,对强化上市公司的治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结合近年来上市公司违规以及高管犯罪的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对大股东行为缺乏有效制衡是目前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变监事会选举模式等改善上市公司内部制衡的技术手段,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屡禁不止,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诚信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了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质量、制度体系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金融     
63家上市公司被曝违规 Wired数据显示,2011年1月1日至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已经收到63份处罚决定书;而在2010午和2009年,其全年处罚决定书均为52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上市公司因财务舞弊引发“爆雷”事件频发,各类风险显著上升,部分恶意财务造假和违规信息披露事件不仅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蒙受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通报显示,2020年新增84件信息披露立案案件,其中财务造假违规处罚高达39件,系统化、规模化、复合化特征愈发明显。本文梳理了近十年来上市公司涉及财务造假的177个典型案例,总结归纳了财务舞弊手段和特征,并对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相关指标进行简要分析,最后从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理、探索智能风控模型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保障投资者权益、实现社会监督的主要途径,也是众多利益相关者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已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与条例,然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却是愈演愈烈.因此,揭示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凤艳  王萍 《辽宁经济》2004,(11):91-9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许多严重违规的操作现象。为了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行,有必要对证券市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融资结构不合理、违规担保和盲目投资理财等.对此可通过改善财务风险管理内部环境,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措施来加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2001年,是名符其实的监管年。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外部监管压力。一个方面是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事项作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规定,其中的一些规定,已经使一些经营困难、希望借助于虚假交易和隐瞒真实经营信息的上市公司如坐针毡;另一个方面是有100家上市公司包括银广夏、三九医药和麦克特等因为各种违规问题而遭到了证监会和其他部门的查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上市公司的各种违规事件,包括虚假交易和隐瞒真实的经营信息,大都与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有关。因为至少从外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是分析、判断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众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银广夏丑闻的败露,无疑给股市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就象美国安然公司的丑闻发生以后所表明的那样,投资者面对接二连三的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已经开始对整体的证券市场产生了疑虑。在金融市场上,个体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20.
单超 《北方经济》2010,(1):85-86
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监管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信息披露制度是各国证券法律制度的重要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受《公司法》和《证券法》的双重规制,信息披露在这两个法律中均有所要求。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的各上市公司屡屡违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不断发生,广大中小投资者往往成为证券交易的最终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