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07年,过得和预期一样,总结为一个字就是忙。不过觉得忙的开心、忙得值得。我们这个行业,表面上是服务性行业,事实上,我们是专门售卖解决方案:策略、创意、设计,通通是为了帮助客户解决营销问题;沟通传播的创造与制作都是为了达到客户的商业目的。最忙的时候常常这么想,忙就代表我们有价值,否则,你要多闲有多闲。  相似文献   

2.
项润 《企业研究》2003,(5):29-31
管理实质上就是一个“抓两头,放中间”的过程,企业管理自不能例外。其中,两头就是大头、小头,于两者的结合之中既高瞻远瞩,又洞察入微,从中谋取或创造机遇、机势。忙闲作为管理艺术的表现就是上忙下闲,下忙上闲的对立统一。因为上忙时是在运筹决策,下忙时是在执行、实施决策。相对应的是一忙一闲,一张一弛,  相似文献   

3.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全身心地投入,对得起自己生命的时光,真切地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个时代,人们都很忙。但此刻你在忙什么?有没有认清所忙事情的目的和意义?如果没有,那么无论你正在做什么,请暂时放下它,问问自己:我在忙什么?我的心在哪里?很多时候,我们会用固定的模式来理解生活,说这才是"享受":比如要有大房子,最好还配个大花园,有贤惠漂亮的  相似文献   

4.
<正> 有一种新格局已经到来,这种新格局不但体现在皮夹子的厚与薄、存款的多与少上,更多的是在生活状态、思维方式上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对称现象,而这种"不对称"又产生出巨大的能量,推动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穷"人越来越闲 "富"人越来越忙穷者,不但囊中空空,脑袋里也空空如也,既然没什么想法,也就不会有什么作为,无所作为当然每天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富者,多也,富人想法多、计划多、行动多、应酬多,见了这样的人问一问:"近日如何?"回答一定是:"忙啊!"穷"人拼命攒钱 "富"人拼命借钱从贷款购房、买车、旅游,到个人投资贷款、信用贷款,"富人"们在个人信贷市场中"忙进忙出",不但是想以借银  相似文献   

5.
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一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相似文献   

6.
当企业面对组织学习时,常 有人说:“工作那么忙,搞什么组织学习吗?哪有时间学?”出言者铿锵有力。但被问到:“世界变化那么快,超出过去经验值的事情一再发生,你不学,难道等着被淘汰啊?”时,却又无言以对。所以,探究学习时间的困境,关键不是要不要组织学习或有没有时间学,而是什么东西占住了时间阻挡了学习?什么障碍了组织学习的动力?最显著的问题是,有不少的老板的态度是,“做好现在的业务比较实际,现在生意做成了,钱才会流进来,学习并不急切,以后再说。”或者, “学习是要花钱的,学了又不见得会赚比较多的钱,况且让员工学会更多的东西,他…  相似文献   

7.
晨曦 《秘书》2007,(6):28-29
“好忙,好忙。”每天上班,喊忙变成口头禅,似乎有再多的时间也不够用。你到底是真的很忙,还是被瞎忙占去了精华时段?据分析,大部分人把  相似文献   

8.
忙与盲     
现代人都说自己很忙,也确实忙。每天清早,马路上、地铁里、车站旁,除了行色匆匆的行人,就只剩下被搅动得焦躁不安的空气。 到底在忙什么?又到底为了什么而忙? 老总说忙战略,中层说忙管理,员工说忙业务,每个人都有自己忙碌的理由,充分又略有些悲壮。于是,忙碌占据了时间,挤兑了休息,压榨着健康,磨平了梦想。  相似文献   

9.
李子 《企业文化》2008,(2):67-69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施乐这个品牌了,这个昔日的复印巨人今日地位尴尬。 很少有公司像施乐(Xerox)那样,创造出那么多机会,然后又闲抛闲掷地浪费掉。在浪费了无数的机会以后,施乐终于从一个企业巨人沦为一个为了生存而挣扎的公司。  相似文献   

10.
平日里我们好像没有看见很闲的老总,他们为什么总是如此地忙?文章由这个问题开始入手,探讨如何使老板变轻松的方法,通过借鉴古今中外的名言和事例,发现培养企业授权的氛围是老总们可以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齐白石老人的一句名言:一生只愿做闲人。是啊,写点闲字,画点闲画,见点闲人,说点闲话,写点闲文,看点闲景,这该是人生的一种大自在境界,细想起来,人一生能几处是闲处,得闲空,有闲情,难。求忙容易求闲难。  相似文献   

12.
我们也闲也忙地生活着、工作着,在这片土地上,也有了自已的产业,重要的是能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一件多么有趣且幸运的事!  相似文献   

13.
闲林真相     
王欢 《楼市》2006,(15)
闲林自去年宏观调控以来,仿佛挨了一记闷棍,从此静悄悄。除了新明半岛等少数楼盘,几乎所有的楼盘都是悄悄开盘,不知是缘于之前客户积累的充足还是因为心里没底。至于销售情况,因为没有上透明售房系统,对开发商对外宣称的数据恐怕也是怀疑的多,相信的少。闲林各楼盘的销售情况究竟怎么样?排屋等低密度住宅是闲林区别与其他板块的优势,如今闲林自翡翠城开始,之后的项目小高层、高层越长越高,除西溪山庄之外,纯排屋项目屈指可数。闲林还会有什么优势能与其他板块一争高下?  相似文献   

14.
亦忙亦闲巧结合范国正1994年8月我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县审计局做资料员。此前,我曾向一位早几年参加工作的同行讨教,他面带难色地对我说:“这个活儿可真够干的,闲的时候在办公室里坐得心烦意乱,忙的时候趴在桌上挑灯夜战。”说心里话,我既讨厌因无事可做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总会计师》2011,(5):28-29
回望五月,财会精英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国家决策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惠及财会界,这一系列政策可谓是从四月的"观大略"信步迈入"务精微"的阶段。万物滋长天明媚,经济改革勃生机。  相似文献   

16.
肖红 《楼市》2007,(Z1)
“闲林开通公交一事有了进一步解决方案”,日前,业内的这则消息引起了记者的关注。经了解.去年年底,闲林主要的开发商为闲林开通公交事宜又展开了几轮激烈的讨论,初步达成了一个意向:计划于2007年上半年,由闲林各开发商根据开发量出资,共同开通闲林至市区的社区免费巴士。巴士沿02省道,途经各出资开发商楼盘的家门口,到达市区。杭州市公交总公司以公交车的模式来管理巴士,3年后,巴士将改成公交线路.由杭州市公交总公司营运,自负盈亏。虽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意向,由于巴士早晚班时间、班次、站点设立、出资金额多少、如何转交等诸多细节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虽然它的性质还是“社区巴士”,但我们看到了, 3年后,它有成为“公交”的可能。其实.关于“闲林开通公交”的话题讨论从2005年初就开始了,期间以金成房产为首的闲林开发商多次呼吁,但终究因个中困难,一直悬而未决。开发商也只能“靠人不如靠己”.以金成房产、新明半岛为代表的开发商自行出资开通了小区到市中心的两点一线的社区免费巴士。这似乎是很让人费解的事。闲林所在的余杭区以及萧山区并入杭州多年,作为大杭州一主三副六组团的组成部分,未来城市外扩的重要区域,要开通余杭连接主城区的公交车为何是如此困难之事?同时,这也是很让人担忧的事。去年开始,以闲林为代表的近郊板块开始进入交付期。《楼市》曾于去年做过相关统计,2005年闲林交付总量约23万,2006年近40万,2007年55万,从2005年-2007年三年总计约120万,先后有12个楼盘将陆续交付。大规模的交付,使得人们对闲林生活配套的呼声越来越高,开通公交首当其冲。闲林只是余杭的一部分,良渚、老余杭、临平等日益兴起的居住板块,它们的公交难题一样令人担忧。如果按上述开发商共同达成的意向来看,即使是事情进展顺利,闲林新开通公交还需要等待3年的时间。难道在大杭州背景下,从闲林到杭州仅仅10多公里的车程开通一条公交线路真的就这么难吗?是什么阻挡了闲林公交的开通?开发商现在以社区巴士来解决“公交难题”,这终归是权宜之计,没有长期的免费饭票,社区巴士这个过渡品终有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到时,谁来承载城郊人的生活?本期专题,我们就余杭公交难题展开系列调查.以期了解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 “质量是企业的 生命”,这是人们挂在嘴边的一 句常话,但真正把质量视为生命 的人又有多少?大多数人无外乎 是那种“嘴上说重要,实际上次 要,忙时根本就不要”,何以为 证?据国家质检部门抽查显示, 在现阶段,我国的产品质量总体 水平还相对较低,抽查合格率一  相似文献   

18.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译名声与生命相比,哪个更珍贵?生命与财物相比,哪个价值更大?获得名利与失去生命相比,哪个有害?过分地追求名利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过多地积藏财物必定要招致惨重的损  相似文献   

19.
工作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企业HR运用各种工作分析方法收集分析岗位相关信息,形成职位说明书,用于定岗定编、招聘、薪酬、考核、人员配置等各环节,建立起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高层对工作分析的重视程度体现出企业对管理改善的认识与决心。然而事实却令人痛心,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利用工作分析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企业简直凤毛麟角。企业高额投入换回了“完美”的职位说明书却束之高阁,成为可有可无的人力资源管理文件被HR们偶尔翻阅。企业的另一端,部门经理们每日被部门管理事务搞得焦头烂额。多重汇报多头指挥,计划执行不下去;每天忙忙碌碌,但重要工作却往往没人去做;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员工抱怨内部分工不公平;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想招的人HR总也给招不来……资源用在合适的地方才能发挥效能。如果工作分析真的有用,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谁应该是第一个拥有它的人?企业HR还是直线经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代》2004,(4):108-109
你有多长时间没去打蓝球了?你有多长时间没去乡间漫步了?你能坚持跑400米吗?你能一口气爬上10层楼吗?“我忙,我哪儿有时间干这些事”——这几乎是所有白领的口头禅。不知不觉中,我们在电脑前、在飞机上、在谈判桌前和各种各样的会议中,“透支”了我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