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认定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同诈骗罪与其他诈骗罪尤其是普通诈骗罪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利用“合同”这种形式。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该是刑法意义上的合同,包括部分民事合同和劳动合同。合同形式包括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合同诈骗罪成立的必备要件。本文拟对“非法占有”的含义、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及其合同诈骗罪的具体认定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以冀对刑法理论和刑事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合同诈骗罪之所以区别于普通诈骗罪及其他诈骗罪的关键在于是否利用了合同这一形式.因此合同概念的界定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构成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形式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直接故意犯罪,目前对于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的认识,学界基本上趋于一致,但对于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停止形态的研究尚未展开。本文认为,合同诈骗罪的预备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合同诈骗罪的预备形态的研究,无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张俊青 《大众商务》2010,(12):259-259
合同诈骗罪之所以区别于普通诈骗罪及其他诈骗罪的关键在于是否利用了合同这一形式。因此合同概念的界定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构成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形式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7.
关于合同诈骗罪罪数问题,我国学术界尚没有展开研究.在指出了合同诈骗罪罪数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别从合同诈骗的法规竞合和牵连犯角度,深入探讨了合同诈骗罪罪数形态问题,并对涉及此问题的定罪量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有客体和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要认定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并根据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的不同程度来进行处罚,把握本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本罪与一般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非法占有目的是合同诈骗罪成立的必要要件。正确认定非法占有目的,是认定和打击合同诈骗罪的关键。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应该从非法占有的时间、对象和客观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合同诈骗罪,是现行刑法所规定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犯罪罪名,也是目前司法实践中的常见罪。该罪因其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仅侵害他人的财产所有权,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之间界限往往较为模糊,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为开脱自己的罪责,也千方百计地将自己实施的行为辩解为经济合同纠纷,因此,正确认识合同诈骗罪,区别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用卡诈骗犯罪是金融领域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司法实践中如何将信用卡诈骗罪与某些利用信用卡进行犯罪的行为进行清楚地限定,是一个存在较多争议的问题;若能在本罪的犯罪数额、犯罪情节及犯罪主体方面加以完善,相信能对有效打击信用卡诈骗犯罪活动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但何谓单位犯罪,并没有明确界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产生困惑.应在立法层面对单位犯罪的含义予以明确界定,同时修改使用法人犯罪名称.对1997年<刑法>列举的单位犯罪主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也应通过司法解释的方法予以明确范围,从而真正体现罪行法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诈骗罪既遂与未遂认定标准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分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应以被害人是否因交付而丧失对财物的控制为标准,而不在于行为人是否已经控制了财物;仅仅确立诈骗罪既遂的一般标准,尚不能解决具体诈骗案件的既遂与未遂问题。因此需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形,具体认定“失控”之涵义,以便准确地认定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  相似文献   

14.
15.
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一种未完成形态.是刑法总论部分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问题.犯罪中止的产生是近代刑法科学发展的产物,是在犯罪未遂制度出现后逐步产并发展完善的.在现代刑事立法中,犯罪中止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刑事制度.本文拟从贷款诈骗罪的框架下对犯罪中止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我国犯罪中止制度的逐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死刑立法是指单位犯罪中自然人的死刑立法。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死刑立法涉及19个罪名,包含两种立法模式:同等原则与区别原则。文章认为应采取同等原则的立法模式,但不赞同单位犯罪中为自然人配置死刑。建议取消刑法中13个单位犯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17.
张靖钰 《全国商情》2006,(6):64-65,20
票据诈骗罪的发案率在逐步上升,并且涉案的金额巨大,本文对该犯罪的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现行刑法在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刑法尽管规定了法人犯罪,但仍然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解决。本文运用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结合我国有关法人(单位)犯罪刑事立法的特点,在法人制度本质的探讨基础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分析了法人犯罪否定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法》有关“贷款诈骗罪”的设计,将“单位”排除在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之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难以认定,罪状面窄。建议将单位列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增设贷款虚假陈述罪。  相似文献   

20.
贷款诈骗罪是刑法中新增设的一个罪名,对于打击金融诈骗活动、维护金融秩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对其他方法的界说,对此罪与彼罪的区分均有一定争议,此外,在对该罪规定的完善上也有不同意见,本文即在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