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二元结构自古就有,从宋朝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但过去虽有城乡二元结构,却没有城乡二元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户籍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了。从这时开始,城市和农村都成为封闭性的单位,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一年,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对《中国经济周刊》说,2012年,我国农村扶贫对象减少了2339万人,总规模下降到9899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比例下降了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有相当数量的外来人口具备在当地城市落户的条件,问题是农业转移人口大都不愿意把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籍,这是因为农村户籍背后的利益所致,农村户籍在现阶段的含金量已经高于城市户籍。当依附在不同类别户籍上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逐渐拉平时,城市户籍的福利就不再具有特殊性,而农村户口所绑定的权益则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近日,辽宁省政府印发了《辽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凡辽宁省行政区域内,持有本省农村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均可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农村低保标准由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农村居民年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吃、穿、住、用费用制定。  相似文献   

5.
住房保障对象覆盖范围的界定及类别划分直接影响到住房保障的公平与效率。该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对象覆盖范围及类别划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住房保障的本质属性与现实需求,对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的覆盖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基于住房保障的角度,对城镇和农村常住人口进行了类别划分,认为城镇区域的农村户籍常住人口与农村区域的本地农村户籍常住人口是当前住房保障应重视的类别,同时分析了上述住房保障对象类别的住房保障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6.
聂正彦  张成 《开发研究》2021,(1):114-121
运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将城市劳动力按照户籍和劳动力是否跨县流动划分为本地城镇、本地农村、外来城镇、外来农村4类,并运用Oaxaca-Blinder方法对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与工资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分析了2012年至2016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歧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劳动力遭受的就业和工资的户籍歧视程度在下降,但面临的户籍歧视仍不可忽视,外来劳动力遭受的户籍歧视比本地劳动力更严重.此外,教育对就业获得及工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劳动力可以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率.  相似文献   

7.
18万元买一个北京户口,值不值?“太值了。”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户籍改革研究专家王太元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语带激动和无奈地说,有了北京户口,可以买经济适用房,这钱也就“赚”回来了。  相似文献   

8.
叶燕 《特区展望》2001,(6):42-43
户口,是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证件。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的出生、上学、就业、参军、结婚、迁徙……无不受到户口的制约。尤其是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户籍就如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人很难逾越。几十年来,这道屏障像一道钢铁的城墙,横亘在人们的面前。今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在浙江先行试点。至此,户籍这道城门才慢慢地向百姓敞开。户籍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  相似文献   

9.
杨帆 《魅力中国》2014,(18):28-28
杭州市江干区目前仅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就有380283人,几乎接近户籍人口数(约40万)。有的村(社区)的外来人口竟是当地户籍人口数的4倍。另一方面,江干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其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成果,但也使许多失地农民改变了祖辈赖以生产生活的方式。 外来务工人员如何去融入所在城市的城市文化,失地农民如何去适应现有的城市文化,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城市社区与农村环境间的巨大差异,两者之间不可避免的碰撞,产生出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城镇化率,一般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包括农村)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常住人口是当地的户籍人口加上外来半年以上的人口,再减去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相对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概念.在一般情况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都会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例如,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到57.3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1.20%.2016年,厦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9.0%,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43.3%.当然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大量人口外流,会出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国家全局的角度考虑,应努力提高户籍城镇化率在城镇化率中的比重,或使户籍城镇化率的提高速度快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速度,为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公安部1998年发布的<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关于子女落户规则的政策变动,我们估计了户籍制度对于城乡婚姻模式和妇女流动的影响.利用2005年全国普查数据发现,取消落户随母的限制显著增加了城乡通婚比例,这种显著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城镇男性和农村女性之间的通婚,而非城镇女性和农村男性之间的通婚.利用倍差分的策略,我们估计得到户籍改革使得一个城市男性娶农村女性的概率增加了5%左右.户籍改革之后,农村女性因为婚嫁原因迁往城市的概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特区经济》2006,(4):I0002-I0003
龙城街道是深圳市龙岗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是深圳市首批农村城市化试点单位之一,于2004年1月2日正式挂牌成立。现辖7个居委会45个居民小组,总面积61.14km,常住人口约23万人,户籍人口约4万人。  相似文献   

13.
1995年,法国巴盖游船公司万吨级豪华邮轮满载欧美地区旅客首次抵达普陀山;2000年,马来西亚丽星邮轮公司确定将舟山作为其国际旅游船的基本挂靠港后,经常有国际旅游船抵达舟山港。但由于市场运作、政策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不太明显,影响力也不大,2008年只有一艘邮轮挂靠舟山港。  相似文献   

14.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4):28-28
“我一出生就在上海,但我的父母亲其实在我出生前进上海,我都变成了上海原住民。凭什么现在的农民工进了城,二十年以后,他们的小孩感觉自己是个农村人?如果历史到了这里不能够连接的话,那我们这一代人是可悲的,是没有远见,没有道德感的。”——重庆市长黄奇帆谈户籍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4):28-28
“我一出生就在上海,但我的父母亲其实在我出生前进上海,我都变成了上海原住民。凭什么现在的农民工进了城,二十年以后,他们的小孩感觉自己是个农村人?如果历史到了这里不能够连接的话,那我们这一代人是可悲的,是没有远见,没有道德感的。”——重庆市长黄奇帆谈户籍改革。  相似文献   

16.
李德玉 《特区经济》2005,(12):57-5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东莞市普查总人口为644.57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470.40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54.51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22.66万人,10年中增长了17.2%,略低于广东省户籍人口平均增长率21.4%的水平。东莞市2000年外来人口为490.06万人,是户籍人口的3.17倍,外来人口比1990年增加447.74万人,年均增长44.8万人,年增长率27.75%,是户籍人口年增长率的17.4倍,比广东省外来人口平均年增长率17.64%还高出近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过去10年间东莞市外来人口的增加规模以及速度。  相似文献   

17.
《今日重庆》2010,(7):50-50
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庭,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两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农村非农产业及人口比例在不断扩张,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成长点和经济现象。但是,江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工业经济。劳动力转移的这一现象,可以从江苏户籍人口和常  相似文献   

19.
《上海集体经济》2006,(3):15-17
去年,我们太星村可谓是“双喜临门”:10月荣获“中国(东部)小康建设十佳村”称号;11月省委书记李源潮亲临视察,并对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诸多新闻媒体也报道了有关信息。在强村林立的苏南地区,既不够规模大村,又算不上经济强村的太星村却引起了上级和诸多媒体的关注。正因为我村党委以“股份化理念、产业化思路、市场化机制”,对原村经济合作社进行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吸取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长处,把村集体积累的资产,经依法规范化操作后,明晰折股到户、到人,还实行增量扩股。  相似文献   

20.
陆训  武忠群 《乡镇经济》2002,(11):17-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突显出来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人口约3.2亿,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5亿。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又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全省农村劳动力2700万人口中,剩余劳动力约1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0%。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目前亟待破解的难题。安徽省近年的一些做法,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的肯定。这里就“创业之星”回乡创业如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及相关政策做一研究。一、创业之星的五大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