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货币政策逐渐从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都有了改变,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也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2.
政府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管理制度,这是把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浅谈工商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与发展文:孟祥捷一、工商银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发展,以国有专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家宏现经济管理已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金融作为调控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央“建议”的规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建立和健全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经济调控体系”。我想对建立两级调控体系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人民银行分行行长王喜义在深圳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圳金融业在“九五”期间要实现4个转变: 一是金融发展上要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今后5年,深圳金融要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健全经营机制,提高资产质量,真正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构。 二是金融调控上要实现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今后5年,要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在符合国际惯例的资产风险管理及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的运用上大胆试验,为金融业发展创造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6.
让市场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更多地发挥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为标志,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基本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市场开始在货币供应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这一制度变迁将对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对宏观调控的看法。(一)关于我国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运用。宏观调控在经济学里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和贬的意思,也不只是讲的紧缩,更不是全面的紧缩。宏观调控就像开车一样,车在路上总是要往前走,车本身系统的问题和环境的问题的发生,会使开车的人采取一些行动。前面有风险有障碍就要踩刹车减速,否则就踩油门。宏观调控是政府对经济系统的调节、控制行为。当然,现在政府来调控经济与计划经济条件下是不一样的。过去是直接调控,要借助计划指令,微观上没有太多的选择和预期;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主要是间接调控,靠参数,通过利率、税率等政府掌握的参数来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自由经济也有调控,它主要是用经济手段来调控。但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里也有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行为,如法国、德国就比较多一些。当然,我们和这两种情况都不一样,大概是计划指令下的调控和比较自由、比较放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调控的中间状态。我们处于计划经济向成熟市场经济的过渡当中,所以,我们的调控是从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过渡,还在过程之中,可能还要花十年二十年时间。这不只是我们的微观基础比如我们的企业制度、市场体系离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距离,就连宏观调控机制,作为宏观调控的各个部门体制和管理也需要改变。所以,我理解在过渡时期、转变时期我们的调控更多意义上还要有一些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8.
1984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才开始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进行适时调节。1998年1月1日,央行取消了信贷规模控制,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货款增加量的管理,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逐步推行资产负债比例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这标志着中国在宏观调控方面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使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等这些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宏观调控手段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市场价格秩序混乱,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价格恶性竞争、哄抬价格危害大。根源在于调控体制断层、办法落后、措施不到位。要实现政府间接调控市场价格目标,规范市场价格行为,调控体制要创新,要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调控资源的作用,就要规范行业协会价格职能,建立行业协会价格职能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曹磊 《首都经济》2005,(11):38-40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和各自的特点自由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要求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但并不排除国家的宏观间接调控.即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及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  相似文献   

11.
吴佳中 《上海改革》1994,(7):14-16,10
价格间接调控是指国家对影响价格水平、价格形成机制的经济因索.利用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积极的、适度的、适时的干预,以影响市场价格信号.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价格间接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汇率政策、价格政策、储备政策、产业政策等;调控手段的性质可分为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作为一门具有强烈实践精神与品格的应用伦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于实践层面之中,具体来讲它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以下四方面现实功能:即生态规导功能、生态教育功能、生态评价功能、生态立法功能。并且生态伦理对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功能调控机制体现为三个维度:“人—自然”的直接调控机制、“人—社会”的间接调控机制、“人—自我”的内在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与风险*□宋吟秋蒋允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直接控制逐步走向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中央银行法》与《商业银行法》的制定及实施,表明了我国政府在金融领域进行改革的决心,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也不应继续沿用计划...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全国计划会议对进一步深化计划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具体方案。1994年计划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转变计划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指令性计划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指导性计划制度;改革计划管理方式,实现由过去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建立科学的计划体系,逐步把重点放在中  相似文献   

15.
吕颖 《湖北经济管理》2008,(17):156-157
本文通过对日本、德国发展循环经济时的领域选择、制度完善、推进动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的情况提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应该以政府和市场的推动力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从资源的减量化入手,以静脉产业为核心,通过直接管制规范、间接调控规范和自我约束规范,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债转股到股转债,终点又回到起点,是利益双方理性和现实的选择,真正做到了多方共赢,开创了国有不良资产处置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市场经济,其运行特征在于它的价值运动,因而货币及其运动作为价值运动的工具和反映,存在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它是关系到市场经济能否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进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制定的指导货币运行的基本方针和措施,就成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已成为中央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俞晶 《特区经济》1991,(4):19-19
<正> 现状分析特区10年,计划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改革,成效显著,基本形成特区独具特色的新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新体制表现为“5个结合”、“5个为主”: 1、部门职能为间接调控和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 2、管理形式为指导性计划与指令性计划相结合,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3、指标体系为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相结合,以价值指标为主; 4、工作重心为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相结合,以中长期计划为主; 5、管理方法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逐步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新的计划管理体制特点说明,特区已基本建立了在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符合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向。特区10年的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特区  相似文献   

19.
殷翎 《环球财经》2010,(8):101-103
“在日月蚀期间,你会感觉你正走在通往新大陆的桥上,但是你无法再回到起点”,星相学中如是解释,“你身后的路就会崩塌,根本就没有回头路”  相似文献   

20.
黄振奇、邵宁认为,进行宏观调控操作的基本内涵,是中央政府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杠杆,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适时调节。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我国特殊国情和复杂的条件,仅仅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常规性调控远远不够,还需抓好一些关键性环节:第一,对供给的调控,关键是抓好对农业的调控。要用立法保障农业投入,保护农业资源;依托国家粮食储备系统对粮价总水平进行间接调控。第二,对需求的调控,关键是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投资规模的主体调控方式应是以资金为主的投资资金源头控制,主要调控工具是银行信贷总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总规模(包括政策性金融系统的融资规模)及对直接融资规模的管理。此外,还要抓好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和项目审批;严格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抓好这一环节尤其重要。第三,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实力,关键是强化税收。最后,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关键是提高中央政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