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金融时报》4月29日】我认为中国在下半年会进入一个出人意料的减息周期。这并不是一篇讲政府的货币政策“应该怎样”的文章——而是关于它“会怎样”。这是一个冷静的预测,而不是一厢情愿的梦话。我认为下半年中国会开始一轮新的减息周期,原因有五:  相似文献   

2.
【英国《金融时报》7月29日】3个月前,拙作《中国下半年将减息》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之后,很多人讽刺我的判断能力。现在,特别是在上周五,7月25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关于下半年经济政策的会议之后,我越来越相信我当时的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之音9月17日】在中国经济出现减缓以及美国的金融危机继续恶化之际,中国人民银行15日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中国央行6年多来首次削减贷款利率。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确面临严重的下行风险,但是利率的下调是否会刺激经济活动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英国《金融时报》12月23日】12月22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自9月份以来连续第五次减息,将一年期基准存贷利率分别下调27个基点至5.31%及2.25%。同时,主要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比率也下调50个基点至15.50%。  相似文献   

5.
时寒冰 《西部论丛》2008,(10):17-18
9月份以来,政府救市措施可谓紧锣密鼓:9月16日,央行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整为单边征收1%,同时,中央汇金公司宣布,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大银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10月5日,经国务院同意,将于近期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快讯》2003,(50):36-37
2003年,世界对中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大国。从沉着应对SARS危机到致力解决朝核危机,再到斡旋中东和平。中国的身影在世界舞台上引人注目,影响力日趋增强,而中国经济则在经历了SARS危机之后仍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国外媒体对中国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客观、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0日】希望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市场“没事找抽”的加息预期中,8日,中国央行再一次让市场“失望”: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而不是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经过此次调整后,中国存款类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4.5%,创20余年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8.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2日]最后一次吗?肯定不是,至少在可以看得埘的未来,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仍将是中国央行回笼货币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英国《金融时报》3月15日】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内,中国的中央银行连续多次提高了法定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并在公开市场上大量回收流动性,在此背景下,令许多分析员困惑的是,为什么银行间的债券市场不跌反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金融时报》3月29日】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面对急剧膨胀的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流入,中国中央银行通过大量发行票据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进行了对冲。但2005年以来的几年时间里,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增长率并不显得异常高,但为什么包括债券在内的各种资产价格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估迹象呢?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金融时报》5月21日】假如中国A股市场不是如此妄自尊大忽视管理层的警告,而肆无忌惮地疯狂上涨,或许中国央行的大棒落下得不会如此之快、如此之重。  相似文献   

12.
13.
【英国《金融时报》9月17日】降息,还是不降。这是中国经济政策此前一直激烈争论的焦点。终于,中国央行本周一(9月15日),也就是传统中秋节第二天,送出了一份“组合”大礼:降低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下调0.27%;宣布9月25日下调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8,(25):14-15
【英国《金融时报》6月10日】出乎市场意料,中国央行周末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100个基点。这是年内第5次上调,也是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使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中国政府究竟知道什么他人所不知的信息呢?定于本月12日发布的通胀数据,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话题。农产品和粮食价格指数预示消费者价格通胀增速略有放缓;此外,  相似文献   

15.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1日】上周末,11月9日,中国官方宣布取消贷款额度管理。在我看来,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其影响应该远大于前几周的连续减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对减缓中国经济在接下来几个季度的下滑速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英国《金融时报》8月6日】从过热到放缓2006年4月份以来,中国政府逐步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遏制过热经济。具体措施包括上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允许人民币升值、降低出口商的增值退税、以及重新采取银行贷款额度制等。这些政策最终在2007年下半年发挥出作用,同时全球经济开始减速——由此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双重打击。一个可见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17.
【英国《金融时报》7月30日】从表面上看,中国似乎在引领世界从衰退走向复苏。在2008年年末增长陷入实质上的停滞后,至少按照环比衡量,中国的经济增长在2009年春季急剧加速。  相似文献   

18.
【英国《金融时报》6月7日】吃和住,哪个更重要? 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必须要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最近的肉价上涨,已经将这个问题摆上了中国的“时间表”。粮食与城市化争地的矛盾,已经在包括肉价在内的粮价上涨中充分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国《金融时报》11月27日]全球金融危机困扰中国,终于迫使中国央行开出1997年10月以来的最强猛药。本周三(11月26日),央行宣布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基点;同时,大型、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分别下调100、200个基点。此外,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也罕见下调。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11月8日】金奇回忆道,当初构思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时,妻子在厨房给他做蜂蜜三明治,让他放松一下神经。自金奇1982年作为留学生首次前往中国后,这个国家就一直吸引着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